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依旧盯着天幕,面沉如水。
马皇后拉着朱元璋的手,感到浑身冰凉。
朱标目光急切,想开口却又觉得不合适。
一众文武大臣微微低下头,一动不动。
突然,朱元璋转过身,微笑道:“众卿无须担心。朕准备午时设宴,共同商议一下,该如何对我大明有功之臣进行追加赏赐。”
他哈哈笑道:“朕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没钱读书,文化水平一直是朕的短板。如今得天幕指引才知道,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的伟大之处。”
现在形势十分危急,朱元璋必须把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方能稳住局面。
否则,那么多开国功臣联合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见陛下说的如此直白,许多人松了一口气。
众大臣一起行礼道:“谢陛下恩赐。”
朱元璋挥手笑道:“大家平身吧。”
这时,马皇后说道:“陛下,臣妾左右无事,去帮忙安排酒宴。”
“皇后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转过身去,看着天幕。
朱标总算行了一口气,微笑着向众文武大臣点点头,也转过身。
突然,他想起来,刚才天幕上说,自己早逝,可能与操劳过度有关。
这可不行,此事过后,一定和父皇商量一下,该如何解决政务过多的问题。
京城各阶层这会儿已经没空关心朝堂上的那些事,他们非常关心朝廷会如何处理宝钞这件事。
朝廷强制让民间使用宝钞,交税却不收宝钞,本来已经有许多人怨声载道,现在被天幕爆出宝钞的弊端,更是人心惶惶。
朱棣静立殿外,仔细琢磨天幕上说的,交子和户籍制度两大隐患。
自己本来打算加大力度加印宝钞,如今看来,这样只会加速宝钞的贬值速度,此法不可行。
如今宝钞贬值的非常厉害,又被天幕爆出宝钞的弊端,京城恐怕会出现动乱。
想及此,朱棣转身说道:“太子,你立刻出宫张贴告示,就说宝钞今后将严格按照天幕上所说的规则执行,让民众安心。”
“儿臣遵命。”
朱高炽行礼后,快速向宫外走去。
朱棣看了一眼众位大臣,转身看着天幕,继续思考另一个问题。
户籍制度也确实太过死板,自己要和大臣们商议一下,看看该如何修改,才更加利于大明。
京城百姓听到天幕上的报道,议论纷纷。
如今的宝钞,价值已经十不存一。要不是朝廷强令百姓使用,人们恐怕弃之如敝屣(bixi)。
天幕的报道,犹如一把火,点燃了人们的怒火。
人们成群聚在一起,相互诉说宝钞给自己带来的危害。
朱祁镇被再次点名,当成反面例子,想死的心都有了。
朱见深转过身,说道:“商阁老,大大明宝宝钞贬值的厉厉害吗?”
商辂行礼后,语气沉重道:“回陛下,几乎已经一文不值,现在民间已经在使用铜钱和白银交易。”
大明宝钞已经废了。
朱见深轻轻叹了口气:“阁阁老,大家都都想想,户户籍制度该该怎么改,三三日后大大家议议。”
“是,陛下。”
商辂答应一声后,见陛下向自己点点头转过身去,也默默退回原位。
始皇帝对朱元璋的滥杀功臣不置可否,对大明宝钞很感兴趣,问道:“纸币似乎很复杂,后来怎么样了?”
言文清摇摇头:“纸币牵扯到经济学,确实很复杂,一时半会儿很难说清楚。大明宝钞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已经形同废纸,没人再用。”
刘邦此刻很理解朱元璋。
自己这里有天幕,朱元璋那里很可能也有。现在被爆出他杀了那么多开国功臣,一定已经焦头烂额。
忽必烈心里微微感慨,蒙古人说到底还是外族人,不管自己是否被后世所承认,汉人始终认为汉人才是华夏正统。
他想起身后的大明殿,怎么想怎么不舒服。看来,得换个名字了。
以后,这个宫殿就叫大元殿了。
其他一众帝王,通过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已经隐隐明白了,之所以朱元璋排名如此之高,恐怕他推翻元朝,恢复汉族的统治,才是重中之重。
否则,凭借他施政上的诸多失误,至多排在第八名左右。
言文清喝口茶后,继续播放:
“排名第三位,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年3月21日,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
公元前139年,刘彻遇到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女人,卫子夫。
卫子夫的弟弟名叫卫青,骑奴出身。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跟随皇帝左右,一起听闻朝政。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卫子夫的外甥名叫霍去病,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追谥为景桓侯。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