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这样小心翼翼地一路往上,费了近半个时辰爬到半山腰上的一块巨石前。
被背绑着双手的山田基熊,哭丧前脸,向那块巨石扬了扬下巴,说道:“就在这里了。”
王昊展眼看去,这是一块高约18米左右,宽的14米左右的巨石。虽然上面也有很厚的鸟粪,但是却要比其它地上的鸟粪要少很多。而且,看起来似乎这块巨石并非天生就是长在这里的,地上明显有人工挪动过的痕迹。
遂让人拂去上面的一些鸟粪,由十名亲卫上前将巨石挪开。
随着巨石被一点点地挪开,一个高约16米高,宽约12米洞口露了出来。
让两名亲卫打起火把,先钻进去探路。
没多久,两名亲卫又钻出来了,脸上尽是兴奋之色。对王昊禀报道:“将军,里面非常非常宽敞,摆了很多很多的木箱。”
王昊点了点头。
对许策道:“许兄弟,你带五十名亲卫守在洞外,严密警戒,任何人不可入内。”
“属下遵命!”许策拱了拱手道。
又对典虎道:“虎子,带几名家丁,随本将进去看看。”
说罢,就带着典虎和十几名家丁,押了山田基熊,打起火把进入洞中。
往前走了十几步,果然里面的洞室,突然变得非常宽敞。大约有七八米宽,长度则大约有五十多米长。
在洞室的两侧,垒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木箱。
让人撬开一个,里面全是金块。
再撬开一个,全是银块;再撬开一个,又是金块;再撬开一个,这次……全是珍珠……
除此之外,地上还有几十具森森白骨!
显然,是山田基熊他们让手下的人将财宝搬到这里之后,又唯恐他们泄露出去,便将那些手下全部杀死灭口。
这些做海盗的,都是凶残狡诈到了骨子里的,为了达到目的,纵然是对待最亲近的手下,也是毫无信义可言。
……
大概估算了一下,总共有五百多个箱子,还有一些贵重物品如古玩,文物之类的东西直接堆在地上的。
究竟有多少金子、银子、珠宝,连山田基熊也不是很清楚。王昊现在也来不及清点。
只能全部搬到战船上,先运回皮岛再清点造册。
……
在收取了龟顶岛上的财宝之后,王昊又押着山田基熊去了另外两处藏宝的小岛。
在另外两个小岛,也找到了不少财物。那两处小岛的财物少一些,两处加起来,也只有龟顶岛这么多。
三个小岛,加起来的财物达到了一千多箱。这些财物都是这个海盗世家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由此可见,这群海盗带给朝鲜人民和我国沿海人民的灾难有多深重。
最后,又找到了他们的老巢久高岛。久高岛上已经没有多少海盗守卫,全是一些海盗的家属。
全都杀了。
财物全部搬到船上。
最后,将山田基熊和那些大大小小的海盗首领们也都杀了。
兵不厌诈。
跟这些倭寇,没有什么信用可讲。
至此,一直以来活跃在琉球群岛一带势力最大的一股倭寇,就此彻底消失。
……
……
再次回到皮岛上时,已是农历九月上旬。
冬天的脚步近了,天气已变得非常寒冷。
大雁南飞,海面上的海鸥也变得越来越少了。黄海和渤海地区的海鸥,冬天会飞到福建一带去过冬,到了第二年春天才会再飞回来。
从谢耀炀再次送来的信中得知:郑芝龙已经知道了山田基熊的船队遭到伏击全军覆灭的事情。并且,暂时取消了再给满清送战船的计划。
也就是说,立花宗茂的“连环计”,暂时被搁置了。
对王昊来说,来自东南的威胁,算是暂时解除了。
……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皮岛战役会用到很多火药,在回到皮岛之后,王昊便立即派韦何带着他的第四舰队去龟顶岛采集硝石。
那些鸟粪堆积了数百万年,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硝石矿。
以王昊初步估算,其硝石储量在千万吨以上。
这一点,有些类似于南美洲的那个海边国家……智利。在19世纪末,南美的几个国家,智利,玻利维亚跟秘鲁,曾经为了争夺鸟粪大打出手。那场持续了几十年的战争,被称为“鸟粪战争”,也被称为硝石战争。
……
(附录图片:智利的的硝石矿。)
……
想到硝石,便又想到了硫磺。
王昊记得琉球群岛盛产硫磺,那些硫磺都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有些岛上寸草不生,岛上的石头全是硫磺。
据历史记载,明朝时期,我国生产火药所用的大部分硫磺,就都是从琉球群岛运来的。
虽然并不知道那些岛屿是在哪里,但是,只要问一下琉球群岛的本地居民就知道了。
想到这里,王昊便又让韦何顺便去找一找盛产硫磺的岛屿,尽量多弄一些硫磺回来。
……
又过了几天,负责清点海盗宝藏的王尚才,终于跑来见王昊了。
见面之后,就一脸兴奋地递给王昊一张清单。
王昊接过来一看,但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列了数十行。
而列在前三项的,是白银、黄金和珠宝。
其中白银400多万两,这个数字并不算多。再看黄金……黄金竟然有70多万两!
明代以16两为一斤。
换算成斤再换算成吨,就是218吨……黄金!
再按明末崇祯年间的金银比价为1:10计算,70万两黄金价值为700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就是那些珠宝、字画、文物、古玩等等,价值无法估量,但其加起来的价值至少在200万两白银以上。
也就是说,这一次夺取海盗的宝藏,总价值在1300万两白银以上。
再加上之前从长崎劫掠所得价值2000多万两的财富,等于是王昊在这短短四个月之间,总计进账价值,超过了3400万两白银。
而在同一时期,明朝朝廷一年的税收只有1980多万两白银;郑芝龙一年的收入大概在1500万两左右。
超过了崇祯朝廷一年的税收。
达到了郑芝龙年收入的226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