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已经知道了,建奴正在准备逃往朝鲜,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朝廷的旨意虽然还没到,但我等不能眼看着其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逃走。
本将今日召集各位大人前来,是想要各位同在此商议商议对策,怎么样?各位大人,畅所欲言吧。”刘文炳看了看众人说道。
建奴摄政王豪格自那日之后,每日向孝庄等人进谗言,并向孝庄等人分析当前形势,述说大明如何如何厉害,大清如何如何颓势,再不撤往朝鲜,恐有灭国之威。
总之,豪格是极力的促成撤退朝鲜之举。
在豪格与鳌拜等人的蛊惑下,孝庄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下懿旨撤往朝鲜。说是顶不住压力,其实孝庄本人也有意放弃辽阳,退走他处,毕竟困兽斗是最下下之策。
"王大人,消息可靠吗?"黄得功忽然看向王达问道。
王达闻言,从怀中拿出一份密报,展示给众人道:"此乃我锦衣卫传递秘密情报专用,只有出现重大情报时,方才启用,消息的真实性完全没问题。”
“如此说来,这建奴是扛不住了。这位大清的多王爷,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吴三桂插话道。
听到吴三桂的话,众人齐将目光转到多铎身上。
多铎感受着众人的目光,心里叹一口气,既来之则安之吧。
“豪格为人霸道阴狠,再加上他身边那一众卖主求荣的“猪队友”,此事还真有可能。”
“各位,目前盛京、海城等地均被我军占领,我认为建奴如撤往朝鲜,唯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从安平山一路南下,经丹东或者义州入朝。
刘大人,卑职以为,建奴此次举族撤退,必定会携带不少辎重物资以及大量人口,而这些辎重人口一定会延缓其行军速度。针对此情况,我第二第三集团军仍然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抛弃榴弹炮等重型火力,轻装简行,绕近道急速赶往丹朔一线布防;另一路待建奴从辽阳出城后,一路围随,等其到达边境后,两路大军同时出击,前后夹击之下,相信这建奴到时插翅难逃。”黄得功分析道。
众人听到后,纷纷点头赞同。
“嗯,黄将军此计不错”
“报!!!朝廷八百里廷寄。”忽然,门外一传令兵高声禀报。
“哦?应该是陛下的旨意到了。”刘文炳微笑着接过廷寄。
与此同时,锦衣卫亦有飞鸽传书抵达,王达接过,第一时间撕开密件,阅览起来。
约莫半刻钟,刘文炳大笑一声,道:“哈哈哈,各位,陛下真乃神人。”
众人闻言,均是兴奋异常,纷纷询问起朝廷的廷寄内容。
刘文炳也不卖关子,直接将廷寄向下传递,笑道:“陛下已知建奴要逃往朝鲜,特命左懋第左大人出使朝鲜,并要求朝鲜国王李倧,出兵布防鸭绿江,此意与左将军刚刚的计策不谋而合。如这朝鲜愿意出兵,这建奴恐怕是插翅难逃了。”
“哈哈,陛下果然圣明”
“是啊,当今陛下文功武略无人能及”
众将又是一顿好夸,唯有多铎一人沉默不语,明朝的强大,对大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确实笑不出来。就算是投降了明朝,他内心还是希望大清能有一条出路可走。
“诸位将军,辽阳那边也来密报了,建奴已经出城。”王达看完密报,突然插嘴道。
众人闻言,皆是心中一紧:这么快
沉默少许,仍是刘文炳率先说道:“王大人,具体情况如何?”
“回刘将军,据密报所说,建奴共有约十七万人出城,其中八旗兵丁约五万余,裹挟的奴人十二万余,辎重物资连绵数十里,已于前几日正式出发南下,目前已经到达安平山附近。”王达道。
“好,既然这建奴已经离窝了,咱们也不能闲着。黄将军听令!!!”刘文炳当即喝道。
“末将在!!!”
“本将令第二集团军立即抛弃辎重物资,只携带弹药粮草,即刻出发,尽快赶到丹朔一线布防,以待建奴。”
“得令。”黄得功拱手道。
“吴总兵!!!”刘文炳看向吴三桂喝道。
“末将在!!!”
“本将令你即刻攻打辽阳,不得有误。”
“得令。”
“对了,吴将军,陛下特别严旨,如遇见洪承畴,一定要活捉,不可杀了他。”刘文炳嘱咐道。
“是。”吴三桂抱拳道,对于皇帝的这道旨意,倒是没有过多深究。
现在的大明,朱由检已是说一不二,无人敢违逆其意了。
"本将则率领第三集团军尾随袭扰。"刘文炳最后道。
"刘大人,各位将军,如果信得过本王的话,本王愿带正白旗为大明效力。"
众人都领了任务,唯有这多铎一人闲着,知道是这些人还信不过自己,多铎当即起身主动说道。
刘文炳见多铎主动说话,笑了笑道:"哈哈,本将倒忘了多王爷。既然多王爷有心为大明效力,那就与吴总兵一起,为朝廷拿下这辽阳吧,待大军归来,本将自会记你一功。"
原本刘文炳对这多铎并不感冒,作为建奴王爷,双方的深仇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奈何皇帝已然有了旨意,刘文炳也不得不暂时放下仇恨,反正以后机会多的是。
这个时代就算是和平时期,大规模的迁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到的各方各面相当繁琐。
何况建奴这还是被迫逃亡,更显得仓促慌乱。
十多万人的队伍,被恐怖、疑惧的气氛所笼罩,经久不散。
再强悍的心灵、再壮硕的体魄,此时此刻多少都有几分脆弱与不安。
本次逃亡,建奴朝内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可以说有相当多的大臣是持反对态度的,其中又以投降建奴的汉臣,反对尤为激烈。
汉人讲究人死后落叶归根,在这辽东还算是大明土地,若去了朝鲜,那真的是远离故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