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二十三岁忆 > 第17章 新年新气象

第17章 新年新气象

    新年过后,村子里的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在云南,春节一过,意味着春天马上到来,天气回暖,村民们开始准备下一年的劳作。

    这里是山区地带,每家每户的地很多,但每一块都不大,高低起伏、星罗棋布,远远望去,就如同一层层台阶从山脚到山顶逐渐攀升。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养牛,由于山路交通不便,所以牛车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自然用牛犁地成为这里主要耕作方式。过了大雪后,连着晴了10多天,土地干湿适宜,正是犁地翻土的好时候。放眼望去,山坡上有一个个人影和牛影在辛苦的耕耘,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牧家也有一头牛,一头黄牛,皮肤是棕红色的,正处于青壮年期,看上去威武高大。李牧的父亲也是犁地大军中的一员,他将犁压进土里,用皮鞭驱赶着牛前进,用缰绳控制着牛的运动方向,在地里留下一条条的轨迹。翻开的土壤还是潮湿的,会有蚯蚓从中翻出,在太阳下被晒得打滚,努力找寻着阴凉的地方再次钻入土里去。如果此时贴近刚翻开的土壤,会感受到它散发着余热,风吹过,蒸发的水汽里有着独属于泥土的芬芳,飘进李牧的鼻中,那是独属于大地的味道。

    坐在地埂上,看着父亲在地里来回,流下辛勤的汗水。李牧想去帮忙,但由于力气还小,扶不稳犁,被父亲笑着赶到一边玩耍,他只好作罢,去追逐那些因为翻出的蚯蚓汇聚过来捕食的小鸟,在刚被翻出的松软土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杂乱脚印。

    傍晚,母亲打来电话,家里已经准备好饭菜。父亲将缰绳卸下,将牛拉到水塘前喝水,自己也喝下一罐浓茶。落日余晖里,父亲在前面扛着犁,李牧在后面拉着牛,他们的身影被拉得老长,印在脚下刚翻过的地里。

    这个时候,村里除了留守在村里继续种地的一部分人外,不少人离开家外出务工,在外面讨生活。他们在过年后陆续走了,村子里因为春耕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但明显少了热闹,多了些冷清。

    其实李牧的村子还算不错的,村里多种的是烟草、山药和辣椒等一些经济作物,收入相对较高,许多人还选择留在家乡。其他的一些村子只是种一些包谷和水稻,收入相对要低一些,许多人家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只留下更老一辈的人带着小孩子,留守在村里。

    李牧不算是留守儿童,不太能感受到那些留守孩子们的情感,不太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人的思念,但那些孩子看到李牧的父母在大雨天接送他上学时,去开家长会时,会忍不住投来目光,他们不止一次和李牧说过他们很羡慕李牧会有父母陪着。

    在李牧的小学生涯中,班里来了几个插班生,他们都是以前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在外上学。这些同学,或是父母觉得给不了他们稳定的学习环境,送回家乡上学,而自己继续在外打工;或是父母也跟着孩子一起回来,在村子镇上找一些“活路”做着。那时候李牧听着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他总是会羡慕他们能见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那些孩子呢,则羡慕家乡的温馨,希望着家人的陪伴。后来李牧明白,作为一个农民工的子女,在外上学,他们很难融入城市,更像是城市的边缘人,相比而言,家乡更像是他们的港湾。

    ……

    假期的日子总是短暂,开学的日子已然到来,李牧还在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中,却不得不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开学的第一天,鸡飞狗跳,孩子们还没有适应开学的气氛,教室里总是吵闹,各自聊着过年的趣事或者炫耀各自新买的衣服鞋子。

    开学第一天,是没有课程的,老师组织同学们将这学期的课本领来,然后分发给大家。各科的学习委员开始收作业,而一些没有做好的同学则在这一天创造奇迹,奋笔疾飞或者复制粘贴,一些倒霉的孩子连别人的姓名都抄上去了。这一天也会组织大扫除,清扫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李牧在这个时候总是忙碌的,他需要将作业借给别人,还要要求别给弄坏了。老师会安排他带领同学们去领新书,然后组织分发给大家。他也是大扫除的主力军,最困难和辛苦的部分总是他主动去做。

    就这样,一个上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午饭时间,大家都端着饭盒排起长队,等待着食堂开饭。食堂的门一开,长龙涌入食堂,李牧发现今天的伙食格外的丰盛,茄子、肉、豆腐……好多种类。

    “大家不要挤,今天菜很充足,每个人都有,今年国家补助了营养餐,以后伙食会越来越好的。”食堂是师傅声音传来,使得队伍安静一些,然后又热闹了一些。

    营养餐是李牧六年级时国家针对义务教育儿童的营养补助,对于李牧这些农村孩子而言,这一笔补助可以使得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很大的帮助。

    李牧见证了乡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贫困补助、营养餐、助学金,助学贷款,这里面每一项李牧都受过资助,帮助他的学业,感谢祖国!

    下午,大家基本就没什么事情了,一些人还在补作业,李牧则翻着各科的书籍,看着李牧的插画,里面的插画很有趣,是李牧最喜欢的部分。

    “李牧,你的作业呢,我要收作业了。”李孟襄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李牧沉浸在新书里的思绪。

    李牧抬起头,说道:“没带!”

    “没带?你又没带,我在放假前还给你说别忘了带的。”李孟襄气呼呼地道。

    “哎呀,别生气,骗你的,作业在这呢,给你。”李牧看李孟襄生气,只好打消恶作剧的念头,乖乖的将作业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