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清:朕不会再做傀儡皇帝! > 第78章 同光中兴

第78章 同光中兴

    这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我能否抓住这次机会,逆风翻盘?

    要改变国体,抵御外敌;

    要发展经济,教化愚民;

    还要同天斗,同地斗,同既得利益者斗。

    唉~~这手烂牌,究竟要怎样,才能打出王炸的效果呢?

    十九世纪末,清朝统治出现了所谓“同光中兴”的局面。

    中外出现了暂时和好,洋务运动也蓬勃开展了起来,国内人民的革命斗争也暂时歇口气了。

    但随着同光中兴的中流砥柱们逐渐凋零,以往积攒的许多问题也就喷薄式地暴露了出来。

    光绪十六年。

    因本年二旬整寿,光绪命赏诸位王公大臣,颁下“二旬万寿恩诏”,并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

    不久后,曾国荃、曾纪泽、彭玉麟、杨岳斌、潘祖荫等一批文武重臣,如同完成了历史使命一般,相继离世。

    连光绪的生父醇亲王,也是一病不起,他一直对夫人念叨,说不知为啥,就是打心底里觉得,自己的大限好像将至了。

    手上能打出的大牌越来越少,光绪心中明白,再不改变牌局,过不了多久,自己只配在牌桌底下玩泥巴了…

    随着阎敬铭的复起,朝廷颁布了一揽子财政管理政策。

    阎敬铭先是联手户部各位同僚,加班加点,编纂出《户部十文》。

    这里面囊括了户籍管理、赋役征收、钱粮供应、关税监督、财政预算等至关重要的财务管理措施。

    经光绪审阅批准后,文件上加盖了光绪的御玺宝印和户部的铜制大印,逐级分发给各省督抚和布政使。

    随后,阎敬铭又拿出了具体的筹款方案,整理归纳后,上奏光绪。

    光绪逐条细读,又召来军机大臣与之相商。

    “这个户部大人,果真不食人间烟火。

    他提出的这几条筹款举措,无非裁人、追缴、加税。

    这几条措施,是样样好说,可样样难办呀。”

    恭亲王将奏折逐字逐句仔细后,发出一阵感慨,随后又递给一旁的孙家鼐阅看。

    “裁撤绿营,追缴钱粮,查收厘金这几条,地方督抚、将军们恐怕会阳奉阴违,难以实办。

    接着说这核扣养廉,吏员降薪一事,更是动了地方官僚的根本利益,此举势必会引起上下官员的强烈不满。

    最后再说这茶糖烟酒、当商药店加税一事儿,虽说是这几条里最好实办的。

    但此举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尺度,收少了,成效甚微,不如不收;收多了,民怨四起,物议沸腾。

    这条举措,户部最好派人去地方上好好核查,根据各地的营收情况,因地制宜。”

    同为光绪帝师的孙家鼐也较为肯定恭亲王的意思,他在此基础上,详细解读了一下各条措施难点的所在。

    “你们的意思朕都明白。”

    光绪站起身来,在东暖阁内来回踱步,眉宇间有些许惆怅之色。

    “可是也不能放任地方各自为政,不服从朝廷调度,长此以往,这十八行省与一盘散沙有何异处?”

    恭亲王政治嗅觉灵敏,善于察言观色,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光绪脸上微表情的变化,知道光绪在心头已打定了主意,便在一旁,为光绪推波助澜一把:

    “皇上所言极是,可这是大清多年以来的积弊,我等均是束手无策。皇上年轻有为,思维开阔,我等陈腐之人,还需多多垂听皇上的圣训。”

    光绪走到靠窗的小暖炕上,盘腿而坐,端起茶碗时,愁眉已然舒展。

    “恭亲王,那就有劳你替朕拟折。

    朕欲钦派三名大臣,到直隶、两江、两广这些富裕地带,试行阎敬铭的筹款方案。

    如推行顺畅,则继续沿用至全国,若阻力太大,则就地修改,以收获实效为主,随后,再在全国推广,务必要解决内困问题。”

    近来为了筹钱的事儿,光绪可谓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起床洗漱间,感觉发际线都上移了不少。

    “还有海关一事儿,朕听说赫德那个洋人用的是简化章程,高薪养廉那一套,海关税务这些年见效不错,收入稳定,是至关重要的纳税大户。

    我们要呼吁各省各部,学习一下人家的办事方法,行事态度。

    但是啊,他对我国的内政外交,大加干涉之举,就实不可取了。

    再者,海关税务的实际权势也被他一人掌控,随着开放的通商港口愈加增多,他手中所掌握的度支权力也就愈发增长,长久下去,确实为一心腹大患。

    我看这样吧,你们几人商量一下,从都察院中挑选出几个合适的监察御史,会同户部官吏,前往督办关税查收一事,并派遣干吏,长驻在各个通商港口,监督海事官员。

    此次督查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赫德身上,要让他专心任事,不要心生异端,待时机成熟时,再由我国命官继任。”

    “皇上圣明,此计甚妙!奴才们俯听后,如醍醐灌顶,获益颇丰。

    待皇上歇息时,奴才们立刻就去办理具体事宜,并对各省各部严加申饬,要求他们务必谨遵皇上谕旨!如有违令者,严惩不贷!”

    说完,恭亲王领众人行叩头之礼。

    光绪这时才终于明白,为啥大领导们都喜欢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之人。

    这类人脑瓜子大多活泛,拍起马屁来,是见缝插针,无屁不拍。

    领导高兴时,他们是锦上添花,领导烦闷时,他们又雪中送炭。

    既然提供的情绪价值如此之高,又怎能不升官发财,扶摇直上呢?

    很快,两队人马从京城低调开出。

    一队人马前往富庶之地推行财政新政。

    另一队则前往各个海关港口,进行税务稽查。

    这支由户部和都察院混搭组成的督导小组,明面上是清查关税,实则是在收集赫德不遵法纪,有违规章的详细证据。

    光绪在心头盘算着,等到国内从农业化社会彻底转变为工业化社会时,这些位高权重的要职都得收回朝廷,自此便再也不能受洋人摆布,受列强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