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51章北上勤王

第51章北上勤王

    这个成绩,证明这个叫毛奇的还是很有当狙击手的天赋,不过余七安觉得还是要继续看看才行。

    确认训练什么的都没有问题,余七安就回家带上礼物去找洪四爷了。

    到了这边的时候洪四爷亲自出来迎接:“哎呀,余公子亲自登门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也好准备准备。”

    余七安:“客气了,我是特意来感谢洪四爷解围之恩的!”

    洪四爷把余七安让到客厅:“都是小事,我既然当了这个中人,要是买了房子还能闹着要回去,那不是砸我的招牌么。

    这次听说余公子去金陵开辟生意了?怎么样,是不是还顺利?”

    余七安:“还算顺利,多谢四爷挂念。”

    洪四爷:“还好你回来了,要不然我都想去金陵找你了。”

    余七安:“哦,有何事如此之急?”

    洪四爷:“余公子,我也不瞒你,听说北面打仗了么?”

    余七安点头:“略有耳闻。”

    洪四爷:“前两天州府开会,估计陛下会诏天下勤王兵马,州府的大人就问,到时候谁能领兵进京?

    然后一帮平时牛批红红的千户指挥使一下子都成了鹌鹑一样,一动不敢动。

    大人刚要发火,就有人说你当初剿匪的事情,觉得你应该善战,现在又办了团练,有人就推荐你。

    大人就说,这么多军将不去,让一个白身去?说出去也不怕让人家笑话!

    那群军将就说,只要他愿意去,就给他个身份就是。

    所以我家大人,就让我回来告诉你,抓紧时间招兵,你那一两百人太少了,这人数怎么也要诏到两千,最后要是没人去,这十有八九差事可能还要落到你头上。”

    余七安听完也傻眼了:“我去?这不是开玩笑么?真的要我去?”

    余七安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挣钱的,挣钱为主,要是能顺道改变大明的命运余七安也乐意,但是不是现在手里就这么点人的时候硬上啊。

    洪四爷:“你也不用太担心,这一路山高路远,等命令下来再加上准备都一个月后了,然后你在走慢点,再汇合南直隶诸军之后,走到京城搞不好都过年了。

    到时候你去兵部点个卯,证明咱们庐州府的人到了就行。

    朝廷也知道南军素来不善陆战,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让咱们上的。最多也就是协防个城市,十九八九连鞑子什么样的都看不到。

    这件事也不是我定下的,上面的命令,咱们除了执行也没有别的办法不是。”

    余七安皱着眉头从洪四爷家里出来,自己就剿个两三百人规模的匪在这庐州府就算善战的了?那些将军该到底有多拉了。

    回到家里,余七安仔细思考了一下,北上未尝不可,就像洪四爷说的,准备一个月,路上在走一个月,到京城建奴都要准备出关了,自己十有八九是没有机会上战场的,就算有,那也就是跟着建奴屁股后面欢送的事情。

    反正自己建立镖局商路,那肯定是要北上的,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事情一块办了算了。

    而且自己现在招点兵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有人说自己有不轨的企图,现在好了,有了上面的命令,自己可以光明正大的招兵了。

    这边的一百新兵已经训练半个月了,原本老兵里面还有二十多个能够拿出来用。

    自己就算明天开始招兵,兵也不可能一天招齐不是,到时候先让一个老兵带五十个,先把一千人练着,到时候估计又过五六天了,到时候再招来的人就从这第二批新兵里面选训练表现比较好的出来当队长训练新兵。

    到时候出发的时候这群人至少也训练半个月以上了,这群人打仗可能不行,走个队列应该没有问题了,当初军训的时候一个星期大家不是也能走的有模有样的了嘛。

    之后路上还有一个月,还可以边赶路边训练,到时候到京城的时候走路打枪应该没有问题,大不了到时候站远点就放枪,站城头上放枪,实在不行发点AK下去,靠子弹密度取胜嘛!

    只要自己能安全回来,这军官身份也有了,军队人数也扩充到两千了,光明正大的拥兵自重,两千人训练个一年半载,什么时候想扩编到两万,那不是随便一搞就行了。

    余七安越想越心动,当即决定就这么干!

    第二天一早,余七安立刻从老兵队伍里又选出二十多名老兵喊到一起:“我打算再招一批兵,由你们来带,每人带五十个。”

    这些老兵都听的愣愣的,余七安也没有敢说是为了北上的,一个是消息还没有公布,自己说了属于泄露机密了,另一个也是怕这些人听到这个吓跑了。

    余七安只是许诺训练的好有奖金。

    接着就是找人,余七安贴出告示,并且在流民那边散布消息,眼看已经十月了,很多城外的流民已经在担心过冬的问题,听说余七安这边招兵包吃包住还给安家费,每个月还有三两的军饷拿,很快就排起了长队。

    余七安第一天就招到了一百五十个人,之后每天都是一二百人的规模过来,花了八天的时间招募到了一千人人,剩下的就是从新兵里面选训练的好的,从老兵里面再选愿意的,每天凑三四个出来。

    到月底的时候,第二批新兵要发枪了,军营这边的人数终于到了两千,余七安也受到了庐州府知府的邀请。

    洪四爷带着余七安在知府的公房外面候着:“你进去之后知府大人问你什么就答什么,问你北上的事情你答应就好,这都是商量好的,你千万别让知府大人不快,要不然本来答应的好处都没有了?”

    余七安:“什么好处?”

    洪四爷:“知府大人会给你拨付几千两的开拔银,还会给你准备十天的粮草,还会拨付一部分武器铠甲给你,虽然质量不一定多好,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考虑到北方天冷,还会有一批冬衣。”

    余七安很想告诉洪四爷,他说的这些衣服铠甲自己已经在工厂订购了,粮食也买好了放在仓库随时能拉出来用,反正有两界门余七安不担心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