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此次前来云州的主要目的便是想亲眼看看这传说中亩产两千斤的高产杂交水稻,刚用过早饭,他便迫不及待地让晏正云带路,于是一众人浩浩荡荡地往晏家在此处最大的那处田庄赶去。在队伍中,晏时安发现了昨晚上帮她种地的少年,今日他换了一身窄袖的蓝色劲装,头发仅用一根玉带束成马尾辫,望着又是与昨日不同的风格,听到下人恭敬地朝他行礼,晏时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位少年竟是当朝太子殿下。
【现在的太子都这么接地气了吗?居然还会帮人种地!!?】晏时安心下想到。这边沈云杭也注意到了晏时安,今日晏时安相较于昨晚初见她时换下了那一袭颜色较为素雅的绿裙,转而以粉色代替,头上还是两个小啾啾,只不过都各自别了一枚小珠花,望着异常可爱,似玉般的手腕上戴着一对金手镯,又平添了几分贵气。
只见沈云杭面带笑意朝着晏时安走了过来,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安安,你昨夜不是说要请哥哥吃糖吗?”
反应过来的晏时安连忙从随身小背包中拿出两块她昨晚找兔小白兑换的现代糖果放到沈云杭手中,并向他说明这糖果的与众不同,沈云杭满脸笑意的收下并捏了捏小团子软糯的脸蛋儿。这一幕被周武帝望在眼里,只见他对着自家儿子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而一旁的晏正云则是与之相反。
晏正云:怎么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我是分割线
话说起来幸亏先前晏正国与晏正康让人晚种了几日,否则等周武帝现在来那是真没有一株稻穗可以给他看的。
此处田庄占地约五百亩左右,如今正是水稻成熟之时,一眼望去全是一片金黄,走近一看,沉甸甸地稻穗挂在上面,颗颗粒大饱满,当真是让人舍不得移开眼睛。都说百闻不如一见,周武帝直到此刻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了亩产两千斤的高产杂交水稻是什么样了,一大个人笑得嘴角都快要与太阳肩并肩了,对着晏家众人连连称赞。
随后,在晏正云和晏时安的带领下,一群人又来到了前不久刚竣工的梯田处,这一块梯田也是晏家的私产,如今已经快要入冬了,田里空荡荡的,一眼望去只有一排“干栏式”房屋矗立其间,周武帝他们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样式的房屋,心下十分好奇,说什么也要上去游玩一番,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晏正云还能怎么办?不过幸好之前修房屋时晏家让人打出了一条稍微宽敞平坦点的路,这会子大家上去倒也不会太累。
站在房屋外的小阳台上,周武帝清楚的将山下所有风景尽收眼底,时不时还有一阵微风吹过,好不惬意,周武帝立马便喜欢上了这种房屋,连忙询问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有这般奇思,当真巧妙,在得知是晏时安这个小团子的时候,周武帝的表情已经不能用惊讶两个字来形容了。
“晏老二,你这是当朕傻吗,你说这房屋设计居然是这么小一个团子想出来的??!!”
“确为安安所想,微臣自不敢欺瞒陛下。”见晏正云语气并不像开玩笑,周武帝干脆把晏时安叫过来询问,见小团子一五一十地解释了一番修筑这房子的材料以及其用途,周武帝这下才终于相信,就连身旁的沈云杭也是一脸惊喜,想不到晏时安这个小团子竟如此聪慧。
经此一事,周武帝对晏时安的喜爱越发明显,甚至还多了几分佩服,望着软软糯糯的晏时安,周武帝暗自做了一番决定……
趁着此时皇帝,太子以及晏家的一众长辈都在,晏时安干脆借机把自己计划了很久的想法说了出来,原来是自上次在和安县修筑梯田后,水稻收割之时,晏时安发现这丰收时节站在这“干栏式”房屋上欣赏风景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她灵机一动,若是能将这些大片的梯田开发成“旅游区”,再将其各类设施逐渐完备,这何尝不是一种赚钱的好办法。
众人此前从没听说过“旅游”这一概念,经过晏时安一番解释顿时明白了,这不就是将打尖住店,饮食和游览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嘛,他们怎么就没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啊,见大家领悟到其中意思,晏时安又顺势普及了一波“旅游业”这一新概念,等大周各地旅游区完工,那乡绅百姓便会在各州之间游玩,逐渐便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原本知道修筑这“干栏式”房屋是晏时安的主意时,众人已是惊讶万分,现下又听到晏时安此番提议,更是觉得稀奇,也不知这么小个脑袋里一天天装的都是些什么,当真神奇,这长大了可还得了!!
周武帝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这个想法当真是极好。至于晏家本就是商人,晏正云与晏正康听完也认为此法颇为可行,若日后好好发展经营,丝毫不亚于他们去外域经商的收益,一个个暗自感叹小侄女脑瓜子真好使,不愧是他们晏家的孩子!
商议一番后,周武帝当即拍板决定此事,景区房屋可以由朝廷出钱修建,至于日后这景区的管理便由晏家全权负责,毕竟主意是晏时安提出来的,但收益则是朝廷与晏家五五均分,晏正国一听居然还有这等好事,本以为此事会由朝廷完全接手,但若真能让晏家参与其间,那对于晏家的名誉声望而言这可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啊。此事就这么说定了,双方都意满而归。
之后,周武帝又在云州小住了几日方才带着沈云杭和一众侍卫离开,只是这次竟然破天荒的没有从晏正云这顺点东西带走,这让晏正云那叫一个感激涕零的哟,直呼老天有眼。
半月后,周武帝一群人顺利抵达京城。
第二日早朝,周武帝便当众证明亩产两千斤的高产杂交水稻确为事实,并对晏正云大加赞赏,而后下令封其女晏时安为“和安县主”,以和安吉安两县作为其封地,不必进宫谢恩,另赏云州知府晏正云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此令一出,百官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一般。
百官:啊?啊?啊?
晏正云立下如此大功,就算用脚想他也一定会被封赏,怎么陛下放着这个功臣不管,反而赏了他女儿,还一封就是个县主!这个世界简直太离谱了!
除此之外,周武帝顺便提了修筑梯田景区一事,这下子百官更惊讶了,这又是个什么东西?周武帝懒得解释,吩咐陈公公代为说明,这下子众人算是明白了,一个个暗自吃惊,究竟是谁想得出这般巧妙的主意?这其中最高兴的当属户部尚书,赚钱的事儿他们户部最乐意干了。有几个按捺不住好奇心的官员壮着胆子询问,得知竟是陛下刚刚封的和安县主想的,一个个嘴巴大得能塞个拳头,又得知这和安县主不过两岁半,那下巴更是直接砸地下了,他们似乎有一点理解此人为何能被陛下破例封为县主了……
此次消息一出,全国沸腾,喜的是晏大人当真种出了亩产两千斤的高产杂交水稻,他们大周从此将彻底摆脱挨饿的历史,惊的是陛下居然将晏大人两岁的幼女封为了和安县主,那得是多大的殊荣呐。晏时安被封县主一事在京城传开,不少世家女都扭着手帕,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凭什么一个奶娃娃能被封县主?当然,也有不少贵女认为这不过是陛下看在晏家此次有功的份上随意封赏着玩的,毕竟晏大人这个功臣都未曾得到晋升,指不定哪天就被陛下把这名头削了,一时间众说纷纭。
而此时,远在云州还未收到圣旨的晏时安还不知道自己引起了多大的骚动,每天自顾自的跑去给土豆浇水除草,时不时又去紫云观找紫阳道长学习医术,生活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