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7世纪风起澳宋 > 第40章蒸蒸日上

第40章蒸蒸日上

    澳宋这场正治风暴最后以工业派的妥协而告终,而事实也证明了下放一定权力的确加速了澳宋发展。

    在改革后各个澳宋部门上马许多中小型项目,这些项目未来为澳宋发展壮大贡献了不小的助力。

    马逆害怕各部门内部的贪污腐败也并没有发生,国朝始肇一切都在上升期,而且现在澳宋就最多就一个县大,上层基本都是穿越众,圈子就那么大,要是谁贪污腐败,根本瞒不住,第二天就得被人告到穿越者大会去。

    而且现在大家基本都是单身狗,没家没口的一个人吃饱全家都不饿,没必要去搞这种事来断绝自己的前途,最多用公家的钱涨涨自己的待遇罢了。

    得益于此次改革现在的澳宋如同一个大工地,只要有盈余的部门都在“跑马圈地”,成立自己部门附属的企业,上马自己部门的项目,大干快上,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规划纷纷出炉,总的来说澳宋就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但问题来了,项目和企业这么多谁来管理,现在澳宋也就不到两万人,穿越众还管理的过来,可是移民数量在不断增多,穿越众却不会增多。

    以后管理这么多人全靠穿越显然是不现实的,穿越众人均文化水平能到本科,最低也是高中。

    这么高的文化素质在这个时代可是独一份,非常宝贵,必须要用好每一个穿越众(现阶段很多穿越众都是身兼多职),可不能让他们在一线和基层了,这是严重的人才浪费。

    因此执委会制定了一个教育计划,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从移民中培养合格管理人员和技术科研人员用来填补穿越众逐步退出一线和基层的空白。

    首先,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执委会提案了《教育法》并通过常委会通过,澳宋教育法规定“强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就读。”

    送孩子入学的父母除了可以让孩子享受免费的一日三餐之外,还将得到每年6元钱的补助;而违反规定的父母,得到的则将是劳动改造。

    为了实行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执委会还拨款让教育部在三区(水磨区,新安区,港口区)各修建了一所小学,现在澳宋出生人口不多也没有到学龄,能随父母移民的孩子也很少,澳宋的学龄儿童根本装不满三所小学。

    至于农村地区一个小孩都没有,穿越众老爷们很“人性化”的把年龄小的移民尽量都留在城里了,没放他们去农村,澳宋农村的现状不太适合儿童生活。

    学校推行普通话教学,并且鼓励学生们回家也尽量说普通话。学校的课程都是穿越众们一起编撰出来交由文教部进行审核,目前共有语文、算术、科学(包括物化生地的基本常识)、历史(世界历史常识)、思想道德与法治、体育。

    这些教材凝聚着穿越众带来的人类几千年的知识结晶,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常识,但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却是这时代学校难以超过的。

    除了对下一代展开同化教育外,穿越众对于现阶段占人口大多数的成年移民们也使用了各种方式争取凝聚力,增强他们对澳宋的归属感。

    之前穿越众就在成年移民中不断扫盲,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开办各种形式的扫盲班,识字班,夜校等。就算矿井里的劳改犯都有机会接受扫盲。

    学的好还有各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比如普通契约奴隶可能有挂榜表扬,金钱奖励,劳改犯则是加餐或者休假。

    只要是澳宋在待了几个月以上的老移民最少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有些有学习积极有天赋的已经能写小作文了。

    现在执委会把这种惯例正式形成了成文的规定,每位移民必须定期参加夜校学习语文和各项规章制度。

    当然,夜校学习内容也不全是这两样,偶尔也会有一些变动,比如教授一些穿越众的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方式、科学常识等。

    不过这些手段对于思想已经成型的成年人来说效果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对付他们还是用物质手段和忆苦思甜更有效。

    除了这些文字上的,穿越众还来了点行动上的,在夜校定期组织述苦大会,让新旧移民来讲讲他们来到澳宋之前的悲惨遭遇。

    在旧大陆被奴隶主或者贵族老爷怎样压榨剥削,怎么被官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劳役摊派搞地家破人亡,被那些兵匪强盗地痞流氓怎么欺压。

    只要你愿意说穿越众都给你提供舞台,甚至你讲的好能引起移民的共鸣,澳宋官方还给你发钱发物。

    文教部为加强教育效果还在移民中找了些卖艺人组成了一个宣传队,轮流到各个区和乡村去演出穿越众们编排的各种表现旧社会旧大陆黑暗和歌颂澳宋百般好的剧目。

    希望这些措施能为澳宋的未来培养出足够优秀足够忠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