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十大武将,武将第八位,苏定方。)
“朕的爱卿啊,你这次可是上榜啦!这一下,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了你啊!”唐太宗激动地说道。
“我大清朝人才济济、猛将如云,为何没有一人登上此榜?难不成我大清朝的将领都排名靠前?亦或是这位编撰榜单之人故意为之。”乾隆皇帝一脸不忿道。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卒于667年,享年七十六岁。他是冀州武邑人(今属河北省),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但却有着不平凡的一生。
苏定方自幼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勇气和决心,他跟随父亲一起征战四方,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保护了百姓的安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苏定方毅然投身到窦建德、刘黑闼等人领导的河北义军中,为他们出谋划策,奋勇杀敌,多次建立赫赫战功。然而,随着窦建德和刘黑闼相继失败,苏定方也陷入了困境之中。
直到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苏定方才迎来了转机。他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加入了李靖率领的军队,参与了对北方突厥的讨伐之战。在这场战争中,苏定方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夜袭阴山的战役中,他带领着二百名精锐骑兵率先冲锋陷阵,一举攻破了突厥可汗的牙帐,为大唐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这一战使得苏定方声名远扬,成为了唐初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
显庆二年(公元 657 年),苏定方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地指挥作战。此后,他先后率军西征突厥,平定葱岭,讨伐百济等,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所取得的辉煌战绩,不仅让敌人闻风丧胆,更赢得了唐高宗李治的高度赞赏和信任。
在苏定方的征战生涯中,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创造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战功赫赫,使得唐朝的威望远播四方,周边各国纷纷向唐朝称臣纳贡。
苏定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唐朝的边疆安全,还拓展了唐朝的领土。他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这些扩张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在政治地位上,苏定方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并封为邢国公。晚年时,他受命担任安吉大使,全面负责对楚国的军事防御工作。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他的赫赫战功使得他名垂青史。
随着唐朝的声威波及到西北边域和东方霞邦,不仅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如今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将军果然神武啊!”众人纷纷赞叹道:“您一举灭三国、生擒秦其主,将我唐朝的版图大大扩展,实在是功高至伟!”
苏定方谦逊地回应道:“都是诸位同僚的抬爱罢了,我哪算得上什么大唐猛将?咱们大唐人才济济,日后必定还有人能够登上这功劳榜呢!”
然而,众人却连连摇头表示反对:“不不不,谁能像您一样军功盖世?我们自愧不如啊!”虽然他们的话里有恭维的成分,但语气却充满了真诚与敬佩,丝毫不显得谄媚。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感到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穿越回那个时代,带领着李二手下的名将们,率先踏平倭国!
(武将第七位 薛仁贵
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如松,眼神沉稳而坚定。他的气息如同深潭一般,平静而深邃,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的存在仿佛一座沉稳的山岳,给人一种无法撼动的感觉。)
“这个李二的名将还不少呢!”朱棣心中暗自感叹,同时也对前方充满了期待:“不知前面还有没有我大明的武将?”
他深知这些名将们都是战场上的瑰宝,他们的存在让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作为明朝的永乐大帝,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拥有更多这样的杰出将领。然而,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正史中的薛仁贵,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屡次建立奇功。他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沟离,击破突厥,功勋卓著。他留下了良策西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利国、爱民向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他征战沙场四十年,几乎没有败绩,战功赫赫,被称为大唐军神。公元645年,唐军出征高沟里时,薛仁贵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斩下高沟里一个首领的人头,并将其悬挂在马鞍上,一下让高句丽军胆寒撤军。
此战之后,薛仁贵的威名迅速传遍了整个军营,他以惊人的战斗力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赢得了士兵们的敬仰。在接下来李世民与高勾丽决战的关键时刻,薛仁贵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当高句丽派出二十万大军前来迎战时,李世民果断下令各军分头进攻。
薛仁贵身穿着白色战袍,手持一把长枪,腰间还挂着两把长弓,英姿飒爽地站在唐军队伍的最前沿。他毫不犹豫地冲进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杀敌无数。他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每一个唐军战士,他们也纷纷紧跟其后,勇往直前。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高句丽军队遭遇了惨败。
