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蒙金世仇
女真族原本是在辽朝统治下的弱小民族,但女真人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有“人一满万,天下无敌”的美誉。1115年,完颜阿骨打率领数千人起义,领导了对辽朝的反抗斗争,仅用几年时间就灭掉了辽朝,建立了金朝。随后,金朝南下攻北宋,俘虏了北宋的徽钦二帝,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富庶强大的金朝政权。金章宗时期,金朝总人口超过5600万人,实力雄厚,因此有人曾说:“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
然而,金朝长期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蒙古人对金统治者怨入骨髓。早在金熙宗时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被金朝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这一残酷的行径深深烙印在蒙古人心中,激发了强烈的复仇情绪。金世宗时期,金朝不仅要求蒙古纳贡,还每三年派遣军队向北进行剿杀,称之为“减丁”,这种定期的屠杀政策进一步激起了蒙古人的怨忿。为了防止蒙古人的报复袭扰,金朝修建了一条长达3000余里的界壕(亦称金长城)。
蒙古建国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受中原王朝唐以及北方强盛的辽金政权管辖。到13世纪初期,蒙古民族共同体已经形成,正处于国家产生的前夜。蒙古部孛儿只斤家族的铁木真用了10余年的时间,先后征服了蔑儿乞、鞑靼、克烈、乃蛮等部,统一了整个漠北地区。
1206年(金泰和六年、蒙古成吉思汗元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被推举为大蒙古国的可汗,建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采用军民合一的千户制组织百姓,扩充怯薛军(护卫军),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善于野战和远程奔袭的蒙古军。建立蒙古汗国后,成吉思汗即萌生了伐金的念头,一方面是为了报祖宗之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逐鹿中原,掠夺财富和扩张势力,最终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然而,由于金朝是一个大国,成吉思汗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1208年(金泰和八年、蒙古成吉思汗三年),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卫绍王本是庸碌之辈,在未即位时,曾奉命到静州接受蒙古的贡物,当时成吉思汗便对其人有所了解。当卫绍王即位后,传诏蒙古拜受,成吉思汗得知是卫绍王为帝,便说:“我以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做的,没想到竟是这种庸碌之辈!有什么好拜的?”说完,即乘马北去。卫绍王闻知大怒,企图等成吉思汗入贡时将其擒杀。成吉思汗得知后,与金朝绝交。
为伐金,成吉思汗做了五年的战争准备。在这段时间里,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确保伐金的顺利进行。首先,成吉思汗三次出兵西夏(1205、1207、1209年),迫使西夏臣服,剪除了金朝的一翼,消除了攻金的牵制力量。其次,他扫除境外残敌,确保后方的安全。此外,成吉思汗招纳了为金守卫界壕的汪古惕部,使阴山以北地区成为攻金的基地。他还策反金军内部,招纳金戍边官兵为内应,利用商人、使节等刺探金朝的情报,麻痹金军。
成吉思汗利用各种渠道,刺探金朝的政治、军事情报,使阴山以北地区成为攻金的基地,还招纳金戍边将领作为内应。卫绍王虽早已得知成吉思汗与金绝交,力图反金,但自以为泱泱大国,未把新兴的蒙古放在眼里,将主要兵力置于金宋边界,对蒙古却疏于戒备。边将报告敌情反受惩罚,还禁止百姓议论边事,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二、野狐岭之战
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自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南下,开始了对金朝的大规模进攻。他派先锋哲别率轻骑进入金朝西北边境,进行军情侦察。四月,金帝完颜永济闻讯蒙古军即将入侵,急忙派遣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和参知政事完颜承裕领兵抵御蒙古军。
