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57章 你们逼我的,扩军!

第57章 你们逼我的,扩军!

    余七安这一路北上,又搭钱又搭人,还搭着体力。

    等我有一万人了,我就有勇气拒绝任何人!

    不行,等个屁,现在就招人!不等了!

    余七安最近也发现了,过了临清之后流民和逃难的人就已经很多了,很多城镇周围都围着几千上万的流民。

    这些人有些是原本就在这的,在建奴进关之前就已经出来逃难的,有一部分是北面的人来这边躲兵祸的,还有一部分人是北面的流民,打仗了跑到南边来的。

    这些人有数百万之多,别说招个五千一万了,就是一口气招十万也有。

    余七安现在这五千人已经都训练了一两个月,已经能够派出一部分人训练新兵了。

    余七安从老兵里面挑选五百人当标兵,然后沿途直接又招募了五千人,这新招的五千人到京城也能训练一个月了,到时候队列总像那么回事了,站在那里唬人应该不错。

    余七安刚到泊头市那边,就听到了遵化城被攻破的消息。

    余七安都无语了,这大明不是号称厂卫遍布天下么?按照历史记载遵化城十一月初三就已经被攻破了,这都快过年了消息才传过来?

    你这还打啥仗啊?回家带孩子多好。

    余七安顺利把粮食送到,那边的钱士升破例单独召见了余七安。

    钱士升:“我已经收到钱参事的信,说你很不错,上报的五千人是实数,而且看军容还算严整,留在后面监督运送粮草有点可惜了,极力向我推荐了你。”

    余七安直接想大骂钱参事一顿,自己好心好意的帮他送粮食,他何故害我!

    余七安硬着头皮回到:“禀御史大人,我这手里一半都是民夫,剩下一半也不过训练两三个月,也就是庄稼把式,看着像那么回事而已。

    我以前也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手下也都是农民,怕是难当大任。”

    钱士升:“无妨,最近左军张程部那边经常碰到小股流民,几次抱怨流民拦路要粮,滥杀恐引起哗变,流民要是变成流匪,他又怕吃挂落。

    毕竟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瞻前顾后,只想着自己安稳终老,却不想此危难之时,正是需要锐意进取的时候,那些流民看你软弱,就会得寸进尺。

    你还年轻,有冲劲,我现在命你为左军,张程部回防为后军,他既然想稳,那就回去看着粮草就行。”

    余七安听着有句麻卖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了,人家张程不敢杀流民就让我杀是么?你特么的要是让我杀建奴,上去打生打死,我也认了,但是你让我对百姓动手,我也下不去手啊!

    这群人果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货色,左军派一个老头领军,后军那边又是那货,钱士升也挺不容易的,带着这群老弱病残,能顺利到达京城已经算是大功了。

    余七安:“不瞒钱御史,我这个人也不敢乱杀百姓啊……”

    钱士升:“百姓自然不能乱杀,但是要是流寇拦路抢劫,骚扰军队行军,杀一些不仅没有过错,还会有功,懂吗?”

    余七安当然懂了,这个意思就是说,直接把那群流民当流寇砍了呗。这真是官字两张口,就看当官的怎么说了。

    这还咋拒绝,再拒绝换个心黑手狠的,这群流民可就惨了。

    余七安只得跟张程换防,张程看到余七安的时候,花白的胡子颤颤巍巍:“这些都是天朝百姓,何忍加害啊……”

    余七安:“张老先生仁慈,在下佩服!”

    张程叹气:“要不是知府大人许诺只要办了这趟差事,回去就能安稳告老,我实在不想来……余典兵是吧,这里就交给你了。

    但是老夫还是要倚老卖老,嘱咐你几句,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食尔禄,民脂民膏。”

    余七安:“老先生说的是……”

    送走了张程,余七安看到营地外面徘徊的流民:“竖旗,再招募两千,剩下的要是再聚集的,乱棍伺候!”

    你不可能救的了所有人,余七安也只能给一部分有实力的人一条新活路了。

    招募两千人看着对流民是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影响大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万个流民只能活两千个,那这些人里面能剩下的一定是最强的两千个。

    余七安现在把最强的两千人招走了,那稍微弱一点的两千人就有了活的机会,所以招人就等于救人,就是这个逻辑。

    而且招募了最强的流民之后,也能防止暴乱,没有了这些体格强壮的人领头,这群流民也会老实很多,这就是大宋的厢军模式,每到一个地方有灾害,大宋先竖旗招兵,之后再赈灾救济,各种问题就少了很多。

    有了粮食,钱士升又能继续前进了,当天晚上就发布了军令,明天前进五十里扎营。

    余七安这边两千新兵安排了新的什长,当天接受了简单的队列训练。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又接受了行军训练就这么出发了。

    现在余七安的位置已经在全军左侧,虽然这边遇到建奴的概率几乎没有,但是余七安不能不做防御布置,不派出哨探,又不是郊游,一万两千人呢,行军可不是闷头行军就行了。

    余七安先安排了游骑兵部队,没有马的游骑兵,这群人在军队行进路线的十公里内警戒,然后左侧派出一个千人队离主力队伍十里外行军,如果左侧真有敌人,至少给主力一点反应的时间。

    剩下的队伍分成分成五个千人队,前面为两个最精锐的,训练了两个多月的千人队,最后也安排一个精锐的,中间是七八天前招募的五千新兵,最后两千昨天新招募的,走队伍右侧,看着运河上的船。

    遇敌的时候这些人在最里面,不是要保护他们,只要是放在外面一旦遇敌,这群人一崩溃还不把整个队伍都冲散了。

    如果从高空看,余七安的队伍自己又分出了前后左右和中军,跟钱士升的军队形成了一个犄角之势,当然,钱士升也就一万多人,两边数量其实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