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20章 唐王世系

第20章 唐王世系

    金属冶炼厂那边,现在已经有专人负责外出收购各个电子垃圾处理厂熔炼的黄金了。这些人并不占余七安的编制。

    余七安给他们一个价格,至于他们能花多少钱收上来,那是他们的本事。

    收来的黄金原料现在也都是直接送到余七安的别墅,工厂那边虽然安保已经部署,但是金库还没有建起来,不是很安全。

    余七安已经出了规划图,老马也已经开始施工,采用的是别墅差不多的工艺,外层不锈钢钢板,中间混凝土,内层再来一层钢板,金库大门也在运回来的路上。

    黄金这个东西占的体积并不大,一立方米能放十几吨黄金。

    不过余七安以后可能需要大量采购白银,所以金库要搞的大一点。

    一立方米的白银是是10吨,一吨白银约有3万2千两左右,一立方米就是32万两白银,所以说余七安这个房间搞的是长六米宽五米高三米的,加上外面的钢铁加混凝土外壳有两米厚。

    90立方米全部装满就能放两千多万两白银,当然余七安也不可能一下子搞那么多,还有货架,也不能摞这么高,一般情况下这个仓库也顶多放一千万两白银而已。

    这边都处置好了,余七安去了大明那边陪着老爹一起吃饭,现在整个王府已经稳定下来了,厨房里的人也都换上了自己的心腹之人盯着。

    守孝七天之后,自己老子就不需要每天在灵堂待着了,只需要晨昏去叩首烧纸就行了。

    吃完饭,老爹问余七安:“奏章……”

    余七安:“奏章估计已经到京城了,陛下也应该批示过了,不过要传旨过来应该还要十天,咱们只需要耐心等着就是。”

    等这边情况稳定了余七安肯定要搞自己的情报系统,传讯高低要在秦岭山头搞个短波电台,到时候用短波对讲机就能实现京城那边的消息自己立即就能收到。

    再加上窃听器针孔摄像头等等,监视这些古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事情没有定下来,唐王世子还是很担心的,一个是担心自己的命运,另一个就是担心余七安因为这事会被问责。

    不过余七安已经无所谓了,昨天他已经去了王府的后门开门往外看了一眼,如果这边事情不对,余七安直接开门出王府,大不了自己造反呗,提前结束这乱世!

    吃完饭,余七安让三十个手下在那练习体力,经过这六七天的调理,这些人的身体已经明显变好,身上也有了点肉。

    余七安每天都要抽出点时间来看他们训练,这些人对于余七安也很感激,训练的很认真。

    训练完成余七安开口:“从今天开始,你们这三十个人要开始认字,千字文三字经,做我的长随,那必须要识字知礼。

    以后你们每认识一个字,就奖励十文钱,能背千字文赏银一两,能背三字经依旧赏银一两!”

    本来听说要识字这群人一副苦瓜脸,但是一听说认字背书有奖励,这群人又都高兴起来,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摸样。

    余七安让人把张书堂喊来:“从府里挑一个识字的教他们。”

    张书堂:“是!”

    张书堂拿出一本厚厚的书递给余七安:“这个是唐王世系到时候来参加葬礼的人员名单。”

    余七安翻了一下:“这有多少人?”

    张书堂:“目前在册的有七千八百七十六人。”

    唐王世系是朱元璋时期就受封的老王族了,宗族人数还是比较多的。

    张书堂见余七安没有动静只好提醒:“殿下,一般这个时候,这些宗族都会借着人多势众,找王府要钱要粮,如果您没有提前准备,到时候怕是会被打的手足无措。”

    余七安奇怪:“这宗室钱粮不是都是朝廷发放么?关我们什么事情?”

    张书堂介绍:“钱粮虽然是朝廷发放,但是朝廷一般都是责成地方拨付,然地方郡县收成有时候根本不够支付,历年都有欠账。

    咱们唐藩所属郡县收成还算好的,每年或多或少都能有一笔,听说西北山陕那边,宗室一样要吃树皮草根度日了。”

    余七安:“往年都是怎么对付的?”

    张书堂:“因为拨付数量不足,以前唐王都是留够自己的,剩下的郡王再留够自己的,依次往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拿到之后剩下的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三等宗室已经所剩无几。

    宗室有人四十不婚,父母尸骨停十年不葬,成年累月不见一顿饱饭,有些为了吃上饱饭甚至故意犯罪,期望坐牢吃饭的。”

    按照大明爵位俸禄,藩王5万石,郡王6千,镇国将军1千、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

    但是衙门给钱粮本来就不是足额,都是给到王府,王府再往下拨付,这王府都不用贪墨,就是只拿自己的剩下的在发下去,下面的也都会没钱吃饭。

    现在大明几乎是一两银子一石大米,如果余七安想要一次性补足,哪怕往最少得算,每人二百两,那都是一百五六十万两的缺口。

    余七安皱眉:“朝廷今年应该拨付多少?实际上拨付了多少?”

    张书堂:“朝廷今年该拨付一百九十六万石禄米,实际上只拨付了十六万石,尚不足十分之一的数额。”

    余七安沉吟了一番:“那就按照这个数字补足,奉国中尉,家人五口,一年消耗粮食不过十五二十石左右,也不是家家都要吃粳米,把该给的粮食换成银子,当然要是有人非要米就给他米,总之,每人发放十分之一,足够他们一年吃饱了,这不比普通人幸福多少倍!”

    张书堂问道:“要是有人要闹?”

    余七安:“那就让他们闹去,这朝廷就发那么多,怪我们么?那些地方官员卡着这条线给,不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了,这次给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发了钱粮,比起往年要好得多,这些人只要不闹,上面那些,才多少人?爱上哪闹上哪闹去,要是能多要到钱粮,咱们王府也跟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