秋季,完颜永济集中了金朝全国的45万主力,与成吉思汗率领的10万蒙古军队在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大战。蒙古军分兵两路:东路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直趋中都(今北京);西路则由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直取金西京(今山西大同)。
成吉思汗一路乘金军不备,迅速袭取了乌沙堡和乌月营(今河北张北西北)。金帝见状,撤换了独吉思忠,改命完颜承裕为主帅。然而,完颜承裕面对蒙古军的强大攻势,显得束手无策,节节败退,相继失去了昌州(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桓州(今正蓝旗西北)和抚州(今张北)。在野狐岭之战中,蒙古大将木华黎率敢死队冲锋在前,成吉思汗率主力紧随其后,金军溃退至会河堡(今怀安东南)。
蒙古铁骑跟踪追击,与金军在会河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天的激战,蒙古军成功歼灭了金军的精锐部队。会河堡会战的胜利,极大地削弱了金军的战斗力,使蒙古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随后,蒙古军前锋攻入居庸关,进抵中都城下。但由于中都城垒坚固且重兵防守,蒙古军攻城不利,最终撤围,转而在京畿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掠夺。
与此同时,西路蒙古军从十月开始,攻掠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东胜(今托克托)、朔州(今属山西)等地。金西京守将匕石烈胡沙虎闻蒙古军至,弃城逃入中都。两路蒙古军在河北、山西北部地区掳掠了大量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后,撤回蒙古草原。
1211年十二月,哲别率军进攻金东京(今辽宁辽阳),但未能攻克。哲别采用诱敌之计,假装撤退500里,待金军放松警惕后,以轻骑昼夜兼程返回,一举袭克东京,大肆掠夺了一个月后回师。
1212年(金崇庆元年、蒙古成吉思汗七年),金朝内部出现了叛乱。金千户耶律留哥在辽东起兵反金,成吉思汗派部将与耶律留哥结盟,并派遣援军助其多次击败前来镇压的金军。秋季,蒙古军再次大举攻金。成吉思汗率主力围攻西京,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在西京东北的密谷口设伏,成功歼灭了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所率的援兵。在攻城过程中,成吉思汗不幸中箭,不得不下令撤围。
三、攻打中都
1213年(金贞祐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旧历七月,蒙古军第三次大规模攻金。成吉思汗亲自率主力与金军在怀来(今河北怀来东)和缙山(今北京延庆)展开激战,大败金帅完颜纲和术虎高琪所部的十余万大军,乘胜直抵居庸关北口。金军为了阻止蒙古军的进攻,用铁水封固关门,并在关前布设了百余里的铁蒺藜,严阵以待。
面对金军的严密防守,成吉思汗采取了避实击虚的策略。他留下少数兵力在北口牵制金军,同时命令出使过金朝的札八儿 火 者 引导哲别从小道袭取居庸关的南口。哲别率领的部队成功突破南口,与北口的蒙古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最终夺取了居庸关。成吉思汗则率主力迂回南下,袭破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攻克涿州,进一步威胁金朝的首都中都(今北京)。
八月,金朝内部发生了政变。金将胡沙虎发动政变,杀死卫王完颜永济,改立金宣宗完颜珣。新即位的金宣宗面对蒙古军的威胁,被迫采取求和的策略。金帝派遣使者向成吉思汗献出公主和500童男、500童女,以求暂时的和平。成吉思汗接受了金朝的求和条件,暂时撤兵。
然而,金宣宗深知蒙古军的威胁并未消除,担心蒙古军会再次进攻。为了保全金朝的基业,他不顾徒单镒和太学生的反对,决定迁都南京(今开封)。这一决定虽然暂时缓解了中都的危机,但也导致了金朝内部的混乱和士气低落。
成吉思汗在撤兵后,仍然密切关注金朝的动向。1214年,成吉思汗再次率军进攻中都。这次进攻更加猛烈,蒙古军在中都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攻和掠夺,给金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金宣宗在无奈之下,再次选择迁都南京,以避开蒙古军的锋芒。
四、金朝南迁
1214年(金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旧历五月,金宣宗因惧怕蒙古军再次进攻中都(今北京),下令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躲避蒙古军的威胁,也是出于对金朝内部局势的考虑。然而,迁都的决定引发了金朝内部的动荡。六月,护送金宣宗的糺军(金朝的禁军)因受歧视,在良乡(今北京房山东北)一带哗变,推举斫答为帅,投降了蒙古军。
