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55章 路上的搞笑事

第55章 路上的搞笑事

    从这群人的态度余七安也发现了问题,自己现在买一万人的武器,大家都那么大的压力,这要是以后几万人几十万人的战役,这群人怕是更不敢卖给自己了。

    果然,这俗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两口子有还得伸伸手,想要不受制于人,还是要有自己的加工基地才行。最好能把整个武器生产线建在大明,当然,这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要是在大明搞一条燧发枪生产线还有可能,想要生产二战水平的武器,那可是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持,既要有强大的机械工业,又要有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三者都强的情况下还要有强大的运输能力,交通又需要铁路或者汽车。

    汽车又需要石油冶炼还有橡胶种植,铁路又需要煤炭蒸汽机。

    而且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在大明那边,只要训练得当,一万把AK就能一统世界了,何必搞那么复杂的工业建设。

    余七安回到别墅,直接跟丽娜提出要求:“我要在这边建一个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加上造船的综合体大型公司,你去找人批一块地,同时从我们国内那边找一个相关的设计院,出一份图纸和计划书,最好带上采购清单,分期的施工图纸啥的。”

    丽娜:“这样的话恐怕要很多很多钱。”

    余七安:“没关系,咱们可以分步骤,分期建设,慢慢挣钱慢慢建,我喜欢这里,我希望能给这里的人民留下一个像样的工业基地,而不是赚一笔钱就跑路的无良商人。”

    丽娜:“好的老板,我这就让人向你们国内询问,老板,这么大的生意,我建议咱们从你们国家那边成立一个分公司,专门负责采购机器和材料。”

    余七安没有想到自己在这边成立的公司,分公司却开到了国内:“不错的主意,那就找人开一个分公司,以后咱们采购都可以让那边的分公司去跑。”

    余七安又去保安公司那边看看,吴战正带着大家做体能训练:“大家都练了两个月了,有没有想过搞一些实战科目?”

    吴战:“怎么?老板这是接到生意了?”

    余七安:“那倒是没有,不过最近不是听说那个俾路之省的什么武装闹的比较厉害,还炸死了咱们几个工程师,咱们闲着也是闲着,就以他们为目标,搞一次行动,从侦查到行动再到撤离,搞一个完整的过程,也算咱们演练了。”

    吴战听着傻眼:“咱们去?这个事情应该是国家出面吧?合适么?”

    余七安:“你看你这话说的,要是国家要是方便出面,那不是早就搞定了,国家还要沟通还要协调,还要考虑影响啥的,咱们私人武装安保公司,干这种事就没有这么多顾忌,直接就是干!

    咱们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能不能干!”

    吴战:“能干是能干,但是那支武装势力可不小,咱们贸然动手,以后可就结仇了……”

    余七安:“怕什么,咱们要是成了,这名声也就打出去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还怕他们?”

    吴战:“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余七安:“你傻了?咱们国家什么时候让个人吃亏的,只要咱们办的漂亮,国家有的是办法帮咱们一把。”

    吴战:“好!那就干了!老板你等着,我这就安排人收集情报信息,找到他们的老巢,到时候咱们给他来一次狠的。”

    余七安最不怕的就是乱,乱起来自己才能从中浑水摸鱼,要是一片祥和事事讲规矩,余七安的黄金都卖不出去。

    安排好吴战,余七安又去了南阳府这边,这一个多月,方正化他们都离开了,京城那边乱着呢,一时半会新来的还没有上任,余七安安排的几个人已经顺利买了宅子,余七安也安排他们在城外开了几个酒馆客栈之类的。

    这些地方人来人往,鱼龙混杂,正好方便余七安结识江湖上的人,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最后回到凤阳这边,又跟着队伍一起出发。

    因为货物都上船了,余七安这边就空出了五百多辆马车,余七安让大家坐一段马车走一段,一天六十里轻轻松松的,早上晚上还能抽时间让大家练练队列打打枪。

    结果余七安倒是准时到了,那位钱参事的队伍却没有准时到,也不知道起来晚了还是怎么的,反正就是快中午了才出发,一直到后半夜才到码头。

    然后钱参事吩咐,明天走半天的路,三十公里外下一个码头扎营。

    余七安的队伍已经把六十里外的码头都安排好了,结果来这一出,余七安只得又派新一批人去联系码头。

    余七安还以为就第一天是意外,谁知道后面每天都有意外,不是出发晚了,就是路上堵船,要么就是被某位大人的官船挡了,要等人家的船过完才能走。

    这一等就是半天,结果船上是某位官员过年的家眷,出游的队伍,余七安也是无语了,这大明真是活该,这出游的队伍,回家过年的家眷都能排到军队军粮调动前面,这群人简直都该拉出去枪毙。

    说是一天定下走五十里,实际上每天能走三四十里就不错了,最多的一天也才走了五十里。

    余七安还琢磨着一天六十里,一个月就到京城了,看现在的模样,至少要到正月底才行。

    这位钱参事也不着急,一问才知道,钱士升带的前左右中军,现在还没有出凤阳府呢。

    一路上,那边也是磕磕绊绊的,不是这个走不动了就是那个遇到河过不去要绕路,这位钱御史也没有经验,下面的武将也是一个个根本没有长途行军过,跌跌撞撞的。

    怪不得大明只有九边的军队才称的上精锐,就南军这个素质,别说打仗了,感觉郊游都比这个有组织。

    余七安的队友也是个奇葩,号称两千人的颍州军余七安去看了,连六百都不到,而且其中五百都是老弱病残,就剩下一百精锐的,余七安一问才知道,那是人家的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