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二十三岁忆 > 第48章 分流和座位调整

第48章 分流和座位调整

    玩笑话在不经意间达成一种奇妙的默契,李牧和林乐芳在这打趣的称呼开始后形成了一种“兄妹”关系。林乐芳渐渐习惯叫李牧“哥”,但李牧却不好意思直接叫她“妹”,因为在李牧看来“妹妹”这个称呼就是应该在亲人之间使用的。不过当林乐芳叫他时他也点头回应,在心里还是认可了这样的叫法。

    林乐芳的性格很开朗,也很跳脱,她总是一个热情的女孩,非常愿意在生活中帮助同学,在一段时间相处后很快就和班级里的同学熟悉了,同学们也接受了她的加入。

    很快,初中的时光只剩下最后一个学期。

    云南的春天来的很早,年后就开始阳光暖暖,春回大地。学校的花坛里种着几棵桃树,这时已经开始开花,一场小雨过后,地上掉落了一床花瓣。风雨虽小,但是一些花儿却也是七零八落,眼看已是不能再结果了。自然的选择总是这么残酷,满树桃花能结果的却是一半不到,能顺利成熟只剩三分之一,这里面最好的果子不过也是寥寥无几,就仿佛预示着这群学校孩子们的命运。

    傍晚,夕阳躲进了远处的山川,只留下半边的霞光收尾。教室里,晚读声朗朗,班主任带来了一个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消息,学校决定今年实行“分流政策”。同学们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政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经过班主任的讲解后,简单来说就是动员一部分不想上高中的学生,不参加中考,学校帮助找职业学校。

    学校第一次出台这样的政策,最终也是由学生传到家长耳朵里,一些家长表示理解,在一些家长眼里这不就是不让他们孩子考高中吗?于是这也造成了一些误会,不过这些也不关李牧什么事情,他自然是要上高中的。

    第二天的英语课,校长提到这件事情,他说他也是矛盾的,犹豫很久才决定这样做,他说:“每所学校都会有对升学率的把控,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很多初中就会选择在初三最后的下半学期结束前,通过宣传动员等工作,筛选出一些成绩不好或是可能上不了高中的学生进行分流,不参加中考,而是去选择一些职业技术类院校。现在县里不少初中都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初中近些年升学率很差,压力很大,别的学校都这么做,我也没办法,也尝试做一次。这样对学校来讲,可以减轻升学压力,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讲,也不会因为学不进去而再浪费半年的时间,提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学校或者学习技能,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寻找适合的工作。”

    李牧对于此种说法也算是认同,因为他的哥哥就是初中不想上学,辍学后被父母安排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李牧的哥哥本就很聪明,在技校里的技能学习也掌握得不错,考取了钳工、焊工等几个证书,毕业后就进入了国企工厂工作。

    校长和李牧的父母都说过,他们其实也不想学生初中毕业后过早地进入社会,免受社会压力的打击,十五六岁的孩子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抗压能力是不足的,容易被打垮而一蹶不振。

    事实证明,初中毕业后,尽管不能上高中,只要愿意学习,没人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李牧的一个同学初中毕业上中专后学习吊车,虽然辛苦一些,但总是安身立命了,毕业后工资也不错。而一些同学毕业后四处打工,没有目的地漂泊,最后磕磕碰碰,四海为家。

    还有一个同学,李牧深感佩服。他初中成绩中等,因为中考发挥失常没能考上,于是只能上中专,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这位同学在中专努力学习,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在李牧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和李牧聊天,表示有继续考研究生的打算。

    就算没有分流政策,学生们总是会走掉一部分,在每个学期开始的缺少了几个身影,李牧班级到初三已经有6个经辍同学了。因为这些同学的离开,班级相对也空余一些,新一个学期的座位调整也开始了。

    李牧还是希望自己能单独坐一张桌子,这是他初中两年来一直所受到的待遇,他喜欢自己一个人时自由、宽敞的感觉。这一次座位调整,王开放弃了前面两年平等调座的基本原则,开始将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前面调动,而那些自己已经失去学习欲望的同学则让他们往后调。

    李牧作为班主任眼中的重点对象,在最关键一年,王开还是觉得李牧不能坐在最后,免得受到影响。李牧最终没能如愿保持原有的座位,被班主任往前面调动了,李牧在初三离开了“班级后排”的风水宝座。

    虽然调换座位,班主任最终还是给了李牧几个选择的权利,在董轩、王冬雨、郑树之间选择。李牧原本已经想好和董轩坐在一起,但王开最终却变卦了,可能是出于同学帮扶的考虑,最终李牧和郑树成为了同桌。

    郑树是一个比较聪明但很调皮的人,成绩非常不稳定,忽上忽下,就像小学时的李牧一样。班主任还是希望他和李牧成为同桌,能学习到李牧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

    李牧虽然没能和董轩做同桌,但他也被调到董轩的后面,成为前后桌。更为巧合的是,林乐芳被调到和王冬雨一桌,坐在董轩前面。于是,李牧所在的这一列的中间三排就成了一个互相帮扶的小组合。

    座位调整后,大家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认识。

    李牧和董轩将各自的右手握在一起,两人使出最大的力气,互相角力,最终相视一笑,松开握着的手。这是李牧和董轩、刘行独有的打招呼方式,算是展开一次新的交锋与认可。

    “哎,哥,我们现在还是坐在一起了,就在你前面的前面而已,算是一组了。”,正当李牧和董轩结束握手时,林乐芳插话进来。李牧借此介绍了自己和董轩的关系,顺便让他们也相互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