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笑我是舔狗?顶流女星却将我当宝 > 第184章 孙云浩:我也会紧张的!

第184章 孙云浩:我也会紧张的!

    然后回到国内歌手这边。

    首发歌手里有一位叫海来阿森。

    起初只是众多网络歌手中的一员,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声乐教育,也未曾在唱片工业的熔炉中历经锤炼。

    孙云在听海来阿森唱歌时考虑跳过,但最终出于“礼貌”还是选择了听完。

    他对海来阿森的评价是:一个是“没声”,另一个是“累”。

    “没声”,这一评价直接指向了海来阿森在发声上的困扰。

    在演唱过程中,他似乎难以稳定地发出足够响亮且清晰的声音,尤其是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即副歌时,声音显得尤为嘶哑无力。

    他的这个独特唱法,孙云浩有看到过网友的形容。

    很搞笑的一个词语,叫“痰腔共鸣”。

    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海来阿森在演唱时声音中夹杂的某种不纯净感。

    仿佛有一团老痰卡在喉咙里,让人听起来感觉喉咙不适。

    以至于有网友直指节目组邀请他是在“自毁招牌”。

    另一名首发歌手叫王泷,他的身份不仅是一位歌手,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创作人。

    网上有句对王龙的评价非常有名:王龙给人一种所有都不错,但是voal撑不起来的感觉。

    说白了就是说他名气大,但在唱功、音准、音域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孙云浩很认可这句话!

    作为主流歌手的代表人物之一,王泷也算是揭开了华语乐坛的遮羞布:主流歌手普遍没有唱功,靠修音和混响活着!

    目前的华语乐坛,这样的歌手是非常多的。

    在当今的音乐产业中,修音与混响技术几乎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音乐作品增添了光彩,也掩盖了歌手们真实的唱功水平。

    许多听众在享受CD、音综节目乃至现场演出时,往往被这些经过精心修饰的声音所迷惑,难以分辨其背后的真相。

    王泷的经历与困境,无疑是当前华语乐坛众多歌手的缩影。

    在这个被修饰之声包围的环境中,许多歌手开始忽视对唱功的锤炼与提升,转而依赖技术手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对于王泷在《歌手》第一期的表现,孙云浩认为王泷虽具备一定的唱功和练习基础,但在细节处理上仍有提升空间。

    低音的不稳定和中高音区声音质感的不足,正是他当前需要面对并克服的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微小,实则关乎到歌手整体演唱水平的提升与突破。

    而解决之道,则在于更加专注和系统的练声训练,针对个人短板进行刻意练习,以达到技艺的精进与完善。

    还有一位首发歌手叫杨琳琳,也是主流歌手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孙云浩对她了解的并不多。

    她在《歌手》第一期排名第六,孙云浩觉的她的失误蛮多的。

    她在演唱时的紧张显而易见。

    这种紧张,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着她的歌声,让每一个音符都似乎承载了额外的重量。

    尤其是当她尝试挑战那句高难度的拉长音高音时,那份对完美的渴望与紧张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气息的紊乱。

    原本应该如天籁般悠扬的高音,却因此显得有些生硬和不自然,让人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演唱状态的影响外,整首歌的编曲也未能为杨琳琳的表演增色添彩。

    相较于原版,改编后的编曲显得平淡无奇,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显逊色。

    孙云浩看到有个知名乐评人炮轰杨琳琳。

    直言她就是KTV水平,不配叫歌手,能红是因为长得好看。

    孙云浩觉得这句话有点过了。

    杨琳琳虽然在《歌手》上失误蛮多的,但实力还在,远没有他说的这么不堪。

    此外,还有来自乐队圈的二手月季。

    孙云浩知道这个乐队,江湖上流传一句话:“没有十年精神病,谁听二手月季啊?”

