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友林回到泽远乡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有庆,昨天他是怎么处理的?”
回到办公室,钱友林把赵有庆叫到了办公室。
“书记,他已经保证在过年前把拖欠的老师们的工资发下去,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也不知道。”
赵有庆老脸一红,“谈话之前,他就把我赶出了会议室,只留下陈晓玲。”
“你们党政办的那个陈晓玲?”
钱友林一愣,杨若辰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让赵有庆在现场应该是那小子意识到赵有庆是自己的人,他把赵有庆赶出来就是为了告诉自己,他知道昨天的事情是自己给他的下马威。
要不然,这样的谈话内容是保密不了的,毕竟关系到全乡二百多号老师的利益呢,要安抚好他们,必须就要让他们知道今日谈话的内容。
“是的,就是她。”
赵有庆点点头,“书记,我怀疑他是不是知道了……”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钱友林冷哼一声,“他是乡长,他是管钱的,老师们发不出工资他这个乡长不解决,难道让我来给他解决?”
“对了,书记,他今天上午就下村了。”
赵有庆连忙汇报道。
“呵呵,不愧是跟着陆凯平的,演戏都演得那么好啊。”
钱友林抓起烟盒,“下午呢,没回来?”
“中午没回来。”
赵有庆点点头,“不过,他也是走马观花一样地转一转罢了,能了解到什么情况。对了,书记,你可以把那几个村子的支书叫到乡里来汇报嘛,看看他在搞什么鬼。”
“嗯,你打电话吧,让他们下午过来。”
钱友林点点头,吸了口烟看着赵有庆,“对了,昨天有哪些人去见过他了?”
“有好几个呢。”
赵有庆想了想,“尹慧,段云兴,财政所的张彬,还有农业办的周龙。”
“哼,段云兴这个蠢货想造老子的反吗?”
钱友林重重哼了一声,“别以为他是副乡长,老子就奈何不了他。前两年搞村村通工程的时候,这狗日的往兜里搂钱了,他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呢。有庆,你去找个人写封举报信寄到区纪委去。”
赵有庆知道钱友林不是因为段云兴搂钱的事情发怒,同时恨段云兴在第一时间去抱杨若辰大腿的举行,所以才要举报段云兴。
至于段云兴有没有搂钱的行为不重要,只要是农民,村干部等等身份去举报,去投诉那就够了。
“好,我马上去安排。”
赵有庆点点头,转身走了。
吸了口烟,钱友林往椅子上一靠,尹慧去找杨若辰汇报工作可以理解,段云兴大概是听说了市委副书记李琪欣赏杨若辰的传闻,想抱上大腿。
张彬应该是杨若辰了解泽远乡的财政状况的途径,杨若辰是肯定要了解状况,然后再考虑对策。
乡政府缺钱这是人所共知的,可乡政府没有收入来源也是事实,那怎么还债呢,没有收入那就只能节约支出了。
这是杨若辰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杨若辰会选择怎么做,消减开支是必然的,那他会怎么消减呢?
乡里的经费开支分分为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工资,补助等经费,这些方面肯定不能动的,泽远乡本来就偏僻且贫困,如果再连工资,补助都发不出去,谁还干活啊。那就只能从办公经费,接待费用,以及文教科卫等方面的经费开支动手。
这么一来,杨若辰的举动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公愤,都不需要自己动手收拾他了。
不过,区委那边应该会看在李琪的份上不会把杨若辰调离的。
这样也好,让这小子知道泽远乡是谁的地盘,乖乖地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喝茶过日子,不要搞三搞四就行了。
正思索间,敲门声响了。
“进来。”
钱友林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房门推开,周龙推开门走进来,“书记,您回来啦。”
“怎么样,你跟他聊了些什么?”
钱友林放下杯子,抬头看着周龙。
“还不就是借着跟他汇报农业工作的情况,然后提醒他借着这一次老师们讨工资的机会,再镇里减少开支,甚至裁员……”
周龙详细地向钱友林汇报了昨天跟杨若辰汇报工作的全过程。
“好,干得不错,”
钱友林赞许地点点头,“他当时的反应怎么样?”
“杨若辰应该是有些心动了,其实,不管他怎么想,消减开支是他唯一的办法,就看他的力度大不大了。”
周龙笑道,“再有十来天就要过元旦了,到时候又该发工资咯,看他有什么办法。”
“是呀,我也很好奇他会怎么做。”
钱友林也笑了。
黑色的桑塔纳在水泥路上飞驰,杨若辰背靠着车椅子,微闭着眼睛,一天时间就走访调研了八个村子,了解到的情况不容乐观。
事实上,泽远乡的情况跟其他乡镇没有多大的差别,也都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都是老弱病残。
这样的情况下要怎么发展经济?
就在这时候,陈晓玲的手机响了,她对着话筒哼哈了几声,就挂了电话,回头看着杨若辰,“乡长,钱书记回来了。”
“哦,终于舍得回来啦,这是要回来看我的笑话呢。”
杨若辰笑了,睁开眼看向窗外,“晓玲,你说我是不是太冲动了,不应该跟教师代表们保证过年前把他们的工资发下去?”
“乡长,你不给代表们一个肯定的答复,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陈晓玲叹了口气,“而且,他们选的时机这么巧,区委组织部赵部长刚走,他们就来乡政府讨要工资。这摆明了就是冲着你来的,你不给个答复他们绝对不会轻易离开的。”
“是呀,我不给他们答复是不可能的。”
杨若辰点点头,“对了,晓玲,你说我们乡里赶圩是什么时候?”
“乡长,日期是个月的一四七,就是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四七也是这样的,基本上是三天一次。”
陈晓玲点点头,“逢年过节也赶圩的。”
“赶圩的地方在哪儿,热闹吗?”
杨若辰笑了,这也许是自己解决问题的着手点啊。
“热闹啊,很多人都要来赶集的,就在粮站那边的空地上。”
陈晓玲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