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瞪大眼睛,再次起立!
双手撑在桌面上,脑袋凑近直播间。
单手推了推略微下滑的眼镜。
一字一句!
朗声诵读字画上的篇幅内容!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呼!——”
听泉双手撑在桌面上,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随后双手猛地往上一抬!
0帧起手!
一首春庭雪!
瞬间点燃直播间!
·
~庭中梨花开又一年
~立清宵月华洒空阶
~梦里笙箫奏旧乐
~梦醒泪染胭脂面
~小重山念一遍又一遍
·
“哇塞!——”
“真的是太牛逼了!”
·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李太白的真迹!”
“一眼真!!!”
·
情绪高涨,面红耳赤的听泉;
在此刻手舞足蹈!
带动着直播间百万网友的情绪!
谪仙人
·
【大爱李太白!!!遇到偶像了啊!/抓狂】
【我的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才能让李太白亲笔赠诗啊?】
【呜呜呜···妈妈问我为什么要跪着看直播,该怎么解释?在线等,急!!】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皱补全了半个乱世!】
·
【谁懂啊,我拍到了李白!!!/流泪】
·
【李白要是放到现在,不得有几亿粉丝?/亲亲】
【他的好多诗都不存世了,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的诗,简直是神来之笔,凡人根本写不出来!】
【李白的一生,真精彩!/大拇指】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仰天大笑出门去,归来倚杖自叹息。/狗头】
·
【那一句“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迷我至今!】
【楼上的,看清楚喽,我只展示一遍: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
【???】
【“皆寂寞”你这是后来改的兄弟,原文就是古来圣贤皆死尽···你觉得李白会说出这么谦虚的话吗?/宕机】
·
【我们可以抄李白的诗,却抄不了李白的才华!】
【李白在大唐盛世时,是独一档的,哪怕是杜甫,也视他为偶像!】
【谪仙下凡曰太白,凡人成圣乃子美!】
【李白:我活着就成仙了!/狗头】
·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我一直觉得就神仙能写得出来!】
【李白养活了,半个网络圈的作者。/认真脸】
【“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我怀疑他可能真的见过仙人。/墨镜流泪】
·
苏辰在这幅字画前,停留了足够久;
因为李太白,在他心中的分量,也足够重!
许久····
火热的评论区,满天翻飞,不知疲倦的弹幕;
终于渐渐消停下来;
·
苏辰缓缓移动手中镜头,将右手边的一幅字画展示···
镜头下:
几行严谨、刚劲的楷书出现在众人眼中;
上书曰:
“初闻铁骑近神州,杀气遥传蓟北秋。”
“间道绝须严斥堠,清时那忍见毡裘。”
“临戎虚负三关险,推毂谁当万里侯。”
“抱火寝薪非一日,病夫空切杞人忧。”
·
“卧槽!——”
听泉战术性推了推眼镜,两道眉毛往上一挑;
瞪大了眼睛!
直接将右手五指塞进了嘴里!
·
“张太岳的《闻警》!!!”
“真迹啊!是真迹!!!”
“我的偶像啊,苏爷!”
“大明首辅张居正!!!”
·
听泉的情绪陡然激动起来,在镜头前手舞足蹈!
“苏爷!”
“这幅字画能出吗?”
“多少钱都可以!”
“您开个价!”
“我就是买房子卖地,砸锅卖铁也想要啊!!!”
“偶像啊!”
·
“呃···”
苏辰脸上露出几分难色,但没有继续往下说;
极为擅长察言观色的听泉,这时候显然已经知道答案了。
·
当即笑着拍拍脸颊,满脸歉意;
“苏爷,实在不好意思。”
“刚刚情绪有些激动了,主要是太岳真的是我偶像。”
“不过既然能陈列在此处,自然是无价之宝。”
“我此生能欣赏到真迹,便已经死而无憾了!”
·
言罢!
听泉直接站起身,将衣服拉链拉上。
腰背挺得笔直!
一首关山酒,瞬间在直播间内响起!
·
~我自关山点酒,千秋皆入喉,更有沸雪酌与风云某。
~我是千里故人,青山应白首,年少犹借银枪逞风流。
~几载风雪卷刃,朔风同孤昼,瞧得乱世一般嶙峋瘦。
~塞外硝烟未断,黄云遍地愁,侥幸红梅久不曾下枝头。
·
“谁言天公不好客!”
“漫天风雪送一人!”
听泉面色红润,振臂高呼!
·
“这首诗创作于嘉靖三十四年!”
“当时明王朝由盛转衰,朝政昏庸腐败。”
“奸臣严嵩把持国政!”
“特务统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加剧;”
“外患频仍,军事边防破败。”
“张居正不满朝政,上《论时政疏》未被采纳,愤而告病还乡。”
“此时俺答率兵入侵河北北部,北京危急!”
“张居正心急如焚,遂作此诗!”
·
听泉推了推眼镜,慨然道:
“苏爷!直播间的宝子们!”
“请给泉弟一个机会,让我向你们介绍介绍张居正!”
·
“自张居正23岁,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
“七年里,他燃烧了自己全部的热情。”
“张居正的先祖,曾追随朱元璋起兵。”
“虽然他这一脉已经远离军役,成为普通的耕读人家。”
“但先祖以身报国的经历,依然时刻激荡着他。”
·
“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
“张居正立的,是一个成圣之志!”
“为了这个目标,他选的是一条经世致用的路。”
“不过他有些太着急了,获授翰林院编修的第一年,他就凭借一腔热血上书朝廷。”
“试图从官僚、军备、财政等层面;”
“对这个国家进行革新。”
·
“然而嘉靖皇帝正忙着修道;”
“内阁正处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
“他们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张居正的这份上书。”
·
“年轻气盛的张居正,感到大失所望。”
“他决计与其在朝中苟且,不如归于山野。”
“也是因为年轻,张居正这样的人,又怎么甘心在民间种竹养鹤呢?”
“蛰伏三年,对于像张居正这样,清醒而自负的人已经足够了。”
“曾经的挫折感,早已消弭。”
“三年时间,足够他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
“以及···”
“如何才能到达。”
·
“谋事不在一时一刻,他不像年轻时那么急躁了。”
“他清晰的看到,嘉靖皇帝在位45年,大明从兴盛走向了迷乱。”
“这个看似稳定的国家,实则隐患重重。”
“他看到了政府管理效率的低下;”
“看到了各级官员的涣散;”
“看到了军备的废弛;”
“同时也看到了底层百姓,如何在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风波中,变为流民。”
·
“张居正决心改变这一切!”
“但他也明白,此时仍需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