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 > 第94章: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94章: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西政权的这一次行动,声势极大,还没有和朱慈炯交手,就已经传到人尽皆知,

    短短几天时间内,北京收到的消息就已经变得极为微妙。

    南明、鞑靼和满清都有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南明在杭州外围重新布置接近10万兵力,带兵的依旧是郑芝龙,上次他出师不捷身先死,心里一直不甘,总想找个机会打回来。

    此刻北明和大西闹的这么大,对南明来说可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除了他之外,满清的叶布舒似乎有感觉自己行了,山海关外围,也集结了不少军队。

    具体数量不详,但意图已经很明白。

    满清那边朱慈炯朕不怎么担心,有山海关这道天然屏障,朱慈炯真不怎么担心。

    让他有点担心的是鞑靼,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和其他几个政权联合,只要暂时他们还没有达成协议,朱慈炯就有信心在他们彻底反应过来之前,解决战斗。

    一连三天,他的桌子上全都是有关于周围动态的消息。

    朱慈炯仔细思量后,给出各地最新指示,所有防卫地点全部上升到最高战备等级,守将可按照自我勘察结果实时展开战斗,可以紧缩防守,也可以率先出击,只要战略有利,皆可自行实施战斗。

    朱慈炯算是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发挥到了极致。

    各地方守军也最喜欢这样的皇帝,不干预军队作战,充分信任将军的个人能力。

    对他们而言,只要看到战略优势,随时可以将它们发展成为功劳。

    军人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是功劳,是荣耀,只有这些才能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封候拜相。

    以往明朝军队一直都是高度集权,哪怕动用一百人的小型战斗,都要层层审批,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拿到皇帝面前亲自批注。

    这样虽然皇帝把军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却也因此浪费了大量战略先机。

    战场风云变幻,战机转瞬即逝。

    消息请示上去,一来一回最短也要几天时间。

    等上面批复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各地方守军得到消息后,都在第一时间兴奋不已。

    也开始跃跃欲试。

    不过不管是李若琏还是宋延恩他们训练出来的手下,在战斗布置,战术安排,和战机寻觅上都相当不错。

    虽并未有人盲目出击,却时时刻刻紧盯着自己的对手,一旦看到敌人露出破绽就会像是一只识中寻觅食物的猛禽一般,快速扑上去撕咬。

    朱慈炯把军权放出去后,并未太过关注,而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新军上面。

    大西政权举兵北进的第七天,军队终于来到了和北明交界的城是,宛城。

    这是一座小城,因为之前北明的政策,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

    30万大军进驻城中后,大西第一大将李定国,以及副将刘文秀艾能奇和66把大帐安排在城中主府。

    这一次大西军队一共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先锋3000人,由先锋骠骑将军孙可望带领。

    随后便是中军李定国带领的20万主力军。

    最后面则是张献忠亲自带领的10万后备军以及补给军。

    从大军开拔的那天开始,补给军队便源源不断的把粮草从成都运出来。

    大军足足7天才赶到交界,也正是因为补给的速度跟不上。

    李定国此时站在一张圆桌前面,圆桌上摆放着羊皮地图,此刻他眉头紧蹙,抿着嘴一语不发。

    其他几个副将和统兵将军纷纷站在圆桌四周,

    几个人也一脸严肃,终于,李定国叹了口气。

    “陛下让我等出兵新野,从而北进旷府,野原和巴州,虽然可以一举占领主官道和周围有利地形,但如此分兵袭击,对补给系统是地狱级别的要求,各位兄弟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李定国之前曾是明军中少有的务实派将领,虽然投降过大顺,随后又投降了大西,没什么节操,但军事指挥能力还算是中规中矩。

    他是军中极少数不同意这次战斗的人之一。

    此刻勉为其难的硬上,心里也满是牢骚,同时对北明军队的了解,让他觉得这一场战斗十分危险,搞不好根本赢不了。

    因此之前曾主动提出稳扎稳打,不急着和北明军队决战。

    可惜他的声音在张献忠那些马屁精手下的声音中很快被湮灭。

    在她们看来,大西30万大军一到,北明军队立刻土崩瓦解,根本不可能是对手。

    李定国的话说完,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说话。

    他们也都是在军中混迹了那么长时间,即便是统治指挥能力差,也不至于看不出来,战场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友好,这场战斗怎么打,真的很难。

    短暂的沉默后,李定国似乎也知道众人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无奈摆摆手,让众人先出去,大家一块集思广益,明天在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

    等所有人都走了,李定国叹口气。

    “朝廷的那些庸才,大西早晚亡于他们手!”

    ……

    同一时间,已经完成誓师大会的北明新军,全部开赴西北战场。

    李若琏坐镇中军,宋延恩,吴国华两人分别左右副将。

    军队刚刚抵达潼关便立刻分为三支,宋延恩带领一个加强旅的兵力南下,绕路直奔巴州。

    吴国华带领一个加强旅绕北路直奔旷府。

    李若琏大军直奔野原。

    李若琏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在野原和对方决一生死。

    相比于李定国,李若琏更希望能一战定输赢,这么做最简单,损失最小,也最节约时间。

    对北明来说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周围全是跃跃欲试的对手,不小心一点可真不行。

    大西军后方,30万人的军队足足拉开了接近100公里的长线,军队命令还是用口述传达,从先锋那里获得的消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回到李定国耳中,想要传回张献忠的耳中,则需要更长时间,差不多要一天左右。

    大西从一开始,就并未彻底准备好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