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的哥哥苏瑾轩,这位英年才俊,在朝堂之上一直是文官中的翘楚,备受尊崇。
近日,朝堂之上正为整顿吏治之事争论不休。皇帝龙颜凝重,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停留在了苏瑾轩身上。
皇帝微微皱眉,沉声道:“苏爱卿,如今官场贪腐成风,积弊甚深,对此你可有良策?”
苏瑾轩从容向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行礼,而后说道:“陛下,整顿吏治,须从根本入手。其一,当严定官员选拔之标准,才学与品德并重,且品德应置于首位。”
一位大臣当即反驳道:“苏大人,品德之衡量,主观难定,如何能确保公正选拔?”
苏瑾轩神色平静,回应道:“大人,可设多方考察,如乡邻评价、过往事迹审查等。同时,增加选拔过程之透明度,允许民众监督,使选拔在阳光下进行。”
又有大臣急切问道:“那对于现职官员,又当如何考核其政绩与廉政?”
苏瑾轩略作思索,说道:“陛下,可制定详细之考核细则,涵盖政务处理、百姓口碑、财政收支等方面。且考核不应流于形式,需派遣清正之官员实地访查,确保真实。”
这时,一位位高权重的老臣面露忧色,说道:“苏大人,如此大规模之整顿,恐引发官场动荡,人心惶惶啊。”
苏瑾轩目光坚定,朗声道:“大人,若此刻不施以猛药,贪腐之风必将愈演愈烈,国之根基将被动摇。虽整顿之初或有阵痛,但为了长治久安,此乃必行之举。”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苏爱卿所言有理,那具体应如何施行?从何处入手?”
苏瑾轩拱手再礼,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从京城之官员开始清查。京城乃国之核心,若能整肃京城官场,可为各地树立典范。再者,派遣刚正不阿之钦差大臣,分赴各省巡查,对举报贪腐之民众,务必予以严密保护和丰厚奖励,以鼓励众人参与。”
皇帝龙颜大悦:“准奏!此事便交由苏爱卿全权负责。”
苏瑾轩领旨后,即刻全身心投入到整顿吏治的艰难工作之中。
他日夜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仔细审查每一位官员的履历和政绩。
有时,直至深夜,书房的灯火依然通明。
他不仅要应对繁琐的文书工作,还要与各级官员会面交谈,了解真实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苏瑾轩遭遇了诸多阻力。
一些平日里看似清正的官员,在面对严格的审查时,露出了慌张之色,试图通过各种关系向苏瑾轩求情。
某一日,一位旧日同窗深夜来访,带来厚礼,希望苏瑾轩能在审查中高抬贵手。
苏瑾轩严词拒绝:“同窗之情,私交之谊,在此刻皆不能影响公正。你若清白,自无需担忧;若有过错,趁早悔改,或可从轻发落。”
还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见求情不成,便对苏瑾轩发出威胁。
一封匿名的威胁信被送到苏瑾轩的案头,警告他莫要多管闲事。
但苏瑾轩丝毫不为所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和皇帝的信任,绝不能有丝毫退缩。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整顿吏治初见成效。
不少贪腐官员被依法惩处,追回的赃款充实了国库。
一些清正廉洁、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官场的风气逐渐清正。
百姓们听闻此讯,纷纷拍手称快,对朝廷的信心也逐渐恢复。
一日,苏瑾轩走在京城的街头,听到百姓们的称赞和对未来的期许,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回到家中,苏瑶迎上前来,满脸欢喜地说道:“哥哥,听闻你在整顿吏治上成效显著,如今京城内外都在传颂你的功绩,真为你感到骄傲。”
苏瑾轩微笑着说道:“这是为兄的职责所在,也是陛下的英明决策。只愿能为朝廷和百姓做更多实事,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苏瑾轩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想彻底根除贪腐之风,还需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继续秉持公正廉洁,为朝廷的清明和国家的发展鞠躬尽瘁。
此后,苏瑾轩在朝堂上的威望日益提升,他的正直和智慧不仅赢得了皇帝的倚重,也获得了更多大臣和百姓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