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刚到封地,系统就叮我 > 第773章 预开科举

第773章 预开科举

    秦牧的话给张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秦国与张家毕竟有血海深仇,张良虽是少年,但是却依旧有自己的是非观念。

    这些家国恩怨,如果只是因为秦牧的几句话就有所转变,那张良就不配是张良,他也就没有资格成长到汉初三杰之一的高度。

    然而就算是他没有臣服于秦牧,但是内心对于秦国的怨恨却是悄然的消退了几分。

    看着张良微微上涨了一点点的忠诚度,秦牧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对他产生了影响。

    因为有系统的缘故,他也不用担心张良会假意投降。

    但是见对方根本无法达到真正忠诚于秦国的程度,秦牧也就没有了继续与其谈话的想法。

    毕竟作为秦国的君王,他的姿态总不能够摆的太低了。

    随即缓步离开了原地,回到了自己的马车上进行休息。

    所有听到了秦牧言语的人都在此时回过神来,他们本就忠臣于秦牧,而当他们亲耳听秦牧的伟大愿望之后,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生出了一种为秦王效死的冲动。

    很多普通的秦人都没有读过书,别说是让他们去思索未来的目标与方向,就算是让他们说一个为什么活着的理由,他们也说不真切。

    但是从这一刻开始,大多数的秦人心底都生出了一个想法。

    他们要把自己的命献给秦王,要帮助秦王达成夙愿,建立一个如同秦王口中所说的一般没有战争与硝烟的太平盛世。

    秦牧的话就像是指明方向的明灯,他在无数秦人的心目之中悄然点亮。

    仿佛是看出了这一通话对于秦人的影响,掌握着天罗地网的郭嘉牢牢的将这些话记在了心底。

    秦牧与张良之间的对话悄然间被传播开来,秦王三问,也开始在韩国的那些旧士子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他们中有许多人没有与秦国的家恨,原本支持他们排斥秦国的只有国仇。

    但是当秦王三问传到他们的耳边之后,大多数人都开始变得迷茫了起来。

    他们都是读书人,读书识字然后明理,辨是非而后知荣辱。

    本以韩国灭亡为耻,以被秦国所吞并为辱。

    但是当他们听到了秦王的言论之后,一部分人终究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秦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否真的能够如他口中所说的那般,为这个天下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有的人心底生出了这样的怀疑,但同样的,这些话也给天下诸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秦王志在天下一统,那置孤王于何地?”

    当秦国的大一统论为天下人所知之后,基层的百姓与士子们开始敬佩秦王,但各国的君王也开始对秦国生出了忌惮之心。

    几乎在同一时间,越国的越国君与燕国的燕王分别找到了庞统与乐毅。

    “秦王有志天下一统,那我燕国(越国)该如何自处?”

    伴随着两位国君的询问,庞统与乐毅几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秦王想要天下一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战争,让天下各国的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

    燕国(越国)都是秦国的盟友,本身是秦国的助力而非敌人,秦王又怎么会为了些许的利益而背弃自己的盟友呢?”

    燕王与越国君虽然内心依旧还有些许疑虑,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做出任何多余的动作。

    现如今秦国大势已成,如果贸然在这个时候背弃秦国的盟约,如果招来了秦国的报复,根本不是两国君王所愿意承受的。

    且与秦国交好,两国都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他们也不愿意与秦国就此分道扬镳。

    也正如庞统与乐毅所言的一般,秦王的目的是天下太平,如果对自己的盟友用兵,那便是挑起纷争,这又如何算得上是为了天下太平呢?

    就在秦牧回到咸阳之后,他便将张良安排到了集贤苑中读书。

    请范仲淹当了张良的老师,给予了这位少年时期汉初三杰最优厚的待遇。

    如果对方最终能够为秦国所用,秦牧不介意重用张良。

    如果张良最终不能为秦国所用,那便让他在集贤苑中教书,也不枉费其自身的天赋。

    伴随着张良入学,秦国的集贤苑中又有一批学子学成毕业。

    其中为翘楚者,乃是曾经与韩非关系密切的秦赋。

    这孩子本来就天赋上佳,又因为自己的“疏忽”,竟然亲自将敌国的王子送回故国。

    这让他内心极为自责,在怨恨韩非欺骗他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开始读书学习。

    在其毕业之时,秦牧看过他的文治,已经达到了100点的程度。

    最为关键的是,他的武略也达到了98,可谓是文武全才。

    这样的人才当然要经过重用,但是秦牧却不准备直接为他任免官职。

    每一名朝臣才能有所不同,但是没有系统的他们根本不能通过肉眼来衡量。

    就像是秦牧破格提拔的最后一名丞相张仪。

    虽然他连横诸国确实是给秦国带来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许多臣子的心目当中,依旧不认为张仪比自己更加出色。

    许多臣子在秦国战战兢兢的奉献了那么多年,结果他们的身份与地位却比一些刚刚加入秦国的贤能更低,这让他们如何能够心服口服?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立而又完善的人格,在秦立国之初,为了能够更快的壮大秦国,秦牧不得不用自己的王者君权来压制这些百官的异样想法。

    但是现如今秦国已经成就霸主之位,秦国原有的土地暂且不论,许多秦国新占领的土地需要提拔大量的人手去治理。

    如果这些人都要让秦牧一个个去筛选,那秦牧还不得被累死?

    而且,这些地方上的百姓可不会认可秦王直接指派的贤能。

    最为关键的是,秦牧而今已经30多岁,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给后世的君王提供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科举制度。

    与其等到继任者殚心竭虑的改变他现在的集贤举荐制度,不如直接改为更加科学有效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