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聂云飞:从汴梁快递干起 > 第1章 龙虎山请天师

第1章 龙虎山请天师

    嘉祐三年,大宋仁宗皇帝在位,京师汴梁突然流行鼠疫,无数臣民染上了鼠疫,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仁宗皇帝身上,因为他总是毫不脸红地吹嘘自己是“上天之子”,一本正经地说他是“承天命而牧万民”!因此以宰相赵哲为首的百官,希望他赶快到太庙去祭天,给他天上的爹说一声,快点把这场瘟疫收了去,好“祈禳天灾,救济万民”。

    仁宗皇帝听了赵哲的奏报,难得地脸红了,祭天这种事本来就是骗人的,一旦动真格的,那还不露馅了吗,所以任大臣们说破天,他也不肯去!最后还是范仲淹看出来仁宗的尴尬,出来给老板支招:

    “要消此疫,必须恭请龙虎山上的张天师!”

    一句点醒仁宗皇帝,对啊,甩锅啊!

    仁宗大喜啊,暗暗冲范仲淹点头,还是这种“党争”老臣给力,随手拿出来的招数,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让你无可辩驳,还够黑够狠!

    那道家的张天师平日里不是比我还能吹吗?好,现在把这个锅甩给他,让他去灭了这场瘟疫,如果瘟疫真被灭了,自然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如果他搞砸了……呵呵……哼哼,就弄死那个厚脸皮的老道,用他的头给大家泄愤!

    哈哈哈哈,仁宗皇帝几乎要笑出声来了。

    一个完美的计划在脑海中瞬间构成,仁宗皇帝兴奋起来,亲自动手写下一封诏书。

    诏书写完了,一边用嘴吹着墨迹,一边心里多少有点愧疚,只给诏书而没有赏赐,着实有点说不过去,犹豫再三,仁宗咬牙决定再赐一炷御香!并且一再叮嘱洪信,要把这一炷香装在结实的盒子里,千万别在路上给折断了!

    洪信这个“太尉”的名头,听起来很拉风,到了战时也确实可以统领三军、挂帅出征威风八面的,但是……但是,这是和平年代,大宋已经有上百年都没有打过仗了,“太尉”手里是既无兵丁也无粮饷,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不固定,好多新入职的小吏,甚至都不知道“太尉”这个官职是干什么吃的,见太尉们整日游手好闲,整日到各个科室蹭吃蹭喝,心里就十分的不满,更可气的是,太尉们的俸禄还十分的丰厚。

    这就让人心里就不平衡了。

    因此,谁当太尉他们就看谁不顺眼!

    当仁宗皇帝一脸春风地问,“诸卿,这江西信州龙虎山谁去合适呢?”大家齐齐地把手指向洪信。

    让他去!

    太尉嘛,名头大,他去足以显示皇家的诚意,最主要的是大家都很忙,就他洪信天天没事干,他不去谁去?

    洪信憋着一肚子的火,却又不得不在脸上堆出最真诚的笑意,老老实实地背着圣旨、双手捧着那一炷细香,心里问候着皇上和百官的先辈们,去了江西信州的龙虎山。

    太尉要来龙虎山的消息,自然早早就传到了山上,龙虎山上的老道们,一大早就满怀期待地集合,早操也不出了,晨课也免了,专门在三清殿前的空地上列好队,不但东鼓西钟,还特地从山下请了一班民间乐队,吹吹打打,就等太尉一行人上山了。

    虽然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但是大家的心情还是很激动的,因为对皇家恩赐礼品的无尽憧憬,强烈地刺激着大家,他们不停地搓着双手,张着脚向山下眺望。

    日近中午,终于看到洪太尉一行人,大家的激动的心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不过,好像有些不对。

    他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除了洪太尉身后背着一个黄罗包袱、手里捧着的金黄盒子以外,其他人,似乎什么也没有带……

    想象中的礼盒呢?!

    不应该是好多人抬着一箱一箱的礼盒费力地上山的吗?不是说送礼的队伍可能会排出二里多远吗!

    道士们心里立即就不痛快了,于是队伍也站得七扭八歪的,就连旁边击鼓、鸣钟的小道士,也突然没有了力气,敲得没有了节奏。

    还好,其中一个老年道长目光如炬,他发现洪信的神情不对,双手托盒的样子,用小心翼翼来形容,根本就不够级别,那样子简直就是——提心吊胆!

    那盒子里莫非是……皇家重礼?!

    老年道长很得意自己的发现,他把这一发现立即分享给身边人,立刻这个消息以光速扩散出去,于是人群又沸腾了。

    众人发挥出天才般的想象:那盒子里该不会一人一根金条吧?不对,看太尉举重若轻的样子,不像是装了重金属啊……那会不会是皇帝赏赐的地契呢,一人一份,一份一千亩良田!

    太可能了,这盒子里能装得下好多份地契呢,一定有我的一份吧,一份地契是一千亩呢还是一万亩呢?

    大家一下子激动了,根据以往的传说,这种可能性是极高的!

    于是,人群骚动起来,队形重新站齐了!鼓乐声也激昂起来。

    走近的洪信看骚动的人群,心里一阵阵的冷笑,他故意慢条斯理地打开盒子,然后一层一层地揭着包裹,吊足了老道们的胃口,最后在狼眼一样的绿光中,他拿出来一根细香,他甚至还得意地冲大、小老道们晃了晃那炷香,说道:

    “大家都看好了啊,这可是御赐的御香!御赐的……御的!”

    这洪信不怀好意地把“御”字咬得特别重!而且还强调了三遍!

    “这炷香虽然细了点,但好在它是御赐的……而且圣上临行前一再叮嘱本太尉,一定要把这御香给保护好,不能断了、折了,以显示圣上的万分诚意!”

    这也太抠了吧!就这,还想请我们的天师出山!

    老道士们差点哭了。

    三清观的主持张印——张真人脸都白了。

    “赏赐没有也就罢了,这上香的祭品……只怕也没有带来吧,不会是也得我三清观出吧?”

    领导嘛,考虑问题自然要全面地多,总是比那些普通的道士们上档次的。

    “太尉,这祭天的供品……?”

    “你龙虎山准备吧!”

    太尉轻飘飘的一句话,张印却要哭了。

    “啊!可是……”

    “你啊什么啊,你不出谁出啊,官家也没给我啊!”

    洪信理直气壮。

    当初秦始皇发明“皇帝”这个称谓,可以说是一个创举,而宋朝的皇帝们文化程度更高,自然也不甘寂寞,于是创新地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两句中,各取一字合称为“官家”,这个称谓,兼顾了三皇五帝的美名,与秦始皇的“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让宋朝的皇帝们很是得意:

    看,还是我们有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