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晓鹏:老前辈们,想请教一下,如今的脚气病,汲古阁曾经有过考证,这脚气病历史颇为久远。在黄帝时代叫“厥”,两汉时多称“缓风”,宋齐后叫“脚弱”,到大唐才定名为“脚气”。虽说名称不同,但其本质是不是一样的呀?
老前辈甲:小令狐啊,本质是相同的。脚气病的成因,皆是因肝肾脾经中有凝滞的风毒湿气,其脉络起始于足部的十个脚趾。风毒之气来自地下,寒暑风湿都能化为蒸腾之气,人的双脚常接触地面,邪气就会内传经络,导致肿痛、挛缩或虚弱,所以称为脚气。
令狐晓鹏:那感染这病的缘由都有哪些呢?
老前辈乙:若是夏季长时间坐卧或站立于湿地上,湿热之气会蒸腾而入经络,发病时会发热,四肢疼痛闷热;冬季长时间在湿地,冷湿之气上升进入经络,发病就会转筋,全身发冷;要是在风中久坐,得病后皮肤内会麻木,各处肌肉不自觉跳动,这症状还会往头面部蔓延。这三种情况,尤其得辨别清楚。
令狐晓鹏:可为啥后世学者常常胡乱医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难以治愈呢?
老前辈丙:他们难以深入洞察,自然就治不好,这怎能不让人小心谨慎对待啊!
令狐晓鹏:那感染脚气后,都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呢?
老前辈甲:感染脚气后,可能会表现为虚症或实症,冷症或热症,这都和个人体质有关。脚气症状有轻有重,有干有湿,有阴有阳,有实有虚。像干者,就是风毒在络,会累及膝部和腿部。
令狐晓鹏:那中医治疗脚气有啥原则和方法呀?
老前辈乙:中医认为,治疗脚气要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湿热下注导致的脚气,常用清热利湿、解毒通络的办法,比如用四妙散加减。要是寒湿凝滞,治法应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可以用当归四逆汤之类。风邪侵袭的话,就得疏风通络、调和气血,像大秦艽汤就可参考。
令狐晓鹏:除了用药,还有其他治疗手段吗?
老前辈丙:同时,还能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针灸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推拿重点在腿部和足部按摩,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症状。
令狐晓鹏:那患者自己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前辈甲:患者自身调养很重要。饮食上别吃辛辣油腻、生冷甜食,免得加重病情。起居要有规律,别久居湿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抵抗病邪。
令狐晓鹏:多谢老前辈们指点,看来治疗脚气得综合考虑好多因素,因人而异、因证施治,才能有好效果。还望老前辈们以后多多教导,一起为攻克这病症出良方。
令狐晓鹏:白胡子老中医,您给我们讲讲这脚气病是怎么形成的呗?
老中医:晓鹏啊,咱中医来看,这脚气病的形成就好比身体里的气血运行不畅。你想啊,人的气血就像一条河流。
令狐晓鹏:河流?这和脚气有啥关系?
老中医:如果身体里有湿气、热气,就像河流里多了些浑浊的泥水和热气,气血流通就受阻了。而脚在人体的最下面,就如同河流的下游。当气血不畅,湿气热气容易沉积在这儿。
令狐晓鹏:那为啥脚会出问题呢?
老中医:这沉积的湿气热气时间久了,就会滋生一些“浊气”“浊物”,就好比河流下游堆积的垃圾。这些东西会损害脚部的肌肤和经络,让脚部出现瘙痒、脱皮、异味这些症状,这就是脚气病啦。
令狐晓鹏:原来是这样,那您能给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老中医:行啊,之前有个年轻人,特别爱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还总是熬夜。这样时间长了,身体里就积攒了很多湿气和热气。加上他平时运动少,气血运行缓慢,湿气热气下传到脚部,慢慢地就得了脚气病,脚又痒又臭,还脱皮。
令狐晓鹏:那怎么能预防和治疗呢?
老中医:要预防啊,首先得注意饮食清淡,少吃那些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东西。作息要规律,不能老是熬夜,要适当运动,让气血通畅起来。治疗的话,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些薏米、红豆这类利湿的食物。也可以用一些中药泡脚,像苦参、黄柏、地肤子这些,都能清热利湿,改善脚部的气血环境。
令狐晓鹏:那我明白了,以后可得多注意了。
老中医:对呀,身体是自己的,一定要好好养护。
令狐晓鹏:知识精灵,那西医是怎么理解脚气病的呢?
知识精灵:令狐晓鹏,西医认为脚气通常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比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而脚部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令狐晓鹏:那感染了真菌就会得脚气吗?
知识精灵:也不一定,如果脚部的皮肤屏障功能良好,自身免疫力强,不一定会发病。但当脚部皮肤有破损、出汗多、不透气,或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时,就容易被真菌感染,从而引发脚气。
令狐晓鹏:那西医怎么治疗脚气呢?
知识精灵: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外用涂抹的药膏,像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要是症状严重,可能还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比如伊曲康唑胶囊、特比萘芬片等。
令狐晓鹏: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知识精灵:要保持脚部的清洁干燥,每天洗脚,勤换袜子和鞋子,尽量穿透气的鞋袜。还有,不要和他人共用拖鞋、洗脚盆等,避免交叉感染。
令狐晓鹏:明白了,谢谢知识精灵。
知识精灵:不客气,希望你能远离脚气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