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龙蛇奇案 > 第21章 之二十一

第21章 之二十一

    第二十一章

    德贵侃侃讲关雎,

    衣依过山心发虚。

    老虎狂追枣红马,

    蟒蛇救主神庙出。

    衣依没有作声,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德贵哥,你知道《关雎》里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吗?”

    “当然知道,我想你也知道,对不对?”德贵说道。

    “知道是知道,可是,我想听你讲的,你讲给我听,好吗?”衣依说道。

    “还是你讲吧!你是女孩子,理解的细腻些,讲出来一定好听!”德贵说道。

    “不嘛,我就想听你讲的,你讲的有滋味儿!”衣依说着,一只小手又在德贵的脊背上轻轻地捶打起来。

    “好好好,我讲给你听,我讲给你听。”于是,德贵讲起了那段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在远古时代,居住在渭水之滨的西岐部落,有一位年轻的部落君主,他叫姬昌。姬昌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雄才大略,体恤民情。那时候,渭水经常泛滥成灾,百姓生活艰辛。姬昌决心治理水患,改善民生。于是,就带领百姓,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将渭水治理得海晏河清,物富粮丰,时和岁阜,远无不顺。姬昌因此也成了渭水两岸受人尊敬的英雄。

    渭水虽然不再泛滥,但姬昌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日日巡防,夜夜查看。

    一天,姬昌在巡河的时候,突然看见河间有一妙龄女子,正划着小船采摘荇菜。那身姿那容貌真叫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姬昌已是婚龄男子,部落里虽然美女如云,但是没有一个让他动心的。可是,今天这个女子却让他心动不已。他觉得,作为部落君主娶妻一定要找一个身姿绰约,容貌端庄,贤良淑德,明辨是非的女子。这个仙女一般的女子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站在河岸上,听着小岛上一对对雎鸠“关关”求爱的叫声,看着远处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姬昌的心早已飞到了女子的船上。

    为了能够再次看到那个女子,姬昌一天不落的到渭水岸边巡查。可是,那女子偏偏不再现身,这可想死了姬昌啦!他白天想的茶饭不思,夜晚想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后来,姬昌实在扛不住相思之苦的折磨,就一个人化妆贫民悄悄渡过渭水,打听那个女子的下落。这一打听,更坚定了他要娶那女子的信心。

    原来,那女子是有莘氏部落的太姒,是夏朝时期的王族,后来夏被商所灭,部落就迁徙到了渭水南岸。在部落里,人人都夸太姒是个好姑娘。她人长得漂亮,心底又善良,知书达理,勤劳简朴。

    回家后,姬昌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父母,并告诉父母他一定要娶太姒为妻。

    正当父母准备派人过河提亲之际,姬昌在巡查时又一次见到了他昼思夜想的太姒。

    这一次,太姒依然来采荇菜,与上次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个丫鬟。船离岸很近,姬昌大步向前,恭恭敬敬地问道:“你可是太姒小姐?姬昌这边有礼啦!”

    不知道是太姒没有听见,还是采菜太过认真,太姒根本没有理睬姬昌。旁边的丫鬟却责备道:“哪来的莽夫,没看见我家小姐正忙着吗?大呼小叫的惊扰了我家小姐,你吃罪得起吗?走开!”

    姬昌知道有些唐突,有失礼数,赶紧重整衣冠介绍自己。太姒一听介绍,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正是备受人们尊崇的治水英雄姬昌。

    太姒见姬昌眉目清秀,高大威武,口齿伶俐,谈吐不凡。顿生爱慕之情,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姬昌更是积极表白,倾诉相思之苦。

    于是,二人定下终身,互许誓言。太姒说:“此生长发为君留,非君不嫁,别无他求。”

    姬昌说:“姬昌非卿不娶,惟愿佳人伴此生。”

    日已落,天已暮,依依不舍终离去。再回首,记心头,难分难舍盼重逢。

    按照传统礼数,姬昌的父母择吉日派人到太姒家提亲下聘。太姒父母也是满口答应,双方都很满意。

    为了方便两岸的姻亲来往,姬昌还命人提前打造了许多舟船。然后,将这些舟船编排在渭水河上,俨然一座浮桥。一水相隔的两个部落,从此天堑变通途。

    婚礼那天,爆竹声声,琴瑟和鸣。姬昌身着华服,亲自走过浮桥迎娶太姒。他手执牵红牵着太姒,走过浮桥,走入洞房。

    从此以后,姬昌和太姒相亲相爱,夫唱妇随,开启了大周朝“文王治外,文母治内”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