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匡复大明,开局劝老爹晚点死 > 第234章:南洋惊变

第234章:南洋惊变

    人找好了,接下来就是教他们如何治沙。

    史可法等人员我想看看,朱慈炯据说是什么方法。

    “明天你在这批人里面选一些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把他们带进宫来!”

    “诺!”

    史可法带着满脸狐疑走了下去,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带着20几个代表,来到朱慈炯面前。

    “陛下,这几个人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他们每个都很聪明,踏实肯干!”

    朱慈炯目光在这批人脸上扫过,这些人年纪最大的不过30出头,一个个看起来都很务实。

    “好,所有人跟我来!”

    朱慈炯带着众人来到一片提前准备好的沙土地,这是昨天临时让马跃群找人布置的。

    此刻在沙土地旁边,还摆放着一个捆捆干草。

    “大家看好了,我给你们演示一遍!”

    朱慈炯亲自脱下鞋子,走上沙土地,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把干草拧成一股股小草绳,并用一根铁钎深深的刺入沙土地里面,随后制成一个小小的口字形。

    “记住,干草最少深入沙土半米,间隙就这么大,不能太小,沙地中间可以种植耐沙植被,定时浇水!”

    朱慈炯在众人面前演示一番后,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

    “这……这就能行了?”

    “不知道啊,不过这个方法似乎真的可以把沙土固定住!”

    朱慈炯当然不会担心,因为这个方法正是后世已经得到过充分证明的沙地治理方案。

    那可是经过科学认真核实过得,绝对不会有问题。

    史可法震惊了一阵,才把人都带了下去,不过临走的时候,他惊讶的嘴巴还没有合上。

    他是万万想不到,自家的皇帝陛下怎么知道的那么多?

    他现在都有点怀疑,他们家皇帝陛下就是个无事不能的天才。

    送走了史可法,朱慈炯把接下来的注意力都放在另一件大事上面。

    既然是想快速发展农业,土地,肥料,机械都解决的情况下,就应该改善水源。

    大明现在的土地很少水田,基本上都是旱田。

    不是说旱田不好。

    相反,旱田可以种植玉米,南洋方向运回来的种子,已经出现了玉米种,只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发展,玉米就能逐渐成为大明主粮。

    但吃惯了大米的朱慈炯始终觉得那东西拉嗓子。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大面积种植水稻都是必然发展。

    史可法这两天无比忙碌。

    刚把土默特部那边要的治沙人员送过去,朱慈炯就又把他叫到了宫里。

    “陛下不知陛下叫微臣过来,还有什么事情要吩咐。”

    “石像,我问你现在大名凡是种水田的,他们的水都是怎么来的?”

    “啊?”

    史可法是一个文官,对种田真的是一窍不通,他还真不知道,没办法,朱慈炯又把朝中几个重要的官员都叫过来,大家七嘴八舌的才把具体情况说清楚。

    “陛下如今大明所种水田基本上都是在靠近河流或者是山下种植。”

    “这么做便是为了取水方便而一些取水困难的地方,哪怕是土地比较肥沃,比较平整,也只被种小麦和一些旱作物”

    说这话的是礼部侍郎,一个只有23岁的新进大学士。

    他刚刚从南方被调上来,算得上是出身比较贫苦。

    就是朱慈炯没想到他对种田也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难道就没有人用水井灌田吗?”

    等到张桐把话说完,朱慈炯用手轻轻的敲了敲椅子扶手,有些狐疑的问道。

    他这话一出,在场的人一个个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用水井灌田,那简直太不划算了,挖一口水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很长时间,哪有人会去想着挖水井灌田地啊!”

    众人七嘴八舌朱慈炯算是听明白了,实际上并不是没人这么做,只是这么做性价比太低。

    粮食每亩的产出不高,专门用水井去灌溉耗时耗力更耗费资金。

    到这儿朱慈炯终于明白自己接下来更应该做什么了。

    “好了,你们不用再多说其他我已经发明出了旋耕机和插秧机不久磷肥也会被研制出来,到时候粮食亩产会呈倍数增长。”

    “那时就大量需要水源了!”

    众人听完朱慈炯的话,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是该附和还是该提出质疑。

    “行了,你们下去吧,史相你下去统计一下有多少土地可以改造成水田,尽量要那种平整易于打理的,把具体数目报上来,最好再绘制出更详细的地形图。”

    史可法凝眉沉思,有些不太明白

    “陛下,您这是要大力推动水田种植?”

    “没错,按我说的去办吧。”

    既然选择了科技兴国,那能使用的机械必须都造出来。

    朱慈炯现在要做的是打井机。

    民间水井少的主要原因是打井价格高昂,可以造出打井机,将大大减少打井投入。

    朱慈炯在忙碌中度过了开元元年最后几天。

    大明开元第一个新年到来,百姓比起之前,有了巨大的变化。

    崇祯最后几年,大明百姓食不果腹,到处都在闹饥荒。

    百姓饥寒交迫,每年饿死,冻死不计其数。

    朱慈炯执政的第一年,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全国已经有大多数地方取消了公有制。

    百姓家家有余粮,过年甚至都可以买些鸡蛋,盐巴和肉。

    这是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有些人家甚至还做上了新衣。

    原本那些被惩罚充公的富户,只要是没有鱼肉乡里的,也得到了一定量补偿,虽然比不上之前富足,但也能衣食无忧很长时间。

    民间对朱慈炯的风评从原来的毁誉参半,变成了一片好评。

    那些被充公家产的人最开始都有怨气,但得到了补偿后,他们的看法也急剧变化,主要是朱慈炯真的让天下太平,他们不必再为家产能不能保住担心。

    以往李自成,张献忠,甚至是朝廷军队来到,都会把手伸向他们。

    富户虽然富,但盯着他们的人也不少。

    朱慈炯一朝解决了这些麻烦,对他们来说,好处远远大于弊端。

    开元元年的新年,是大明百姓数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新年。

    转过年来,开元二年正月,一则消息传进皇宫,南洋北洋水师遭遇不明舰队进攻,损失一艘补给船,战斗至天黑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