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谋宋:这个秀才有点牛 > 第276章 国师(二)

第276章 国师(二)

    随着杨云这一番话讲完,只见赖文俊吸一口气,也是坦诚道:“

    杨大人,过谦了。赖某已在此石后面多时了,大人方才与公主对话,赖某全都悉数听见了!大人不必客气,赖某本不欲与大人见面,方才听大人意欲这这终南山中前人留下的修真隐憩之所一处一处寻找,也要找到赖某和允卿,以完成皇上交待给大人的皇命。

    千年以来,终南山中曾有不计其数修真悟道之士,开辟的修真悟道之所可谓多如牛毛,若想通过此法来找寻赖某与允卿,无异于大海里捞针,大山茫茫,即便是找上几年,怕也不一定能找到……。

    赖某被杨大人诚意所感,故这才与大人见上一面!”

    说完这些,只见赖文俊又接着进一步道:“

    赖某向往山林之乐久矣,就算没有罢官免职,赖某终有一日还是会辞去朝廷钦天监一职。杨大人拳拳爱国之心,令赖某敬重!多谢大人好言相劝,劝杨某再回汴京,重掌钦天监。

    然赖某心意已决,烦请大人回去如实 禀告皇上,就说赖某实无再任钦天监一职之意,请皇上见谅!”

    “天垂象,圣人则之而治天下,大人,钦天监乃为国家至为攸关要害部门,皇上每临大事,必命钦天监先察天象,而后根据天象所显,再定国策。

    钦天监一职,非有真才实学和品德正直者,方能担任。

    大人仰能观天星,俯能察地理,辨风水,知未来,一身识天晓地本领,岂能于山野林泉间终老?

    况且当今金人新皇帝登基,金宋两国海上之盟怕是要生变,天下将因此要大变……。

    当此之时,正是要密切察观天象地龙变化,好及时报与皇上,洞晓天下气运,以便能因天而变,因时而动地调整国家大政。

    放眼当今大宋朝廷,对天文地理最为精通者,最能洞晓天机者,识未来者,非大人莫属,大人如不愿担任这钦天监一职,对朝廷来说、对天下百姓来说,都可谓是一重大损失!

    还望大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在俗官俗名俗利上,但看在大宋万千百姓的份上,将来的国运上,大人也应担任这钦天监一职,望大人三思……!”

    听得赖文俊其言诚诚,感动归感动,但最终还是心意不改,不打算回皇宫再执掌钦天监,杨云实在忍不住,又再次全力以赴地劝说道。

    作为一个从后世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人,其实内心是更相信科学的,所谓能洞晓天机,料事如神,提前预知后事,那不过是十有八九都是神棍骗子的自吹自擂罢了。

    历史上哪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人也是被后世人为某种特定的利益神化吹捧而成,这真人并没有这样的本事。

    不过从后世的史书上可知,过不了多久,就要确凿无疑地发生令人心痛、意想不到的靖康之耻。

    而眼前这位堪舆大师,虽说在靖康之耻时,史书上并未记载过有关这位国师有什么英明事迹,可是杨云知道,在汴京还未来这终南山时,徽宗皇帝决定派自己来终南山时,可是对自己分别讲了这赖文俊、靖云公主、王允卿的不少事迹……。

    这位赖文俊之所以被罢官,大体上来说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是上书朝廷,说什么天星不照汴京分野,皇城地下地土燥枯,无复生气,汴京皇气正日枯耗尽,因尔谏言朝廷应迁都。妖言惑众,蛊惑朝廷迁都。

    第二件,朝廷联金灭辽,收复幽云十六州,在朝廷准备发兵灭辽时,这位赖大人又上书朝廷,说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天出血云,是为赤马红羊,五行金旺木衰,万不可联金出兵伐辽,否则将有火烧木德,后患无穷之害,是为大凶之兆。

    万望朝廷切不可冒然出兵与金联合伐辽,否则将铸下大错矣。

    正值出兵之时,最需激励军心士气,赖文俊却口出逆言,惑乱军心,惹怒一众大臣与将军怒批,赖文俊因而最终被罢官免职。

    这两件事,对于目前的人来说,姑且听听,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不知晓后面有靖康之耻,是压根意识不到这赖文俊对国家大事预测的有多么的前瞻性和未卜先知性。

    权当是对国家大事有不同意见的人相互争斗,最终因为赖文俊落败被罢官免职收场的又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故事来看。

    钦天监就很牛吗?钦天监就真的会神机妙算吗?要是钦天监能够神机妙算,真的能推知后事,那压根就不可能每隔几百年,就有改朝换代的故事了。

    对于别人,可以当做又是一个茶余饭后的官斗谈资故事来看。

    可是对于自己,杨云自忖自己是知道后面有靖康之耻的事情的,大宋要不了多久,一朝盛世繁华大国说灭就灭,连徽、钦二帝都要成为俘虏。这个时候再回味这位赖文俊的这两道上书, 便知道这人简直就是神预言家!会不会为之感到惊奇乃至神奇?!

    仔细想想,徽宗皇帝和朝廷对于这两件事情上,平心而论,如果两件事情中有一件能听从了赖文俊之言,大宋真的迁都了,或者说联金灭辽时,真的没有发兵去灭辽,就不难发现,后面会发生靖康之耻国破政亡的概率估计不知小了多少,甚至可以说压根就没有。

    先说说迁都,为什么说迁都了,后面就没有靖康之耻或者说发生靖康之耻的概率一下子就变很小很小……?

    想想大宋若迁都,要么迁往洛阳,要么西安,这必定毋庸置疑。

    而一旦要迁都到两地的任意一地,毫无疑问,都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汴京平原地形要好的多,一旦发生战争的话,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形都能消耗不少敌人。

    西安是长安,九朝古都,地形是什么样,不用说,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函谷一道天险,八百里秦川,潼关之伟,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不知可以阻挡多少雄兵悍将、兵法大家。

    真要是迁都到西安,后面极大概率,金人别说打进皇城,恐怕连函谷关都过不了,怎么会有靖康之耻。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