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戚继光的安排,他们三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具体事项,戚继光是总统领,负责进军一切事务性工作,徐霞客负责粮草,而党小利负责造船事宜。
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必须要落实好,才能保障万无一失。为了顺利的占领倭国,戚继光反复研判,反复召开将领会议,那些士兵听说要侵占倭国,一个个兴奋地整宿睡不着觉,还是戚继光下令,所有将士必须睡觉,他们才不情愿地进入了梦乡。
造船党小利还是挺在行的,他心目中早已有了战船的轮廓,这些轮廓已经想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准备造船的木料了。
他把手下的人分了三拨,一批人负责上山砍伐原木,一批人负责采购钢铁,另外一批人就负责烧火打铁。
砍伐原木的那批人,有的负责装车,有的负责卸货,不到几天的功夫,粗壮的原木都已经全部准备完毕,木料堆好以后,木工师傅就可以进场了。
这些木工师傅都是高手啊,三下五除二,那些原木就被切割造船的零部件,他们将那些零部件上油漆装饰后,就开始造船了。
榫卯结构,非常容易,只需要把那些零件组装成一艘船就万事大吉了,而且全程不需要任何铁钉,那些锻打的铁零件,只是用来武装船身的。
被铁皮包围的船只,战斗力更强。
造船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了,这天戚继光来查看,看见党小利指挥的有头有尾,战船也造的相当哇噻,他非常满意,当场就答应,只要攻下爪哇国,必定重赏他。
徐霞客负责粮草确实比较头疼。为何如此呢,因为这些戚家军基本上都来自中原,吃惯了玉米大豆和小麦,而这沿海地区最缺的就是这些粮食了。
海鲜倒是非常多,那些小麦却很少。突然有一天徐霞客灵机一动,他想为何不把这些鱼虾做成馒头和面条呢。
事实证明,加入一定的淀粉和面粉,就能和这些鱼虾一起做成可口的馒头和面条。
这些来自北方的将士,一看到馒头和面条,自然是两眼放光,顿时整个部队都有了精气神。后来那些士兵为了感念徐霞客,还专门讲他发明的这种馒头命名为徐霞客馒头。
一切准备停当以后,戚继光请来了军师夜观天象,军师最后得出结论,应该从最南端登陆是最佳选择。
他认为,从目前的天象来看,未来几天都是西南风,自西向东南方向会有大风,到时候我们的战船只要一升浆,那源源不断的风力会直接把我们吹向爪哇国,到时候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就轻松抵达岸边。
夜间登陆是最佳时机,那个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那些倭寇还在睡梦中呢,根本想不到戚家军会在这个时候攻击。
根据统一安排,一大早战船就排成一排,前面两只战船上尽是火药和弓箭手,中间的都是长矛兵,最后的几艘船都是云梯和精锐部队。
根据预算,船只早晨入海,约莫夜半三更到达倭国海边。
距离倭国越来越近了,已经能够看到倭人了,倭人的南城门上有几个士兵正在巡逻,不过对于海上发生的一切,他们一无所知。
黑夜为他们做了最强的伪装。
先前的探子来报。前方敌人的城楼就在眼前,守备军应该有千人左右。
戚继光根据之前的安排,他先派了两支先遣部队登陆,等那部队利用云梯开始登陆之际,载满火药和弓箭手的军队便开始朝那城墙上投递。
等到城墙上的部队有所察觉的时候,那里已经是一片火海了,而此时那两支先遣部队也已经登上了城墙,开始大开杀戒了。
啊,啊,啊。倭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天将雄师打的四处逃窜,根本没有能力阻挡,他们现在面对戚家军,没有一丁点的招架之力。
“如果你们现在放弃抵抗,投降的话,我可以留你性命。”戚继光拿着扩音设备大声喊话。
虽然他说的已经很明白了,但是那些倭寇却并没有投降的意思,他们虽然寡不敌众,但是依然是奋力反抗。
有的倭人即使没有反抗的力气了,他们也不投降,有些没有力气的倭人便抽出长刀切腹自杀了。
戚继光看着眼前的一幕,很是震撼,想不到这些倭人还是挺血性的,只是他们的血性有一些愚忠的成份。
侵占倭国南城门没有费一点功夫,基本上是手到擒来。这消息迅速传到了倭国大将军的那里,他气的咬牙切齿,并发誓势必要让戚家军有来无回。
占领了倭国南部地区后,戚家军部队一路北上,马上就要攻占中部区域了,中途却遇到了倭国将军的人马,在横滨区域的这一仗打的是相当吃力。
眼看着就要败北撤兵了,最终徐霞客和党小利给戚继光献上一计,这才扭转战局,转败为胜。
他们看局势不妙,便让戚继光将部队佯装撤退,那些撤退的部下,便一路设下埋伏。
倭人以为戚继光的部下都是怕死的无能鼠辈,便吩咐属下乘胜追击,谁也没有想到,这是戚继光为他设下的埋伏呢。
诱敌深入。随着追击部队的深入,戚继光看准时机,立马让骑兵送信,后面包围,前面折返,这样倭寇主力部队就被前后堵截了。
这铁桶般的堵截,而且还是被堵截在一段低洼处,就算他们有翅膀,也很难从这里飞出去。
“哈哈。还是两位贤弟有谋略,这下那倭人怕是只有等死了。”
“一没有粮食,二没有水源,他们熬不过几日。”
“我们有的是充足的粮食和水源,看我们不熬死他们。…”
事实证明,这个计谋用来对付倭人是最好不过的,到了第三天那些倭人就撑不住了,有很多将士实在是不行了,纷纷表示愿意投降。
而那些愿意投降的士兵还没有走出包围圈就被自己的同党用箭射杀了。
戚继光看着这一切,他其实也痛恨投降的将士,宁可杀不可辱。大概每一个将士都应该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