成吉思汗抓住金朝迁都、人心浮动的机会,迅速采取行动。他命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等率军,在汉族将领王裁的引导下,从古北口进入长城,会合哗变的糺军,围攻中都。同时,成吉思汗还命木华黎率军进攻辽西、辽东,以策应主力的行动。三摸合拔都等人采取了围城打援和招降的策略,迫使金右副元帅蒲察圻等投降,切断了中都的漕运,歼灭了金朝的援兵和运粮队,使中都陷入了粮尽援绝的困境。
1215年(金贞祐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五月,金中都主帅完颜承晖服毒自杀,副帅抹捻尽忠潜逃,剩余的守军投降。蒙古军顺利占领中都,成吉思汗下令将中都城府库的财物运往蒙古草原,随后又允许蒙古将士入城抢劫。中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火持续燃烧了一个多月,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变成了一片废墟。蒙古军随后继续攻掠河北、山东等地,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在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成吉思汗采纳了部将唵木海的建议,开始重视中原的先进技术,组建了蒙古炮军,注重在攻城时使用炮石。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蒙古军的攻城能力,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1216年(金贞祐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成吉思汗为进一步探明金朝的实力,命三摸合拔都率一万骑兵,由西夏袭取潼关,以略河南。蒙古军兵至南京城下,探知金朝在南京屯有重兵,遂渡黄河北归。成吉思汗意识到短期内难以完全灭金,决定一部分兵力留在金境作战,自率主力返回漠北休整待机。这一时期,蒙古骑兵在长城内外纵横驰骋,歼灭了金军大量精锐,残破了金朝的半壁河山,掳掠了大量的人畜和财物,进一步扩充了军队。
五、木华黎征金
1217年(金兴定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二年)旧历八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全权统率蒙古兵13万、汪古部兵一万及降蒙古的幺、汉诸军攻金,并谕其招纳中原豪杰,建置行省。成吉思汗则率领主力军西征。木华黎赴任后,改变了以前蒙古军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惯例,重用降附蒙古的河北清乐军首领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兴中府元帅石天应,易州土豪、金中都留守张柔等人,攻取了辽西、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数十座城池,并置官镇守。
1220年(金兴定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五年)秋,木华黎诱胁宋济南治中严实以所属八州、三十万户降附,升其为行尚书省事。此后,木华黎还诱胁邢州节度使武贵、宋忠义军首领石硅、宋京东安抚使兼总管张琳等人降附,壮大了蒙古军的力量,不战而取大片土地。
金朝为了对抗蒙古军,收买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土豪武装首领王福、武仙、郭文振、胡天作等人,封他们为“九公”,各领本路兵马守城夺地。这使得太原、平阳(今山西临汾)、真定(今河北正定)、东平(今属山东)等地时得时失,蒙金战争一度出现了拉锯态势。
1221年(金兴定五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六年)秋,木华黎率石天应、史天祥等进攻山西,旋渡黄河入陕西。1222年(金元光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七年)八月,木华黎转攻被金朝收复的太原府,太原再次失守。十月,蒙古军围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金朝河中府判官侯小叔率众坚守,蒙将石天应久攻不下,撤围离去。但石天应乘侯小叔出城和金朝枢密院都监完颜讹论议事之机,出兵攻占了河中府。冬季,蒙古军进攻长安(今西安)、凤翔(今属陕西),未能攻克,引军东去。
1223年(金元光二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八年)旧历三月,木华黎在闻喜(今属山西)病逝军中。其子孛鲁袭职,继续指挥蒙古军。孛鲁命将领史天泽击败武仙,夺占了河北大片地区。
1225年(金正大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年),史天泽在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俘杀抗蒙红袄军首领彭义斌。次年,木华黎的弟弟带孙与严实合兵围攻山东益都,孛鲁领兵增援,经过半年的战斗,山东义军首领、宋京东路总管李全出降。孛鲁委任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使山东许多州县闻风降附。
