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做梦开始铸造顶尖科技公司 > 第69章 草案

第69章 草案

    “当然仅仅是这样还不能展示我们这块电池的安全性。”

    陈信做了个手势,工程车上的司机接到指令,再次操作起了机械臂,这一次他将金属棒卸下,直接将另一块完好的电池抓了起来。

    这块电池被举高到了数米的的位置,随后机械臂直接松开,这块电池从数米的空中直接砸了下来。

    只听到啪的一声,这电池掉在地上,又是一堆尘土飞扬。

    电池包很显然出现了凹陷,这也是正常现象,就算是一块铁这么高掉在地上也会形变,但至于什么燃烧确实是没有出现。

    还没完,陈信再次做了一个手势,另一边开过来一辆挖土机,料斗抵在第三块电池,随后操作杆下压,开始用力。

    三块电池,外形破破烂烂,但毫无疑问没有一块发生自燃现象。

    陈信再次出现,站到了摄像机的前面:“大家应该看到了,我们的电池在穿刺,坠落乃至撞击之下,没有出现任何燃烧的现象,一般来说,这样已经足够证明我们电池的安全性。”

    “也能证明我们这辆新能源车是不会开在路上就自燃的。”

    “按理说,这个证明应该够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一边,在那摆放着一个被红布遮盖起来的物件。

    陈信的右手拿着话筒,所以用左手抓起了红布,随后猛然一掀:“不过,我还是准备了这个,让大家彻底放心。”

    在红布底下的是两辆汽车。

    一辆是被磨了标的油车,当然大家一眼都能看出它是来自哪个厂商,磨了标主要是担心会有法律问题。

    另一辆是他们发布的新能源车。

    边上又过来了两个工人,分别驾驶着两辆车绕了一圈,以表示这都是正常车辆。

    绕完圈,他们就将这两辆车都被架在了一堆可燃物上。

    “卧槽,这个厂长不会是要烧车吧?”

    前面三个测试已经够让大家震撼了,妥妥的都是暴力测试,没有哪个人开车能整出这种动静。

    但很明显,这个狠人并不准备罢休,他还要搞一些更狠的活。

    陈信将话筒还给了记者,拿出了打火机,这可燃物上已经浇了乙醇,保证一点就着。

    两把打火机同时扔到了车边上,火焰迅速弥漫开来,将车包裹在其中。

    众人本以为,这电动车这回得爆燃了。

    但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反而是那油车先一步烧了起来,又过了点时间,他们那辆车才冒出了火花。

    七分钟后,两辆车彻底烧成了灰烬,整个实验结束。

    论坛上有人不太理解:“这不是也烧起来了么,整车都烧完了,哪里安全了?”

    不用陈信回答,就有人解答了这个问题:“它比另一辆油车起火更慢,也没有出现爆燃现象,这意味它的安全性不比传统油车差,这还不够么?”

    陈信也不做解释,只是向镜头鞠了一躬:“至此我们的实验全部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也感谢省台给了我们这个自证的机会。”

    “我们的工厂预计这个月下旬开始正式生产,将会按照订单顺序排产,已订购的用户可以到我们官网,用订单号查看交付时间。”

    最后一句话说完,镜头重新回到了演播厅,也意味着这次的自证会结束。

    毫无疑问,这次自证会是成功的。

    这种实验手法科不科学?

    只能用难说来形容。

    但这种实验手法吸不吸引眼球,那是太特码吸引眼球了。

    全球人都喜欢大场面,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爆米花电影,原因不就是因为场面刺激?

    陈信这几个实验全是最直观的,没有任何弯弯扭扭,大家一看就能看懂他在证明什么。

    甚至也是最好学的,其他厂商乐意,也可以拿工程车做这实验。

    总之,直播完,这视频又重播,同时陈信又将其放到了刚建立的官网上反复播放。

    舆论瞬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他相信,要不是产能有限,现在的交付时间已经排到明年,订单指不定得再多一倍,就算是现在,新增和交付也在动态平衡中。

    全国上下十几亿人,能面不改色买下一辆十几万车的还是少数,但能面不改色买下一辆三四万车的家庭就多太多了。

    十月十号,过去两天时间,再次收获数百个订单,陈信扭了扭脖子,考虑是不是应该出一款正常车型。

    不是改款,而是指面对更多人群的三厢轿车。

    改款是不可能改款的,这才一个月,一辆车一年一改款都挺快了,一年三改款就是纯纯割韭菜,但一个月改一次,就纯属是诈骗了。

    但出正常轿车不在这个范围以内。

    陈信最开始想着先做这种小车,主要也是考虑他们工厂名不见经传,需要用小成本撬动大市场。

    现在不一样了,这款车已经热销每个月稳定的销量让它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都能为工厂带来稳定的利润。

    也是时候冲击一下其他领域了。

    正当陈信在想应该用什么车来打第二次战斗的时候。

    他面前的电话响了。

    “你好,我是陈信。”

    “陈先生,您的碳纤维研究院建设草案经过我们的研究,已经初步通过,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有空,来园区当面对一下。”

    “后天,我后天过来!”

    挂断电话,陈信挥了一下手。

    这个碳纤维研究院是之前在验证自己驾驶技术时和那位洪教授说起过的事。

    后来,经过介绍,他搭上了光桥开发园区,提交了建设草案。

    如果草案通过,他将获得一块三千平米建筑的十年免费使用权,同时园区还将承担所有装修,机器的费用,每年还会有数百万的拨款资助。

    当然这并不是白白送给他的。

    他的任务是产出相应的技术,每年需要有规定的成果数量,还需要为当地孵化相关技术的企业,属于是和政府合作的孵化平台。

    但不论怎么说,这对于陈信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碳纤维的用处太多了。

    当然,园区也很开心,如果成功他们就拥有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碳纤维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