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 > 第38章:另辟蹊径,水泥战列舰

第38章:另辟蹊径,水泥战列舰

    手下部将个个这样,也难怪上一世大明最后输的那么惨。

    除了粮食,吴三桂的军械物资数量也多到令人发指。

    崇祯一直都视关外女贞如洪水猛兽,每年眼睛就盯着山海关,平时军械物资,粮草绢帛有求必应。

    吴三桂自然借机会搜刮了很多,以至于在山海关内,军械库就修建了3座。

    经过魏定方统计,这些物资枪械最多,共有12000余支,其次是火炮。

    明朝的火炮技术并不怎么先进,但数量却管够,足足有2000余门,在者就是火药,铅丸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具体数量一时半会都统计不完,魏定方给出的结论是,战役级别的战斗可以支撑最少10次。

    可以说,仅仅占据了一个山海关,朱慈炯就彻底吃肥了。

    得到这些东西后,朱慈炯感慨一番,随后便作出指示,所有吴三桂的妾室,仆人统统解散,原本关宁铁骑的各级官员统统发配地方作文职官员,禁止在接触军队。

    余下的火枪等军械,朱慈炯经过考虑,决定暂时先不进行改装。

    主要是他想要大范围应用线膛枪。

    李自成手下尚有20万大军,明军此时的战力,不易速战,暂时先发展一段时间,等势力壮大再说。

    “魏定方!之前让你集中工匠准备造船的事情怎么样了?”

    “陛下!相应的人员已经找到一些!他们就在关内。”

    “很好,这些是我之前绘制的图纸,一会你找几个有经验的工匠,我要让他们看看,能不能造出来!”

    魏定方躬身施礼,他早就习惯了自家主子的奇思妙想,但他依旧没想到,朱慈炯给他的居然是一艘看起来格外有气魄的船只图纸。

    “陛下,您这是……”

    魏定方看着图纸的数据,人都有点麻了。

    图纸不是一张,而是一沓,上面有详细的数据,像什么船长80米,吃水3米,周身用铁皮包裹,船侧设有舷窗,内置火炮等等等等,一堆详细术语,魏定方很纳闷,朱慈炯是怎么知道的这些专业用语。

    时间不长,几名看起来年纪在3~40岁的工匠被带入大殿。

    几人十分拘谨,刚进来便跪地叩首,朱慈炯轻轻摆手示意免礼,随即变把刚刚给魏定方看过的图纸递到几人面前。

    “看看吧,我想要这样的海船,你们能不能造?”

    大明造船技术相当领先,当初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长度已经达到了138米,位于同时期世界之最。

    比他晚几十年的西班牙主力战列舰,长度只能赶得上大名宝船的1/5

    朱慈炯觉得自己提出的要求应该算很简单才是。

    几名工匠看过图纸,又彼此探讨了一番,最终一人躬身回道:

    “陛下,这种船我们可以造,不过时间可能需要2~3年,金银材料大概需要20万两!”

    “啥?”

    朱慈炯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三年时间才能制造一艘,不是开玩笑么?

    他现在最缺少的是什么?

    自然是时间,真等三年,黄花菜都凉了。

    “就没有其他更好,更快的方式么?”

    几名工匠纷纷摇头,还是原来说话那人,他满脸委屈。

    “陛下,我们需要采集木材,在运往港口,这段时间就最少需要一年,总体2~3年已经算快的了!”

    大明造船技术虽然先进,可材料却都是木材,如他所说,造船所需要的大型木料不可能在港口附近找到,只能在深山中开采出来,如此一来,想要造一艘船自然需要大量时间。

    朱慈炯蹙眉坐在椅子上,这个造船的速度他决不能接受。

    但有什么快速方法才能行呢?

    结合脑海中的记忆,朱慈炯迅速想到了一种办法,用水泥造船。

    在这之前,朱慈炯想的是用铁造船。

    可一艘船动辄万吨钢铁,他就算把山海关所有的铁器都融了,也不一定够。

    所以水泥造船便成了最可行的方案。

    水泥造船步骤简单,只要用钢筋绑扎出船型,再用模板制作模具,就可以浇灌。

    一条船最多也就是个把月就能完成。

    想到这,朱慈炯挥手让工匠先下去,而他自己则带着魏定方开始在山海关周围山地考察,寻找可以烧制水泥的石头。

    水泥是后世建筑最常用材料,但他却没什么科技含量。

    只要将合适的石灰石碾碎,按照比例混上粘土,铁矿粉,在经过1450度的烧制,就能够得到。

    就是石灰石不太好找。

    为保证效率,接下来的几天,朱慈炯都带着魏定方在山海关周围的群山上晃悠。

    山海关别的东西也许会比较匮乏,但石头,要多少有多少。

    里面还真就有他想要的石灰石。

    在山上探索的第三天,朱慈炯就幸运的得到了一座石灰石矿山。

    朱慈炯立刻命令魏定方抽调劳工,过来采集石头,烧制水泥。

    不过魏定方脸色却变得很难看。朱慈炯诧异,询问后才知道,山海关中劳力人数不足。

    “为什么会不足?”

    山海关内,三座城池人数相加足有20万,这可是一大笔生产力量,怎么就会人手不足呢?

    况且朱慈炯走到哪里,用人都会给出不菲的报酬,应该绝大多数人都抢着过来才是,为何还会有这样的情况?

    “回陛下,山海关三地虽然居民众多,但各家都有事情要忙,加上开春,多数人要进行播种,所以……”

    魏定方也挺无奈的,他早前得到命令,知道朱慈炯要用人,就曾经发过告示征集,结果响应者寥寥无几,不然也不会如此为难。

    朱慈炯没再说话,到是他有点忘了,现在不是后世,百姓每日工作还比较混乱,没有统一调度,说白了就是大量的劳动力得不到解放,致使生产力低下。

    想要大力发展,第一步实际上应该协调工作,把有限的生产力集中调配。

    想到这,朱慈炯招呼魏定方回到总兵府,并把所有地方文职内政官员叫到跟前。

    “从即日起,收缴所有人家中口粮,把城中百姓登记在册,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开设食堂,所有人饭食都在食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