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二十三岁忆 > 第94章 和父母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94章 和父母谈谈自己的想法

    收拾行李,李牧踏上回家的路途。拉着行李箱,走出宿舍,他紧了紧大衣,没了暖气的庇护,他依旧还是一个怕冷的南方男孩。

    李牧选择的是动车卧铺,需要22个小时才能到家,这真的是一个难熬的过程。好在他已经提前下载了和电视剧,准备了一个20000毫安的充电宝,一路上也不算无聊。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李牧在车上精神会格外的好,他喜欢坐在窗边看着轨道两旁的风景发呆。火车穿山越岭,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越过一条又一条河流,万千风景在眼前闪过,一直从黄土高原到了云贵高原,从枯枝落叶的冬天到了满眼绿意的冬天。

    在火车上,李牧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需要找一个时间和父母认真的谈一次了。大学因为自己的坚持选择了农学,但在听说有转专业的政策后,他们就一直没有放弃让李牧选择换专业的想法。

    李牧知道父母其实也给不了什么好的建议,他们对各个专业也没有什么了解,只是因为自己就是农民,单纯觉得没有前途,不希望他在这个领域学习而已。

    自己确实有转专业的想法,但那也是从种植业转到养殖业而已,其实也是在做农业。所以他有必要和自己父母沟通一下内心的想法,哪怕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支持,也不要让他们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压力。

    农村来的孩子,努力读书是多一份责任的,身上背着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希望。有这样的想法很好的,能以此为动力去拼搏更好的人生,但有时这也成为了枷锁。很多优秀的农村大学生本可以有更高的舞台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最终选择退一步,做了教师医生,考上了公务员,这些被农村公认最稳的职业。

    李牧不一样,他小时候看《生财有道》时就产生了以后在家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想法。这个想法这些年一直潜藏在他的心底,处于种子期,直至考上大学,这个想法才开始找寻生长的土壤,开始找寻水源,开始萌芽。

    李牧热爱自己家乡,热爱着养大他的土地,热爱着朴素的农民和农业。所以他选择农业,希望能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去改变它们,去改变农业的现状。

    他知道自己微不足道,但他愿意去努力。

    相比很多农村人而言,李牧是幸运的,他走出大山,走到了大学的象牙塔。

    李牧已经是村里最优秀的那一批人了,可当李牧走出大山去上学,他又感受到了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参差。李牧小学不知英语为何物,而他们却有英语老师教导;李牧还在用树枝在沙土里画画,他们已经有画笔在画纸上涂抹,有机会去看画展;李牧还只会做一个柳笛,吹着放牛的歌曲,而他们却已经坐在钢琴面前弹出乐章。

    他在乡村泥泞的道路上奔跑,成为最优秀的那一批人,走出时却发现他相比于城市,他也只是这里面的芸芸众生,在城市也只算是一个普通人。

    李牧曾经有过迷茫,也有着自卑,但他从来没想过逃避,没有胆怯。李牧也从来没有仇视过城里人,因为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自己或者祖辈们辛辛苦苦换来的,没有不应该。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找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大山总是留不住不息的流水,青草地往往遗留下太多的梦想,小水洼里存满了丢失的真心话,能捡起来的往往已经枯败不堪。李牧小心呵护着自己刚萌发的树苗,大树参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中途夭折,那才是真正的人生遗憾。

    ……

    已经提前给父母打了电话,父亲骑着三轮车来车站接李牧,他租的房子就在火车站附近的城中村里。

    刚出车站,李牧就看到父亲在站门口等待。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许久不见,父亲脸上挂满了笑容,只是不知何时父亲黑发里出现了几缕白丝,在众多黑发间格外显眼。

    回到父母租房的地方,母亲在烟草复烤厂上班还没有回来。这时父亲告诉了李牧一个消息,正好哥哥有工作从市里到县里,所以今晚他特意买了4斤牛肉,打算叫上哥哥一起吃牛肉火锅。

    哥哥比李牧大六岁,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一个素未谋面的姐姐不幸染病离世,他可能不会来到这个世界。年龄差距较大,李牧和哥哥没有太多的话题,平常聊天沟通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非常信任自己的哥哥。

    哥哥一直很支持李牧的想法,有他在,李牧觉得很安心,这是一个很好和父母沟通的机会。

    晚上7点,并不宽裕的房间里,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牛肉火锅。寒冷的冬天,家的温馨最是温暖。

    饭后,李牧开始和父母聊天,说着这半年来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见闻。在这其中他将自己学习到的农业科学知识分享给父母听,讲着这些的时候,李牧嘴角总是挂着笑容,他的眼睛里仿佛有光在闪烁。

    李牧父母能感知到儿子很开心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喜欢自己的专业。

    聊天过程中,李牧开始不经意插入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父母安静的听着,并没有说话,显然他们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的发生了思想上的变化。最后,李牧提出了自己可能转专业到养殖领域的想法,哥哥在这个时候表示了支持。他也觉得如果李牧真愿意去做,在养殖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父母在听到李牧的想法和哥哥的支持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反对,只是坚持自己关于公务员和教师的期望,但如果李牧坚持做自己的事,他们也并不阻止。

    得到父母的反馈,李牧如释重负,这个在他心里扎着的刺终于可以拔出了,他可以不用再顾虑父母的期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未来生活。

    至于是不是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李牧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少年轻装出发,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