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城上的红毛番原以为明朝船队必从南航道驶入,忙于用大炮拦截,未料到杨奇却躲开了火力,船队从鹿耳门驶入台江,在大炮射程之外。
面对浩浩荡荡的明军船队,红毛番“骇为兵自天降”,顿时束手无策。明军船队沿着预先测度好的港路鱼贯而入,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陆,并立即在台江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一支明军外加两艘铁甲舰,驻扎于鹿耳门,以牵制可能的红毛番兵船,兼防北线尾。
而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大明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他们,用板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总人数竟然达到两万人。
正是由于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援,明军不但顺利登陆,而且为分割包围盘踞台湾的红毛番创造了条件。
明军从禾寮港登陆扎营后,即遭到赤嵌城红毛番的炮击。同时,他们又放火焚烧马厩、粟仓。
杨奇虽是不惧,但“恐被焚烧粮粟”,遂派张通等率所部前往看守堵御。接着,杨奇调整了部署:命令第一军及张透率领一艘铁甲舰控制鹿耳门海口,以便接应第二梯队登陆;令第二军防守北线尾一带,以保障主力侧后安全,并置台湾城红毛番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另派兵一部监视台江江面,切断赤嵌城与台湾城的联系,为从海、陆两面打败红毛番的反扑作好了准备。
四月十七,在北路发生了北线尾陆战。北线尾是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与台湾城相对,北端临鹿耳门航道。
红毛番德尔上校趁明军刚刚登陆,率领两千名士兵,乘船沿台江岸边急驶北线尾,上岸后即分两路向明军反扑。
德尔指挥的红毛番以12人为一排,疏开战斗队形放排枪,逼近明军。
殊不知此举正中明军下怀,明军大部兵力从正面迎击,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军侧后,夹击红毛番。
明军火器在性能上,可以说碾压红毛番,在射程和射速上皆是完胜,往往红毛番打出一发子弹,明军已经发射了数发甚至上十发,再加上重机枪的加持,明军的火力“弹如骤雨,连天空似乎都被遮蔽”。
贝德尔发现自己不是对手,且腹背受敌,顿时手足无措,他所指挥的红毛番士兵的勇气,这时则完全为恐惧所代替,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开火便把枪丢掉了。他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明军乘胜猛攻,将这两千红毛番“一鼓而歼”,可谓是“夷将拔鬼子战死阵中,余夷被杀殆尽”。
南路增援的红毛番,也被明军战败。这支三千人组成的援军由阿尔多普上校率领,乘船沿台江南岸驶往赤嵌城,企图为描难实叮解围。杨奇发现后,立即出动第三军还击。他们架好重机枪,全力向红毛番军开火,最终3000名红毛番士兵只有数百人幸存,其余皆被第三军消灭,阿尔多普率残部逃回台湾城。
阿尔多普出援失败,赤嵌城守敌越发着急,派人前往台湾城,要求葛罗再派大军救援赤嵌城。
后经评议会研究,台湾城的处境危险,兵力不足,如果再派出一支援军,则用以保卫热兰遮城堡及其周围地区的全部后备军将不足万名,而这支队伍又是战斗力最弱、最缺乏作战经验的士兵所组成的,所以拒绝了求援的请求。
在战事如此不利的情况下,红毛番残余舰队仍然是龟缩不出,拒绝与明军交战。最终,失去舰队帮助,陆战又战败后,赤嵌城和台湾城成为了两座孤立的城堡,相互间的联系完全割断。
“轰轰轰”
赤嵌城周围45丈,高3丈6尺,城墙上有4座炮楼,明军将其包围之后,从早到晚,昼夜不停的大炮轰击。
红毛番比之建奴确实要强大的多,杨奇为减少伤亡,舍弃了步军攻城的战术,只用大炮轰城,同时派遣抓到的俘虏返回对守军讲明利害,劝说守军投降并保证其生命安全。
刚开始,据守赤嵌的红毛番企图负隅顽抗,对明军的劝降是嗤之以鼻,甚至是利用大炮还击。然一日不到,在明军的加强的重炮打击下,再加上援兵无望,孤城难守,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
明军在登陆后数日,就收复了赤嵌城,战事之顺利,就连杨奇本人都没有想到。
四月十九日,明军已然进驻赤嵌城,杨奇站在城楼之上,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台湾的领土,亦是第一次站在台湾的城楼之上。
“大人,这赤嵌城已拿下,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办?”身旁一将问道。
杨奇立于城楼,任由海风吹过:“简单,派人前往台湾城劝其无条件投降。”
“如果红毛番拒绝投降,咱们???”
杨奇闻言,似乎是看傻子一样看了这人一眼,无语道:“那更简单,打的他们主动投降,这一次陛下是下了决心的,这台湾必须要收复,你用心战事,其他的不用管。”
说罢,杨奇不再理会此人。
“是,大人。”
其实杨奇对于台湾城的红毛番是否会投降,是持否定态度的。红毛番在台湾经营了数十年,投入了大量心血,如果换成大明,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舍弃,况且大明虽然是大胜,但也有了一些损失。
红毛番毕竟不是建奴,对明军也造成了一些损失,而且台湾城是红毛番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城堡坚固,防御设施完整。城周长200多丈,高3丈多,分3层,下层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调灰垒砖,坚于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数十尊。
可以说台湾城炮火密集,射程远,封锁了周围每条通道,城内守军也尚有万余人,凭借城堡继续顽抗也不是不可能,要想攻下台湾城,难度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