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和系统刚听完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传奇经历,又迫不及待地开始吃新瓜”。
“系统,快说说这西街卖灯笼的人有啥新鲜事儿?”苏瑶兴致勃勃地问道。
系统神秘一笑,说道:“宿主,这西街卖灯笼的人名叫赵三,他的故事可有意思了。”
苏瑶好奇地凑近:“快详细讲讲。”
系统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这赵三本是个普通的手艺人,平日里就靠着卖灯笼维持生计。他做的灯笼虽说工艺不错,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一晚,赵三收摊回家,路过一条偏僻的小巷时,突然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他心里害怕,但又忍不住好奇,便顺着声音走去。赵三一边走,一边心跳加速,脚步都有些颤抖。
苏瑶迫不及待地问:“什么事?”
系统接着说:“他走到巷子深处,发现一个穿着白衣的女子蹲在角落里哭泣。那女子长发披肩,看不清面容,只是身影显得格外单薄和凄凉。赵三壮着胆子问她怎么了,那女子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说自己是个孤魂野鬼,找不到回家的路。赵三看到女子的面容时,差点吓得瘫倒在地,那女子脸色苍白如纸,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哀怨。
苏瑶惊讶地捂住嘴巴:“啊?”
系统继续道:“赵三吓得转身就跑,可回到家后,却发现那女子竟然跟到了他家门口。女子哀求赵三帮她,说只要赵三为她做一盏特别的灯笼,就能帮她找到回家的路。女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阴森,赵三的后背都被冷汗湿透了。
苏瑶问道:“赵三答应了?”
系统点点头:“赵三本是个心软的人,虽然害怕,但还是决定帮她。他精心制作了一盏精美的灯笼,那灯笼上画满了奇怪的符号。赵三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用尽了自己的心思和技巧,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他的恐惧和善意。
苏瑶好奇地问:“然后呢?”
系统接着讲述:“当赵三把灯笼送给女子后,女子拿着灯笼就消失了。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可没想到,从那以后,赵三做的灯笼突然变得特别受欢迎。人们纷纷传颂着赵三灯笼的神奇,都说那灯笼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苏瑶疑惑地说:“为什么呀?”
系统笑了笑:“人们都说赵三的灯笼有灵气,能带来好运。赵三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订单源源不断。赵三的小铺子前每天都挤满了人,有的是为了买灯笼求好运,有的则是好奇想来一探究竟。
苏瑶说道:“这倒是因祸得福了。”
系统继续道:“可随着生意越来越好,麻烦也来了。一些同行嫉妒赵三的生意,开始散布谣言,说他的灯笼是用了邪术才这么受欢迎。那些同行在街头巷尾交头接耳,恶意中伤赵三,眼神中满是嫉妒和怨恨。
苏瑶皱起眉头:“这可不好。”
系统接着说:“这谣言越传越广,甚至惊动了官府。官府派人来调查,赵三吓得不轻,生怕自己被抓起来。赵三整日忧心忡忡,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苏瑶担心地问:“那怎么办?”
系统说道:“幸好,在关键时刻,之前那个女子又出现了。她向官府解释说赵三是个好人,灯笼受欢迎只是因为做工好,根本没有什么邪术。女子的出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她的言辞诚恳,终于让官府相信了赵三的清白。
苏瑶松了一口气:“这下好了。”
系统继续讲述:“经过这一番波折,赵三的名声更加响亮了。不仅京城的人来买他的灯笼,就连外地的商人也纷纷前来订货。赵三的灯笼远销各地,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品质的象征。
苏瑶笑着说:“那他可发财了。”
系统点点头:“赵三赚了不少钱,扩大了店面,还收了徒弟。但他并没有忘记初心,依然认真地制作每一盏灯笼。赵三对徒弟们要求严格,教导他们要用心制作,不能有丝毫马虎。
苏瑶问道:“那后来还有什么故事吗?”
系统接着说:“有一天,一位神秘的客人来到店里,要定制一盏极其复杂的灯笼。那客人戴着斗笠,看不清面容,说话的声音也低沉沙哑。赵三接下了这个订单,可在制作过程中,却发现这灯笼的设计图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赵三对着设计图苦思冥想,越看越觉得其中暗藏玄机。
苏瑶紧张地说:“什么秘密?”
系统笑了笑:“原来这设计图是一张藏宝图。赵三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将此事报告给官府。赵三深知这宝藏不是自己能私自占有的,他的心中有着坚定的正义和良知。
苏瑶赞叹道:“赵三真是个正直的人。”
系统继续道:“因为这件事,赵三得到了官府的嘉奖。他的灯笼店也成为了京城的一道独特风景。官府在灯笼店门口立了一块牌匾,赞扬赵三的义举,从此赵三的灯笼店更是名声大噪。
苏瑶感慨道:“这赵三的经历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系统笑了笑:“宿主,这就是西街灯笼匠赵三的奇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