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朱由检还是比较满意的。
ot然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与欧洲的战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福祉。ot朱由检提醒道。
“臣明白。”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向前走去,由于朝廷紧急动员令的发布,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刚刚报名参军的青年,可以说这些年轻人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已然成功参军的神情显得无比激动。
朱由检看着此景,此时再次停下脚步,对身边的蒋德璟问道:“蒋卿,新招募的一百万兵士,兵部那里目前完成如何了???”
“回陛下,据昨日统计上报的数据,目前已然招募成军的,达到九十一万人,剩下的兵员招募工作,兵部也正在加紧进行当中,预计会在接下来的数日内完成。”
“甚好,待这百万兵士成军以后,尽快支援欧洲和西伯利亚,余下的四百万现在亦是启动的时候了~~~”
“遵旨。”
几人边看边聊边走,不多时便来到一处人声鼎沸的茶楼,长时间的行走让朱由检确实感到有些疲惫,口中也渐渐干渴起来。
朱由检抬头望去,看到眼前这家名为鸿泰的茶馆,心中一动,决定进去稍作歇息。
刚踏进茶馆门槛,一名机灵的店小二便迎了上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哟五位贵客,快里边儿请!!!”一边说着,一边引领众人往里面走去。
朱由检微微颔首,示意店小二带路,并细细的打量着这家茶馆,只见店内布置雅致,桌椅摆放整齐,客人们或谈笑风生,或专注品茶,氛围十分热闹。
“给我们选个上好的位置,泡壶好茶。”朱由检轻声说道。
说实话,这还是朱由检这许多年,第一次进到京城的茶馆,比起紫禁城来,这里的生活气息更为浓郁,朱由检心里还是颇为喜爱。
“好嘞,沏壶高的嘞!!!您请这边~~~”
店小二连连点头卖着力气喊着,领着朱由检五人来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分两桌坐下,这里视野开阔,可以欣赏到外面街道上的繁华景象。
不一会儿,一壶香气扑鼻的茶水被端了上来,朱由检轻轻抿了一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大伴儿、蒋卿,快快品尝一下这茶水,与宫廷中的相比,确实另有一番独特的风味啊。”
蒋德璟二人闻言,当即端起身前茶,微微浅尝一口,俱道:“陛下所言极是,此茶虽不如贡茶那样色黄而碧,然它却蕴含着一股别样的清新香气,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上等佳品呐。”
三人一边品味着香茗,一边愉快地交谈着,君臣之间尽情享受着市井生活的气息。
茶楼外,来往的行人、贩卖的小贩、嬉闹的孩童,很是热闹,朱由检坐在窗边,静静地凝视着这一切,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然而,正当几人沉浸其中时,隔壁桌传来一阵争吵声。
“我认为当下仍然应该注重发展经济,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然朝廷却屡开战事,实在是有些不应该啊。”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的人,身穿一袭青衫,面色凝重地说道。
“非也,宁兄,这明明是欧洲蛮夷犯我大明,难道朝廷不应全力抵御外敌?任由那蛮夷来去自如?那我大明天朝国威何在?又何来国泰民安?”其身旁另一人反驳道,此人身材魁梧,一脸正气,说话时义正言辞,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冯兄,你这话虽是不错,然朝廷在国门御敌即可,又何必劳民伤财的远赴欧洲,去参与那蛮夷之事?现如今更是募兵百万,这是不是颇有穷兵黩武之嫌啊。”年纪稍长的人再次说道,可以看得出对朝廷政策的有些不满和担忧。
“哼~~~宁兄,我一直敬你是兄长,不便与你计较,可你屡次诽谤朝廷和陛下,实在是不可容忍!!!”冯兄猛地站起身来,怒目圆睁,直视着青衫之人,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
周围的人们听到他们的争论,纷纷围拢过来,有极少部分的人点头表示赞同青衫男子的观点,认为朝廷应该以民生为重;而绝大多数人则支持姓冯的男子,觉得抵御外敌、维护国家尊严至关重要。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场面变得十分热闹。
朱由检微微皱眉,放下手中杯盏,若有所思,片刻后,他转头对蒋德璟和王承恩说道:“蒋卿,你对此有何看法?”
不得不说,朱由检实在没有料到,在如今的大明帝国,竟然还有人对是否出兵欧洲一事存在争议。在他眼中,出兵欧洲乃是理所当然之举。毕竟,大明帝国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完全有能力向外扩张。而且,在民生发展方面,朱由检自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蒋德璟自然也听到隔壁的争论声,见朱由检问起,率先回应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发展经济民生与出兵欧洲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发展经济民生可以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强大的国力则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坚实基石。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确保子民的安全与福祉。
所以,朝廷不仅要关注国内的经济民生,还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出兵欧洲,可以展示大明的军事实力,让那些觊觎我国领土的敌人望而却步。如此既能保障大明的安全,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啊!!!”
朱由检听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赏之色:“蒋卿,回去之后,当立即责令新闻司牵头,组织一场覆盖全国之范围的大讨论,务必使得这广大百姓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就朝廷近来之对外征战及民生政策等诸多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广泛论证。
如此一来,方可使朝廷政令更贴近民心,亦能让百姓更为理解与支持朝廷之决策。”
“臣谨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