金哀宗完颜守绪即位后,逐步改变以前三面对敌的方略,停止攻宋,同西夏和好,集中全力抗蒙。他调集数十万兵力西守潼关一带,另派20万精兵沿黄河2000余里分4段坚守。于是,蒙古和金朝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局面。
这一阶段,木华黎父子注重招纳降人,广用投蒙的汉、契丹人武装,改变夺地不守的惯例,在河北、山西、山东及陕西部分地区建立政权,为尔后灭金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联宋灭金
1227年(金正大四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旧历四月,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的过程中,见夏亡已成定局,遂挥师进入金境,连破临洮(今属甘肃)等地。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临终时,他留下遗命,建议借道南宋,绕过潼关以灭金:“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惫,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1229年(金正大六年、蒙古窝阔台汗元年)旧历八月,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即位为大汗。窝阔台继位后,立即着手大举侵金,蒙金战争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1230年(金正大七年、蒙古窝阔台汗二年)正月,金军在大昌原(今甘肃宁县西南)击败蒙古军8000余人,这一胜利促使窝阔台决意亲征。1231年(金正大八年、蒙古窝阔台汗三年)旧历正月,金军将领完颜陈和尚在倒回谷(今陕西凤翔南)击败蒙古名将速不台。二月,蒙古军在凤翔立炮400座,攻破了这一要地,为绕道宋境、迂回攻金建立了基地。
五月,窝阔台召集众将商议灭金战略,制定了分兵三路合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计划。秋季,蒙古军分兵三路出师,预定次年春季在南京(今河南开封)会合。东路由窝阔台的叔父斡陈那颜率领,出山东济南,从东面牵制金军;中路由窝阔台亲率,从白坡(今河南孟县西南)南渡黄河,正面威逼南京;西路为主力,由拖雷率领,从凤翔南下,长驱入陕南,胁迫宋将协助顺汉水东进,过天险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一带北渡汉水,进兵河南腹地,从侧后威逼南京。
1232年(金开兴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四年)旧历正月,金哀宗急调黄河沿岸守军20万,至禹山(今河南邓州西)一带阻击拖雷。拖雷率兵近4万人避开金援兵多路北上,将主力置于金援兵必经之地钧州(今河南禹州)西南三峰山一带设伏,并以3000轻骑诱金主力入伏。金援兵中计,尾随蒙古轻骑且战且行,时逢连降大雪,泥淖没胫,3日不得休息和饮食,人马疲惫,战力锐减。拖雷趁机以围三缺一、虚留生路的战术,发起三峰山之战。在金军将士僵立雪中、饥肠辘辘的情况下,蒙古军故意让开一条道路,金军主力向钧州仓皇出逃。蒙古军伏兵四起,歼灭金军精锐15万,俘杀金帅完颜合达、移刺蒲阿。潼关金将李平闻讯后投降,黄河以南10余州皆为蒙古军所占。
三月,窝阔台命部将速不台、塔察儿率军3万围攻南京,以数百门大炮攻城。守城军民使用震天雷、飞火枪等武器奋勇抗击,激战16昼夜。时值大疫,双方死伤惨重,最终暂时议和。八月,蒙古军在郑州附近歼灭金兵10余万,至此,金军主力所剩无几。十二月,金哀宗见南京粮尽 援 绝 ,率少数臣将辗转奔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属安徽),尔后去蔡州(今河南汝南)。
1233年(金天兴二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旧历正月,南京守将崔立向蒙古军投降。同年八月,蒙古使者王檝与南宋达成联兵灭金的协议。南宋出兵占领金寿州(今安徽凤台)、唐州(今河南唐河)等地,并拒绝金哀宗的借粮请求。九月,塔察儿率蒙古军围攻蔡州,屡败金军。十一月,南宋应约遣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率军2万、运米30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城下,联兵攻城。
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旧历正月初十,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十一日,宋军、蒙古军破城。金哀宗自缢,承麟被杀,金朝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