初秋,宛如一位温婉而羞涩的少女,轻轻地揭开了季节的帷幕。
此时的天气,带着几分凉爽,驱散了盛夏的酷热与烦躁。风,变得轻柔而清新,仿佛带着大自然的芬芳,每一次吹拂都像是温柔的抚摸。
阳光不再如夏日那般炽热浓烈,而是变得金黄而柔和,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给大地蒙上了一层温暖而朦胧的纱巾。
研究生班已然成立,我将它取名为“格物”班。“格物”的基本含义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敢于追寻真理的光芒,勇于创新,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你们的必修功课。”我叮嘱道。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当大家首次听到“格物致知”这个词时,心中涌起的是一阵强烈的好奇与困惑。
皇甫紫萱几个越听越入神,“哇,好有哲理呀哦!”
这个词听起来古老而神秘,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深奥的哲理。众人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问号:“格物”究竟是什么意思?要怎样去“格”?“致知”又该如何实现?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就能获得知识吗?
在那一瞬间,柳诗涵仿佛开悟了,感觉自己置身于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面前,而“格物致知”就是那把开启宝库的神秘钥匙。它似乎在向她招手,引领众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挖掘隐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真理。
吴子轩反复念着“格物致知”,心里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深入了解它的内涵,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渴望能借助它开启自己认知世界的新大门。
“格物致知”,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众人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激发了大伙对知识和真理追求的强烈欲望。
为了更好的让他们明白,我又仔细的解释了一番: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然后依据每个人的爱好,把他们分到了不同的导师,喜欢搞建筑的,可以找大宝叔;钟情农业的可以找刘一守;热衷研究新奇玩意的找李木匠;期望考功名的找李老和公孙大儒。
大家要不断开动脑筋,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有好的点子,众人皆可相互交流,彼此促进。
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水泥必须得先搞出来,咱们研究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水泥!
我在黑板上写上了“水泥”两个大字。
“水泥是什么呀?”有人不解的问道。
我微微一笑,解释道:“水泥啊,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它能将砂石牢牢地黏合在一起,形成坚固无比的结构体。无论是建造高楼大厦,还是架桥修路,水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人听得入神,眼中充满了好奇。
“那这水泥要如何制作呢?”又有人迫不及待地追问。
我外婆家对面就有个水泥厂,小时候就对水泥很感兴趣,尤其对那个巨大的烟囱非常的好奇,水泥厂的大烟囱如一座沉默的巨人般矗立着。它高耸入云,灰色的身躯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冷峻的金属光泽。
烟囱的底部粗壮而坚实,仿佛深深扎根于大地,承载着整个水泥厂的重量。往上,它逐渐收窄,形成一个挺拔的圆锥形状,给人一种稳定而又威严的感觉。
烟囱的表面布满了斑驳的痕迹,那是岁月和工业气息留下的印记。偶尔有几缕淡淡的烟雾从烟囱口袅袅升起,在天空中渐渐飘散,仿佛是水泥厂在向天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当微风吹过,烟囱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是大地的心跳声。它见证了水泥厂的忙碌与喧嚣,也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它是工业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
在夕阳的余晖下,大烟囱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投射在大地上,如同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提醒着人们工业的伟大与力量。它虽然沉默不语,但却以其雄伟的身姿和坚定的存在,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经常望着这个大烟囱,心里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这么高的烟囱是怎么爬上去的呀?站在上面到底是什么感觉呢?上去后会不会掉下来哦?
有时候我们还跑到水泥厂里去搞点石膏,长大后,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搞懂了水泥的制作方式和生产流程。
我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制作水泥需要特定的原料和工艺。首先要选取合适的石灰石、黏土等材料,经过煅烧、研磨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能制成我们所需的水泥。”
水泥是以石灰石、粘土、铁矿粉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混合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经1450度左右的温度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和石膏按比例混合磨细而成。
水泥的配方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80%~90%,为质量分数,以下同)、粘土(10%~15%)和铁矿粉(1%~2%)。为了控制凝结速率),还要在熟料中加入3%以下的石膏。
这时,一个学生皱着眉头说:“听起来就很不容易,可这真能达到先生您说的那种效果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水泥的效果比我们想象还要巨大,不光能改善民生,也能提高军事防御,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不断尝试和改进,一定能够成功。而且一旦成功,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改变,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水泥的研究之中。
“首先,我们要建一个非常非常高大的烟囱。”
“因为要把污染物送到高空后,才不会在地面上形成高浓度的污染物,污染物的浓度低了,对人的影响就小了。将烟囱造得比较高,就可以将燃烧而产生的废气体进入到地球大气圈对流层较高处,将那些废气与热量的污染带到其它的地方,来减少对当地的污染。据了解,燃烧需要空气(实际上是氧气帮助燃烧,建烟囱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氧气进入炉内帮助燃烧)。炉子点上火,炉子里面的空气受热以后具有相当高的温度,空气的密度降低并且向着上面升起,新的冷空气就可以加进炉子里面燃烧和更多的氧气掺合,这样燃烧就会更旺。”
我喝了一口水接着道:“烟囱里面的高温度气体的密度相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空气的密度要小,因此产生压力差,形成抽力,致使高温度气体一直上升到烟囱的顶部冒出来。这样的压力差就等于烟囱的高度乘上四周的空气和烟囱里面高温度气体的密度差。
因此,烟囱修建得愈高,形成的压力差就会愈大,所产生的抽力相对也就越大,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快地将炉内燃烧以后产生的气体产物排出来,使越来越多的新鲜空气更快地溶入炉子里面。相反,假如烟囱造得特别矮,压力差相对就会很小,所产生的抽力也会很小,燃烧以后产生的废气就不可能更快被排出来,新鲜的空气也就不可能更快进入到炉子里面,燃烧不够充分,而且很有可能使得炉火熄灭。”
假如将烟囱造得比较高,就可以将燃烧而产生的废气体进入到地球大气圈对流层较高处,将那些废气与热量的污染带到其它的地方,来减少对当地的污染。美国有很多的烟囱都是这样排污的。
吃火锅的时候,有时候火烧得不烈时,服务员就会拿过来一段小烟囱放在锅盖的中间火口上面,产生的抽力就会将更多的新鲜空气排入火锅里面,这样火就可以烧得很旺。这和烟囱修建得高是一样的道理。
同学们听得似懂非懂,都用崇拜的目光望着我,不懂就对了,一听就懂不就成了专家了吗?
我看着同学们那充满好奇与疑惑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想要把这个知识讲解得更加透彻,还任重道远!
只能耐心的解释道:“工厂里的大烟囱,除了为了排出废气,有时候也是为了调整内部的气压,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我越说越起劲,同学们也听得越发入神。
“老师,那未来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不需要烟囱的设备,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一个同学突然问道。
我笑了笑,回答道:“也许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有更先进、更环保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废气和压力问题,但无论怎样,了解原理是创新的基础。”
“所以,你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嘛!”
这时,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却还沉浸在对烟囱原理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