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州纪事: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 第8章 雍熙北伐

第8章 雍熙北伐

    一、背景:宋辽对峙与辽朝内乱

    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七年),辽朝内部风云变幻,辽景宗耶律贤亲征南侵,却在满城之战中遭遇挫败,守太尉希达里战死,多亏耶律斜轸的英勇指挥,辽军才免于更大的损失。辽景宗无奈退军,却在秋季游猎途中突然病逝,年仅三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让辽朝陷入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也为宋太宗赵炅的北伐计划提供了契机。

    辽景宗去世后,皇后萧绰迅速稳定了局势,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等重臣联手,拥立年仅十二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萧太后初掌国权,面对“母寡子弱,族属雄壮”的复杂局面,以及宋军的不断威胁,她深感忧虑。然而,韩德让、耶律斜轸等人的忠心表态,让她稍感安心,并开始着手巩固政权,准备应对可能的宋军北伐。

    与此同时,宋太宗赵炅在内部稳定后,文治武功并重,编成《太平御览》等典籍,但心中始终难忘高梁河之战的耻辱。为了洗刷这一耻辱,他决心再次北伐辽朝。然而,在伐辽之前,他遣使联络渤海和高丽,希望两地头领能够共同夹击辽国,却未能如愿。渤海国虽勇猛善战,但因历史恩怨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无法与宋朝形成有效的联合。而高丽则一直向辽朝贡赋不断,更不会轻易背叛。

    二、过程: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与东路军的困境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春天,宋太宗终于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北伐。他命曹彬为东路军主将,负责向雄州、霸州方向推进;奚族人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雄州;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同时,他还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帅,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伐辽。宋太宗的战略意图是兵分三路,以东路军为主力牵制辽军,而西路和中路则负责攻略山后地区,待山后攻略完毕后再转掠山前,最后三路大军在幽州城下进行主力决战。

    北伐一开始,宋军诸路皆捷。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于飞狐北破辽兵,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克辽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应州,破云州。米信方面,宋军也于新城大败辽军。然而,就在宋军捷报频传之际,辽朝萧太后和韩德让等人却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们利用骑兵之长和平坦广阔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东路军,再移师逐个击破。

    耶律休哥率部先趋涿州阻击曹彬,继以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军驰援幽州。萧太后则亲率精骑数万进抵驼罗口应援。同时,耶律斜轸率军进援山后,阻击宋中、西两路军东进。宋太宗在诸将出发前曾嘱诫他们“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要敌”,然而曹彬却因被耶律休哥断了粮道而被迫撤退。这一举动虽然从东路军的角度来看并无过错,但在整个战局中却成为了宋军败亡的导火索。

    曹彬撤退后,无人可牵制耶律休哥,田重进与潘美二军陷入了危局。然而,曹彬统下诸将却听说潘美、田重进等部连战连捷,深耻己军无功,纷纷要求再次进攻涿州。老将曹彬无法约束诸将,只好顺从他们的意愿再次进攻涿州。然而,此时辽朝萧太后、韩德让等人已在涿州东五十里的地方扎下御营,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耶律休哥率轻兵疾行阻击宋军,宋军边急行军边迎战,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进达至涿州。由于时值炎暑,军士疲惫不堪,所带粮食也已耗尽。宋军得城不能坚守,又弃之而去。曹彬先遣人率涿州百姓退走,他自己率大军垫后。然而,由于人多兵疲、缺粮少水,宋军战斗力极度下降,连个像样的殿后军阵都组织不起来。耶律休哥率辽朝生力骑兵一路尾随追击,最终在歧沟关发动总进攻,宋军大败。

    三、东路军的惨败与辽朝的反扑

    东路军的惨败让宋太宗深感愤恨和失望。他深责众将不遵成算、各骋所见,最终导致大军败北。曹彬、米信等人回朝后皆被贬官。而辽朝方面则趁势反扑,耶律斜轸统十万大军赶至安定西,与宋朝雄州知州贺令图相遇并大败之。辽军乘胜攻陷蔚州、寰州等地。

    深知西路军已经无望的宋太宗下诏指示潘美和杨业一起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然而,在撤退过程中却发生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的悲壮一幕。副帅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敌向东,并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阻击辽军,以保障民众安全南撤。然而监军王侁不纳其建议,逼其出雁门直趋朔州出战。及战失利后,回师陈家谷口时,潘美、王侁已违约先撤。杨业孤军奋战至被俘绝食而死,这一事件也成为了宋军北伐中的一大悲剧。

    中路军田重进虽然不辱使命全军而返,并带回部分收复地区百姓,但已经无法改变宋军北伐失败的事实。至此,宋三路大军皆败,所取州县复失。雍熙北伐以宋军的惨败而告终。

    四、影响与反思

    雍熙北伐的失败对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得宋朝在短时间内无法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北伐行动,从而失去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绝佳机会。其次,这一失败也加剧了宋朝内部的政治矛盾,使得一些主战派官员受到打压和排挤。最后,雍熙北伐的失败还使得宋朝在对外关系上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不得不面对来自辽朝等周边国家的威胁和挑战。

    然而,雍熙北伐的失败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战争的胜利并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数量和装备等硬件因素,更重要的是战略战术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将领的指挥能力等软件因素。宋军在雍熙北伐中虽然兵分三路、兵力雄厚,但由于战略战术不当以及将领之间的配合不默契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失败。其次,战争中的情报收集和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宋太宗在伐辽之前虽然遣使联络渤海和高丽等地头领共同夹击辽国,但却未能如愿。这主要是因为宋朝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所导致的。

    因此,在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战略战术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将领的指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情况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