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全村百姓得知大军将要开拔,为小民们报仇雪恨,特意赶来为将军、为大军饯行,还望将军成全我等。小民感激不尽!!!"老汉说完,缓缓的跪了下去。
而其他百姓亦是跪倒在地,口中高喊:"小民求大人成全,求大人成全。"
刘文炳和黄得功二人见到此等情形,忽觉一阵感动:这就是我大明的百姓啊!!!
"万万不可如此,诸位乡亲快起来。"二人急切道。
让一众百姓跪在军营门前,这叫什么事儿。
"大人不答应,小民们绝不起来。"老汉倔强道。
"大爷,尔等百姓的心意,本将心领了,但是军营有军营的规矩,军营乃朝廷重地,没有陛下的旨意,任何无关人等不得入内。诸位乡亲,请恕本将不能答应你们。"刘文炳郑重道。
老汉闻言,心中略微思索,再次叩头说道:"大人,小民的儿子现正在第四集团军当兵,军营的规矩小民知道,既然如此,小民们不求入营,还请大人代为收下这些礼品,以全小民寸心。"
"这"刘文炳皱眉为难道。
这百姓的拳拳寸心实在是难得,刘文炳也不想没了百姓们的心意,不过这种情况还是首次遇见,如何处理实在是没有经验啊。
"刘大人,收下吧,相信就算陛下知道了,也不会怪罪我等,毕竟这是百姓的拥军之意。"一旁的黄得功见刘文炳甚是为难,劝说道。
刘文炳闻言,觉得黄得功所言有些道理,也就不再矫情,下令道:"既如此,本将就代表全军将士收下尔等的心意。乡亲们,都快起来吧。”
见刘文炳已然同意,众百姓们感这才感谢着缓缓起身,陆陆续续将礼品摆放到地上。
“谢大人成全!!!”
待众人将礼品摆放好后,刘文炳下令道:“诸将士全体注意,立正!!!向乡亲们,敬礼!!!”
“唰”
一声令下,在场的众多将士集体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形式将手中兵器举到身前,而未携带兵刃的将士则将右手紧握成拳举到胸前,这就是大明的军礼。
百姓们见将士们向自己行礼,纷纷感动的热泪盈眶。
"好好,大明有你们,咱放心。
乡亲们!!!事情已罢,咱们走,不妨碍将士们训练。"说罢,老汉带着全村人向来的方向走去。
刘文炳亦是第一次面临此事,不可想象,如若是以前,相信百姓们是万万不会如此亲近士卒的。
看着百姓们离去的方向,刘文炳等人是感慨万千,一时间驻足于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此事不久便流传至朱由检的耳中。
朱由检得知此事时,正在坤宁宫陪伴周皇后,闻听百姓自发慰问大军,朱由检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要高兴,直道:"甚好,民心可用!!!传旨新闻司,大肆刊登报道此事,让天下人都看看大明的正义之师。"
殊不知,正是由于朱由检的这道旨意,让大明掀起一股猛烈劳军风、慰问潮,大明皇家第一近卫师、大明皇家第二近卫师、大明第一集团军、大明第四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甚至各地的守卫军,都受到了百姓的慰问。
百姓富裕了,各种慰问品层出不穷,其场面简直堪比过年盛况。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不过也从侧面说明了,百姓对大明军队的爱戴。
崇祯十八年正月十七,大明正式开启灭奴之战,两大集团军共计十万人,已然完成一切战备,只等上官的一声令下。
校场内,十万军士整齐排列,在寒风下威风凛凛。
”呜“
号角声忽然响起,上官们骑着马在军阵众来回巡视,检查每一名士卒的装备和士气。士卒们肃立着,目光坚定,没有一丝松懈。
点将台上,张煌言、刘文炳在前,黄得功在后,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片大军,三人心中一股豪气升出,如此铁军,何愁建奴不灭。
本次出征,皇帝朱由检特地安排兵部尚书张煌言代为送行,本来朱由检是想亲自出马的,然和兰半年之期日近,朱由检实在抽不开身,随即作罢。
待号角声毕,张煌言向前一步,喝道:"将士们,本官是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相信尔等很多人对本官都不陌生。
不过今日,本官是受大明皇帝陛下所托,特地转告尔等一句话。"
张煌言眼神扫视一周,见众将士正用热切到目光看着自己,嘴角上扬,继续道:"陛下说:本次出征事关国运。建奴侵我国土,杀我百姓,人神共愤。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没有国,何来家?国家的存亡、父老的性命都寄托在尔等身上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众将士当共戮力抗敌,以报国恩。
朕,北望江山,当为众将士祈福。
此战,朕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与建奴,攻守异形了,奴可往,大明亦可往。"
话音落下半晌,十万将士集体举起兵刃,高喊道:"剿灭建奴,以报国恩!!!剿灭建奴,以报国恩!!!"
十万人的集体高呼,其气势磅礴,声浪是一浪高过一浪,仿佛寒风都被其吹散消失的无影无踪。
"好,士气可用,本官今日就将尔等所喊告知陛下。"张煌言笑道。
而后张煌言侧过身,向刘文炳和黄得功二人,拱拱手说道:"二位将军,请让大军开拔吧。"
"得令。"二人拱手回道。
二人面向大军,停顿片刻,刘文炳大手一挥,令道:"众军士听令:第二第三集团军即刻开拔,出关灭奴。"
“呜呜”
随着号角声再次一声声地响起,十万大军整齐有序的依次进出军营,向着远方进发。他们步伐一致,身姿挺拔,脚步声铿锵有力,仿佛再向大明宣誓自己灭奴的决心和勇气。
“预祝二位将军早日得胜归来,本官与陛下等着大军的好消息。”见大军开拔,张煌言向刘文炳二人拱手祝道。
“卑职等谢过大人!!!”二人同样拱手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