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成为财阀少公子,鲸吞实业帝国 > 第248章 国计民生的选择

第248章 国计民生的选择

    75亿市值?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看向亨利摩根。

    没有人再敢出价,也没有人能超过这个出价。

    高盛和雷曼兄弟的合伙人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摩根先生,这个出价您不是开玩笑?”高盛代表忍不住出声问道,“就算是屈臣氏再有潜力,他也没有可能达到75亿港元的市值啊!”

    亨利摩根瞥了他一眼,随后环视众人淡淡道:“你可以不跟价,你们也都可以不跟,屈臣氏放出多少股份,我吃下多少,75亿市值,就是这个价格。”

    他这话,无比霸气。

    但是这个底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怎么看屈臣氏现在的市值也就是三四十亿之间,就算是上市估高一点五六十亿就是顶天了。

    七十亿,七十五亿,这个三菱和摩根到底知道了什么内幕消息?

    一群资本顿时抓耳挠腮了起来,想要跟又不敢跟。

    看着他们纠结的样子,亨利摩根心中淡漠的摇了摇头。

    屈臣氏,可不是只有可乐一个业务啊!

    这是一家零售与国际制造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非常可乐对标的是可口可乐。

    屈臣氏零售店,对标的毫无疑问是沃尔玛。

    摩根士丹利是沃尔码的十大股东之一。

    他对于沃尔码的成长太了解不过了。

    1971年沃尔码市值3600万美元,1976年销售额34亿美元,1979年直接飞升至10亿元。

    1981年,也就是今年,市值已经突破了一百亿美元。

    如此夸张的增值速度,所依靠的要素,无非三个。

    【地理扩张】

    【需求扩张】

    【成本控制规模经济】

    这些是摩根史丹利内部研究院得出的结论,外界根本无从知晓。

    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再看到屈臣氏,他就知道两者的经营模式有多相似。

    同样的地理扩张,不断向外复制,达到区域垄断。

    需求扩张,品类多元化,构建自建品牌,合作大牌商品,精准客户群体。

    控制成本,自建品牌,自建物流,成本为先,经营效率,规模化经营。

    精品店有屈臣氏,百货超市有百佳。

    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太多了。

    而这也正是他亲自来到港岛,参加这次招股会的原因。

    不然仅仅一个对标五十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还犯不着他亲自过来。

    而当他亲自来到了港岛,他更清楚的意识到屈臣氏到底拥有着怎样的发展潜力。

    首先邵维鼎本人,这位创业者仅仅二十三岁,精力旺盛。

    再就是邵维鼎的家族,几乎垄断了港岛的传媒行业,影响力甚至远至南洋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

    邵氏兄弟更是亚洲最大的娱乐传媒集团。

    整个邵氏家族在南洋港岛势力深厚,邵毅府本人甚至得到了燕京方面的邀请。

    不管是海外市场,还是内地市场,屈臣氏都有着发展的先机。

    这样的企业,现在不投,再过几年想买都买不到了。

    “七十五亿市值,我跟。”淡马锡的张孝全打破了沉寂。

    “还是三千万股,出价75港币,我跟了。”

    众人惊了。

    还真有人跟这个不切实际的价格啊!

    但是张孝全想得很清楚,七十五亿市值虽然很高,甚至超过了斯沃琪现如今的市值。

    但是,既然先前已经在邵维鼎手中拿到了基石投资者的资格,那他就必须坚持到底。

    就算是和邵维鼎结一个善缘,他们淡马锡也得跟到底。

    岩琦洋介看了一眼淡定自若的摩根亨利,用着一口美式英语道:“虽然不知道你的底气从何而来,但是五千万股,75亿市值,我跟。”

    不是,真的就按照七十五亿市值定价?

    在场的每一个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才第二轮招标啊,就弄得这么激烈。

    可是要是再不出价,发行的两亿股就要分完了。

    虽然还能进行超额配售,但是确定发行价后,低于发行价格的将没有获配资格。

    “我们高盛认购三千万股,出价7元。”

    高盛还是坚持自己的报价,他们想要将最终的发行价拉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要不然就算是上市了,他们能够盈利的空间也很小。

    毕竟最终发行价是根据累询情况而不是一家的高价,确定超额认购倍数及其对应的发行价格。

    “我们华润认购一千万股,出价73。”何汉昌一咬牙,直接报出了一个狠价。

    再高他是真的出不起了。

    原本以为五千万还能占个董事席位。

    没想到,得足足拿出七千多万才可能拿到1的股份。

    “那我们英达资本就凑个热闹了,一千万股,出价7元。”

    看着此起彼伏的叫喊声,袁天帆作为这一次招股会的主持人,心中可谓是翻江倒海。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小看了外界资本对于屈臣氏的看好。

    不过这些人到底是看好屈臣氏本身呢?

    还是看好,这个奇迹的缔造者——邵维鼎呢?

    过去一年多,邵维鼎用实际行动,向整个港岛证明了实业的重要性和他的赚钱能力。

    不要说是他了,就是这些外国资本,或许都认定了,屈臣氏上市之后会继续迎来一波大涨。

    不然又怎么敢出价这么高。

    毕竟这叫的75元,可不是只是七块五。

    而是每一股七点五元,一千万股可就是货真价实的七千五百万。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那我的一百亿市值目标,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

    袁天帆顿时感觉到自己能够拿到的激励股份有些烫手。

    虽然只是期权,但是他到现在可什么都还没做呢!

    有时候钱拿的太轻松,也是会有心理压力的。

    “现如今的恒升指数逼近两千点,再加上内地1978年改革开放,港岛的桥头堡定位逐渐明确,外资也开始流入。”

    “从1975年到1981年,全港实际年均GDP的增长率超过10,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年底之前,屈臣氏的市值突破百亿可以说是很轻松的一件事。”袁天帆内心计算着,很快有了一个决断。

    现如今股市还是超级大牛市,屈臣氏上市没可能跌的。

    即便是远超实际资产两倍的市值,股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的买入。

    想到这里,对于屈臣氏的发行价他渐渐清晰了起来。

    他能想到这些,代表着汇丰集团前来参加这次招股会的沈弼,又如何能想不到。

    他看向邵维鼎,笑着问道:“邵先生,在你看来,屈臣氏的最终市值会在多少?”

    邵维鼎伸出了一根手指:“一百亿港币,不过这只是它的起步价。”

    佳宁集团算什么百亿集团啊!

    他邵维鼎要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实体百亿公司。

    名贵手表毕竟是奢侈品,它的真正发展期还没有到来。

    但是屈臣氏的背后真的就关乎着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