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在聊天群里重塑大秦 > 第32章 大汉天下,我想取而代之

第32章 大汉天下,我想取而代之

    下午,秦关来到擂台上。

    王钱敲响铜锣,将人聚集起来,等待施粥。

    趁着大家领取稀粥的空隙。

    秦关把以工代赈的方案提了出来。

    “各位老少,自今日起,秦家庄要重修建庄园围墙,愿意留下的干活的,多得没有,一天两顿饱饭,保证不让你饿肚子。”

    “并且,踏实肯干者,未来也有机会加入秦家庄。”

    如果是往年,这种条件,没有一人会来干活。

    但今时不同往日,各地闹饥荒,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不然也不会为了口吃的,翻山越岭,千里迢迢,来到蜀中,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

    更何况,还有机会加入秦家庄,据说至于加入其中,就吃喝不愁了。

    妻儿,也有了依靠,不用在外流浪。

    顿时,无数人报名愿意留下。

    场面异常火爆。

    秦关很开心,看来自己的计划是可行的。

    随着安排妥当,具体事宜由王钱全权处理。

    秦关发现,王钱在管钱方面确实有天赋,决定将秦家庄的财政大权交在他手里。

    这次以工代赈,就当是考验王钱的能力。

    回到寨子刚坐下,廖化找来。

    “令堂无恙否?”

    “劳主公挂念,家母气色好了许多,剩下的还有看静养的效果,医者说要避免情绪过得起伏。”

    廖化说完,干净利落跪下来。

    “廖忠,这是何意?有事说便是,大好男儿,岂可随便下跪!速速起来。”

    秦关快步想将其扶起来,却拉不到起来。

    “主公,臣真名廖化,世居襄阳,后家道中落,被黄巾贼鼓动,举旗造反,黄巾起义失败,有家难归,后化名廖忠躲避追捕。还望主公原谅廖化隐瞒之罪。”

    秦关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捂着额头,再三确认。

    “你说你叫什么?”

    “臣下廖化。”

    “哈哈哈,廖化好啊,廖化好,速速起来,你真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

    秦关喜不自禁,越看越喜欢。

    原来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将廖化近在眼前。

    好险,要不是李先生,我就和这等良将失之交臂。

    “主公,听说我?”

    廖化说清原委,在秦关的搀扶下起身,有些疑惑的起身。

    秦关神秘一笑。

    “早闻黄巾军中有一勇士,名为廖化,武艺高强,忠义无双,没想到竟就是元俭你呀!有你之助,我对未来的事业更加有信心了。”

    廖化只当,秦关可能在哪里提前听到过自己的名字,也没有过多在意。

    二人联袂而坐。

    “不知主公,所谓之事业?”

    如今廖化已经同王磐白朗一般,是自己人,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元俭既然参加过黄巾军,想必是看到问题更加深刻,你对如今的大汉天下如何看?”

    秦关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民生凋敝,腐败不堪,必然会亡,然而,大汉之军队战力之强却不可小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若我想取而代之呢?”

    “难难难。。”

    “难在何处?”

    廖化从案几上抓起一把沉香块,边说边放。

    “难在大汉正统四百余年,天下只认刘氏。”

    “难在大汉金戈铁马,忠臣无数。”

    “难在世家拱卫,主公庶族出身,如何与之争?”

    话毕,三块沉香矗立在案几中央。

    秦关点头,又摇头。

    示意亲随将香炉抬来,摆在一边。

    抓起案几上的三块沉香,一起投入香炉之中,点燃后,空气中飘出一股股醇厚浓郁的香气填满整个房间。

    “只要有火,你说的三难只会成为焚烧刘氏皇权的引子。”

    “而我,就是这一把火。”

    秦关的回答,振聋发聩。

    廖化看到了秦关心中熊熊燃烧的野心和志向。

    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让他面露惊讶。

    “我本姓赢,嬴政的赢。”

    一道惊雷劈下,震得头皮发麻,四肢发软。

    若论出身,天下能与赢姓比肩者,唯有老刘家。

    房间内,烟雾缭绕。

    秦关如同秦君在世,威严霸气。

    就差让廖化顶礼膜拜。

    “咳咳咳!!!”

    咳嗽声中,君臣二人,狼狈的逃出了房间。

    沉香,加太多了。

    用过晚饭。

    秦关将主要人员集中起来。

    保护中下层的什长。

    商讨秦家庄未来的出路,同时将廖化介绍给了所有人。

    秦关忘了是哪位聊天群的群友说过,冷兵器战争中,中下层军官理解上级战略意图很重要,只有了解透彻,才能执行不走歪,很多政策出台的时候,很好,就是因为下面误解,错误执行酿成大祸。

    秦关深以为然。

    喧哗过后,进入正题。

    开始主持会议。

    “秦家庄如今,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是烈火烹油,若不及时处理,恐难以长久。”

    “李先生,你有大才,烦请将我们要面对的行事和众将分析一番。”

    李玄换上一身黑褐色的衣物。

    走到场中,和一众武人对比,自有文人风范。

    “如今有两利、两忧。”

    王磐坐在秦关左手边,替众人问道。

    “敢问先生,是哪两利,哪两忧?”

    李玄踱步,自信从容。

    “一利,秦家庄将士齐心,人力充沛。”

    “二利,近无强敌,得天独厚。”

    李玄所说,大家都能模糊的听懂,秦家加上以工代赈的人口,足足有三千余人。

    而且,超过一半是青壮年,此等人力,不管是耕种还是作战,都是一大笔资源。

    只要近无强敌,则是秦家庄如今周围的小地主为了避难,都跑光了。

    秦家庄想要占地,只要胆子大,不怕官府围剿。

    规模立马就能扩大十倍,确实是得天独厚。

    “一忧,人吃马嚼,每日所需粮草巨费。即便秦家庄几世积累,怕也长久不了。”、

    “二忧,如今贼寇侵扰,县城无暇顾及秦家庄,等杜猛被灭,恐怕反会迎来县城的百般打压。”

    经李玄如此梳理,秦关的思路清晰了许多。

    便开口问道。

    “先生何以教我?”

    李玄郑重向秦关拱手道。

    “公子高看李某了,我本是李氏一平庸之才,虽有些想法,但还不成熟。”

    “便说与诸君,我们共同探讨一二。”

    “吾有一计,名为养虎为患。有此计策,可保秦家庄两年的无忧。”

    秦关虚心请教。

    “何为养虎为患?”

    “天下各处,异灾频发,匪盗横行。雒县本有两股大盗,一曰张根,再曰杜猛。张根已被公子所灭,为何杜猛迟迟围剿不下?”

    “难道,雒县有四家八庄,都凑不出千余精兵剿匪?”

    “非是不能,而是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