    二手月季要上歌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我听二手月季是因为我有病,但我不想让外国人知道我有病。”

    说白了就是上不了台面,观众不想让他们出去丢人现眼。

    甚至攻击起了节目组,直言他们乱选人。

    连“殡葬一条龙”的也能上《歌手》,外国歌手没“送走”,反倒把自己这方的歌手全送走了。

    对于二手月季上《歌手》,孙云浩个人认为没毛病。

    从节目组的角度来看,《歌手》的回归不仅仅是对原有模式的简单重复,更是一次对自我可能性的深度挖掘与探索。

    节目所展现出的“跨圈层”特质,更是对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深刻洞察与回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文化、圈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的兴趣与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因此,《歌手》节目在保持音乐本质的同时,也积极尝试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这种跨圈层的尝试,不仅为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也让观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文化、领域的魅力与碰撞。

    许多观众在评价节目时,往往只关注自己喜欢的歌手或曲目,而忽视了节目组在整体策划、内容创新等方面的良苦用心。

    作为一支演过无数场音乐节的老牌摇滚乐队,孙云浩觉得他们现场表现和舞台感染力其实并没有明显的问题,当晚的舞台设计其实也是整晚最复杂的。

    观众们对于《歌手》舞台的期待往往聚焦于令人折服的唱功和音乐制作上。

    这种期待,既是对参赛歌手和乐队的严格要求,也是节目本身专业性和竞技性的体现。

    然而,对于二手月季这样的摇滚乐队而言,他们的音乐魅力往往不仅仅体现在唱功和音乐制作的精细度上,更在于那种难以言喻的现场氛围和舞台感染力。

    这种差异,使得观众在既定的评价体系中难以直接给予他们高度的认可。

    其次,摇滚乐作为一种充满个性与自由表达的音乐形式,其风格与《歌手》舞台上常见的流行音乐、民谣等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观众在欣赏二手月季的音乐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接受。

    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于流行音乐风格的观众而言,摇滚乐的粗犷与直接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陌生甚至排斥。

    孙云浩认为,对于二手月季在《歌手》舞台上的表现,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毕竟,音乐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包容性,而不是简单的评价与排名。

    他想到了地球那边跟他们风格很像的一个乐队,叫二手玫瑰。

    一首《仙儿》直听的人头皮发麻。

    最后说说叶英,叶英的歌唱实力有目共睹。

    在国内不少人心中,绝对可以算得上“国宝级”歌手,起码在流行音乐这块是T0级别的。

    不过孙云浩在听完叶英演第一期的演唱后,脸上直接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孙云浩的失望并非无的放矢。

    在他看来,以叶英这样的天后级歌手,其每一次的演唱都应该是对音乐的极致诠释,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然而,在《沉默》这首苦情歌的演绎中,叶英的音色运用和唱功发挥却并未能完全展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悲伤情绪。

    然而,孙云浩也深知,名气与包袱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叶英作为成名已久的老牌天后,其每一次的公开亮相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关注。

    这种压力,或许正是导致她在《歌手》舞台上表现失常的原因之一。

    上场前的紧张、演唱时的拘谨,都透露出她对于这次表演的重视与不安。

    尤其是在全开麦的要求下,任何细微的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无疑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

    孙云浩并未因此就全盘否定叶英的歌唱实力。

    他深知,一次的表现并不能代表全部,尤其是对于像叶英这样经验丰富的歌手来说。

    或许,她只是在这次节目中暂时状态不佳,需要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

    未来,随着节目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叶英完全有可能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和感觉,再次展现出那个让人为之倾倒的“国宝级”歌手的风采。

    除七名歌手外,有个点也是孙云浩注意的地方。

    那就是打分机制!

    毕竟,歌手唱的如何,分数是最直接的表现。

    排名也是按照分数来的,如何给分,谁来给,很重要。

    本季《歌手》,除现场观众外,节目组还设置了云端国际听审。

    他们与现场的观众一同通过手中的投票器,跨越地域与时区的限制,直接参与到决定歌手去留的决策中。

    总的来说,这一季《歌手》 的改版堪称大刀阔斧,亮点十足。

    不管歌手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如何,至少他们的勇气就值得夸。

    网上的一些评论,孙云浩看了都觉得有些过了。

    就像叶英的紧张,作为一个登上过无数个舞台,甚至开过无数场万人以上演唱会的天后,照理说是不会紧张的,可还是发生了。

    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一季的《歌手》给选手的压力有多大。

    孙云浩也不敢保证说,自己上了《歌手》不会紧张。

    除非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