薛仁贵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关注。他对这位年轻将领的勇敢和智慧深感钦佩,决定破格将他提升为游击将军,并赋予他守卫玄武门的重要责任。从此,薛仁贵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唐朝军队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公元六二年三月,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唐军的九星铁路部在天山脚下集结,士气高昂。他们身着坚硬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就在这时,铁路派派出了几十名勇猛无畏的将领前来挑战。这些将领个个身经百战,气势汹汹,让人不禁为之侧目。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唐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派出了自己的一员猛将——薛仁贵。
薛仁贵身披银甲,手持长枪,英姿飒爽地站在战场上。他目光坚定,毫无畏惧之色。当敌人的三名将领冲过来时,他毫不犹豫地发出了三箭。这三箭犹如闪电般迅速,准确无误地射中了敌人的要害部位。那三名将领惨叫一声,纷纷坠马而亡。
铁路部见到此景,顿时惊慌失措,阵脚大乱。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将领能够轻易击败唐军,但没想到薛仁贵竟然如此神勇,三箭便取敌首级。此时,薛仁贵抓住机会,指挥大军趁机掩杀过去。唐军士兵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奋勇杀敌,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敌军终于抵挡不住,纷纷投降。薛仁贵带领唐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随后,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追击躲藏在沙漠北部的铁勒残部。在战斗中,他亲手斩杀了铁勒部首领兄弟三人,彻底消灭了这个威胁。
这场战役结束后,薛仁贵凯旋而归。为了纪念他的威武和英勇,军中开始传唱着一首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首歌谣表达了人们对薛仁贵的敬佩之情,也让他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事迹成为了唐代军事史上的传奇故事。他以一人之力,威震天下,使得对大唐边境威胁长达数十年之久的铁路部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迅速衰败。这样的成就,恐怕只有这位古军神才能做到。
“哈哈哈!哈哈哈哈!果不其然,又是我大唐猛将!”李世民一脸骄傲道。
“是啊,陛下派遣他东征高句丽,接着攻打嬴州,必定能够立下不朽功勋!”程咬金豪迈地大笑道。他的笑声如洪钟一般响亮,回荡在宫殿之中。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骄傲。
(武将第六位 霍去病 ,沉稳严肃,威名远扬。)
“哟呵!还没到我大清的武将吗?难道是有黑幕吗?”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脸色有些不悦地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地敲打着桌子,显得有些不耐烦。
此时,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都低头不语,生怕触怒了皇帝。他们知道,乾隆皇帝对于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如果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过了一会儿,一名官员站出来,恭敬地向乾隆皇帝行礼道:“呃陛下莫急, 我猜测大清的武将肯定名列前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在弱冠之年,便能斩敌百万,勇冠三军,被誉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众人皆说霍去病乃是武将之巅峰,但匈奴人却称其为土匪头子。那么,他到底有多凶猛呢?传闻霍去病打仗从不携带粮草,而是采用以战养战的策略。一旦缺少食物,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抢夺匈奴人的物资;若有士兵战死沙场,他则会毫不留情地抓捕匈奴人来填补空缺。正因如此,其他将领出征时都需要国家提供巨额军费支持,而霍去病的军队不仅自给自足,还能为国家节省大量开支。汉武帝见此情形,心想既然你霍去病如此勇猛,不妨让他去做一票更大的买卖——收复河西走廊。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匈奴人占据了河西走廊,犹如扼住了大汉的喉咙。通过河西走廊这个关键通道,匈奴人向西可以掌控西域三十六国,向南又能与羌族结盟,共同对抗大汉。
这如此关键的战略要地,匈奴人自然是派遣了多达10万的重兵把守。都说匈奴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可霍去病却管不了那么多。他只知道犯我强悍者,虽远必诛!随后便接过骠骑将军的封号,仅率领了1万铁骑就立刻出征匈奴。
霍去病继续贯彻了闪电战的宗旨,他率领大军翻过历山、横渡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了第一个匈奴部落——赤蒲城下。此时赤膊人在看到霍去病大军时竟是一脸蒙圈,他们根本想不通汉朝大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赤狐部落毫无防备,全部死于汉军之手。
随后霍去病为了避免陷入匈奴的包围圈,决定迅速转移。
于是下令全军立刻脱掉身上的铠甲,并且不能掠夺赤膊部落的任何财产和牲畜,为的就是轻装逃离。打完就跑,但这个“跑”可不是逃跑,而是继续深入河西走廊,攻打其他匈奴大军。
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霍去病连破赤膊、切莫当、田图各等各大匈奴王城,并且在夜幕降临之时,汉军又杀到了匈奴主力部队——修图王城下。
修图王本以为晚上汉军都休息了,就不会再攻打自己。可没曾想,霍去病有如神兵天降,打得修图王措手不及。虽然最后还是让修图王逃脱了,但这一战已经足够惊心动魄。
霍去病六天之内攻破五个国家,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然而就在这时,霍去病准备班师回朝时,之前被打跑的修图王却不甘示弱,卷土重来。
他联合了赶来的增援大队,想要荡平汉军一雪前耻。霍去病一听,看来不杀了修图王今天是回不去了。于是,他又立刻率军一路狂追,最后在乌梢岭一带大破敌军9000多人,并且还斩杀了匈奴各路王侯将相。只是可惜,这次又让修图王给跑了。不过,霍去病却缴获了匈奴的神物——祭天金人。这东西对匈奴人来说,就好像是祖先的排位一样。至此,匈奴人彻底崩溃。
很快,霍去病大胜的消息就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是一阵狂喜。可欢喜之余,汉武帝意识到,虽然河西走廊首战告捷,但匈奴真正的主力军还并未受到重创。于是,在仅不到五个月后,汉武帝再次下令进攻河西走廊。要知道,此时汉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可霍去病还是接下了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