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下雨,今天一整天都是放晴,这几天刚好是捡菌子的好时候,今晚早点睡,明天早上我们可以一起去山上捡菌子。”李牧在脑海中计划着明天的行程,将之告诉程遐裳。
“嗯,明天早上几点,我定一个闹钟。”程遐裳问道。
“明天早上6点,晚一点可能就赶不上了。”李牧说道。
“这么早?”程遐裳有些惊讶。
“是呀,在云南有一句话,你让我早起上班我可能拖拖拉拉,但如果早起捡菌子,那我可能5点已经在山上了。我们得去早一点,还有不少竞争者呢。”李牧解释道。
第二天,早上六点,李牧的闹钟准时将他叫醒,睡眼惺忪的打开卧室房门,程遐裳也从对面出来,两人都有些头发凌乱,显然这么早起床一时间难以适应。
“你穿多大的鞋,我看着我妈的差不多,你试一下。你这干净的运动鞋就不用穿出去了,免得弄脏了。”李牧将母亲的鞋子递给程遐裳,发现鞋子大小刚刚好。
换好鞋子后,李牧提起一个篮子,就出发了。路过村头,他从柴堆里拾起两根拇指粗细的棍子,长约一米,自己手里拿一根,另外一根递给程遐裳。
“这个是干嘛用的。”程遐裳有些好奇地接过棍子。
“这个是我捡菌子必备的装备,一是可以用来探路,扫除一些路上的蜘蛛网啥的;二是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山上会有一些野狗、蛇什么的,这个就是武器了;还有这个棍子可以用来搜寻菌子,有些菌子藏在落叶下,用棍子挑开查看。”李牧边走边解释着棍子的用途,进入了山里。
“书上说野生菌有腐生菌和共生菌,这个阶段正好是共生菌大萌发的时候,所以菌子很多有固定的出生地,我们称为菌窝。我手里的这个我们这边叫做青头菌,你手里这个叫奶浆菌,都是很形象的名字,你看着青头菌的伞盖成熟后是青色的,奶浆菌受伤后会分泌白色的汁液……”一边搜寻菌子,李牧一边讲解着各种野生菌的知识和自己捡菌子的经验。
程遐裳很有耐心的听着,不断点头,让李牧分享欲望大起,滔滔不绝,直到说得口干舌燥才肯停止,她真的将整个情绪价值拉满。
路过一个石头组成的山坡阶梯,比较陡峭,加上早晨更多露水沾染,李牧踩上去就感觉比较湿滑,为了防止程遐裳受伤,他伸出手,说道:“把手给我,这里的石头上比较滑,我拉你一把。”
听到李牧的话,程遐裳自然的将手伸了过去,握住李牧的手掌,任由他这样拉着。
在握住她手的瞬间,李牧的心脏跳动加快,这时他第一次握住一个女孩子的手,那手很凉也很柔顺,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叫女孩的手“柔夷”了。
山里,程遐裳作为李牧的小跟班,跟在李牧后边。
“这个菌子叫鸡油菌,用来和猪肉爆炒很香,用来煲汤更是一绝……”
“别动,你脚下有一个菌子,脚下留情……”
两人的声音在山林中响起,为本就色彩斑斓的勃勃世界增添多一分生机。
六点出门,两人回到家已经是上午十点半,李牧将菌子洗好,从自家的火腿上切下最好的一块肉,切成片。舀上一勺猪油,准备好大蒜、花椒、干辣椒,待猪油烧开,一把全部放入锅中。只听到油炸的爆响声后,香味扑鼻而来,这个时候迅速倒入火腿翻炒,随即放入菌子。
菌子里含有的大量水分迅速被翻炒溢出,逐渐与火腿和各种调料混合,融为一体,让人食欲大起。就这样,一大锅火腿菌子,成为今天早上的主菜,第一次吃野生菌的程遐裳吃得很高兴,真香。
午休过后,李牧带着程遐裳去逛自己的果园。说是果园,其实就是一块地上种了几种果子,这个时候正是杏子、李子、桃子成熟的季节,所以果园里倒也显得硕果累累,有了果树被压弯了腰的场景。
“这个水果可都是纯天然的,可甜了!”李牧随手摘下两个李子,一个塞到自己嘴里,另一个随手递给程遐裳。
不一会,带来的篮子里就被装了满满一篮子的桃子和李子,大多是程遐裳亲手摘的,李牧只是负责在她摘下来的时候用篮子装起来。比较可惜的是,果园里的杏子树还小,品种也是早熟的,这个时候已经过季了,并没有摘到。
程遐裳很喜欢吃杏子,对于没有摘到杏子,还是有些失落,不过这也没有难到李牧,自家没有,邻居家的晚熟品种这个时候刚刚好。
在村里,别人家的果子,只是摘几个吃,一般都不算偷的。一棵巨大的杏子树下,程遐裳抬头看着树上的杏子,有些发愁,树干太高自己没有办法摘到。
对于这棵树,李牧可是太熟悉了,从小就在这里摘杏子吃。瞄了一眼树干,他往后退了两步,一个加速,纵身一跃,脚踩到树干上,借力往上一抓就抱住了树枝,如同猴子一般爬上了树。
树顶处,这里的杏子最甜,李牧将自己的外衣脱下,铺在草堆上,将树尖上最好的杏子摘了扔到外衣上。
“小时候,我经常来这里,偷偷摘一大兜回家,也会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那时候我会把衣服的内外两层分开,剪开衣兜,里面就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就像哆啦A梦的百宝袋一样,可以装不少东西。”李牧摆了摆包着杏子的衣服,讲述起自己儿时的回忆。
……
夏天雨后的夜晚总是不宁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是抓石蛙好时候,李牧叫上程遐裳,拿着电筒就出了门,漆黑的村道上只有手电筒的光。
来到村中的水塘边,蛙的交响乐此起彼伏,李牧用手电筒扫视,见到有明亮的反光就是石蛙眼睛的折射回的光线。水塘采水处的石阶旁的水草上有一处非常明亮的反光,按照经验这里必然有一只很大的石蛙,
等得悄悄靠近,确实好大一只,他将手电筒的光稍稍偏移,只留能看清的灯光,减小对石蛙的惊动,然后脚步轻移,慢慢靠近。他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石蛙的腰部,让他挣脱不得,将他擒住。
程遐裳也不害怕,立即跑到李牧身边,看着李牧手里的石蛙,好奇地用手里的树枝戳了戳,石蛙一挣扎她又吓得躲开一些,这种好奇又害怕的场景让李牧忍不住笑出声来。
程遐裳:“你笑什么?”
李牧:“没有”
程遐裳:“这石蛙怎么处置,烤着吃了吗?”
李牧:“以前是的,不过现在石蛙都是三有动物了,前不久附近村庄的人抓石蛙被处罚了。”
程遐裳:“没事,我不举报你。”
李牧:“那也不行,有个电视节目讲述有人吃石蛙感染寄生虫,那虫子都长到脑子里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吃了。”
程遐裳:“那么可怕,我还想着把它吃了,现在我瑟瑟发抖。”
李牧:“那可不,我现在都担心以前吃的有没有虫子到我脑子里。”
说完李牧就将石蛙丢回池塘,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