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134章 缺船

第134章 缺船

    当祖大寿确定建奴真的走了之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建奴就这么走了?当祖大寿灰头土脸的回到锦州城下的时候余七安城门都懒得给他开:“给他点粮草补给,让他直接回山海关去。”

    马德禄:“大人,祖大寿他怕是不肯吧,他的家人还有身家财产都在辽东这边,要是闹事怎么办?”

    余七安:“闹事?我建奴都收拾的了,还收拾不了他祖大寿?敢闹事就狠狠收拾一顿。也让那些等着祖家给他们报仇的都熄灭了心思。

    还有他的家人,都送出城去,让他一并带走。”

    祖大寿这个人有些复杂,前年回援京城的时候,袁崇焕下狱,祖大寿带走关宁军直接跑回关外了,后面就来了个听调不听宣,不管皇帝怎么说,他就是不出大营。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丘巡抚逼着来大凌河修大凌河城。后来被建奴围在城里。

    九月十九日,皇太极让人伪装锦州援兵至,自己则埋伏于山内,祖大寿中计,率兵出城,被费扬武及叶臣等击败,皇太极所率伏兵赶来,明军赶紧撤回,后金斩17人,俘1人,从此祖大寿紧闭城门,不再出战。

    那是真的再也不出城了,一直到大凌河之战结束,一直到投降之前,都没有再出城打过一仗。

    从这一次大凌河城都解围了,这家伙愣是躲在城里三天才敢出来,这可不是一般的怂。

    张存仁就评价他:“祖大寿跋扈畏非,岂肯轻离巢穴?事若缓,则虑持久,事若急,则虑身家……臣确知彼心惟便是图,本无定见,一当危急,束身归命矣。”

    宁远城和锦州城里面都有祖家的豪宅街市门面,还有城外的田庄等等,祖家亦极奢侈,而祖大寿的家是最大的。当时的人评价他:“手握貔貅,威镇龙沙,贪虐军民,为此侈丽。其不欲死于王事,盖可想矣。”

    所以祖大寿投降那是早晚得事情,第一次大凌河投降之后又逃回锦州,实在是舍不得自己家里那点家当。

    要是诈降,不愿意投降的副总兵何可纲等人为何要杀?反正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最后还是降了,对待汉奸,不管他投降的原因有多委屈,有多无奈,汉奸就是汉奸,妄图给他平反就是对辽东死难得数百万百姓和几十万的明军的侮辱,也是对死在建奴铁蹄之下的汉人的侮辱。那百万辽东百姓,千万汉人,哪一个不委屈,哪一个不无奈。

    没有直接杀了他就已经是敬重他在大凌河坚守到吃人肉的穷途末路的肯定了。

    谁来辽东,祖家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不过对于余七安来说,也就那样,曾经的祖家是辉煌,但是现在的祖家不过是躲在锦州以南的丧家之犬而已,余七安的眼光可不止是放在锦州以南那一隅之地,跟祖家争那些地的使用权。

    就余七安现在拿下的这些地方可耕地都是辽西走廊的四五倍以上,更不要说辽西祖家也不过是控制一些离城近的地而已。

    余七安赶走祖家,重新丈量土地,首先,现在还在耕种的土地才是有主的,其余的土地都是无主之地,过往地契一律不承认,谁开垦了就是谁的,只需要给余七安交一成地租就行。

    祖家如果不走,他们肯定是闹腾的最欢的,余七安不借助这个胜利的大势,不借这滚滚人头,如何能让整个辽东老实。

    祖大寿那边听说余七安连城都不让他进虽然憋屈,但是也没至于到炸的地步,毕竟大明的兵被拒之城外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家早就习惯了,但是当余七安把他的家人都赶出来的时候,祖大寿是彻底的怒了。

    可是当听完家人说起余七安的战绩之后,那原本愤怒上头的情绪迅速恢复:“你确定阿济格还有一大堆建奴都被俘虏了?”

    “可不是,那俘虏的活的都有一百多个,那死的建奴脑袋都是一车一车拉进城的,还有那红衣大炮,然后一路向南去的,都是在松山那边拉到宁远的,阿济格也是在松山堡那边俘虏的,我们从宁远来的时候,听说北面蒙古那边科尔沁也被这位余大人端了老窝。”

    祖大寿:“猛龙过江,咱们惹不起,咱们先去山海关,找孙督师,他如此跋扈,朝廷总要给我们一个说法!吴襄他们也被赶走了?”

    “所以辽东军全部被赶走了,都回山海关那边去了。”

    祖大寿心里又好受一些,至少赶走的不止他一个人不是。

    解决了祖大寿的小事,余七安继续头疼自己的运输船问题。

    一次进攻可以走陆路,但是以后的后勤补给啊,支援啥的不能都走陆路吧,海路这么方便这么省钱,不用可惜了。

    不过余七安现在缺船啊,余七安自己手里没有船,接手辽东的时候,宁远那边倒是有几艘小船,都停在觉华岛那边。

    说起这个觉华岛,也挺惨的,当年建奴初起的时候,孙承宗守宁远,然后把觉华岛作为粮食和舟师基地,天启六年的时候天气极寒,觉华岛和陆地连在一起,后金有机可乘之后发动觉华岛之战。

    明军两千多条船全部被焚毁,7千军队和七千百姓全部被建奴杀死,粮食草料等也全部被焚毁。

    从此觉华岛就一蹶不振,到现在不过船不过百,人不过千而已。

    不过余七安一个是看不上这些小船破船,二也是怕这群人不听自己,想要招募收拢他们,又拿不定主意该怎么招抚。

    余七安名义上手里还有一支水师,那就是东江镇水师,东江镇最强的时候,能一次运送数千人上辽东袭扰建奴后方,后来虽然经历了毛文龙被杀,东江镇大乱,船应该还是有一些的。

    但是现在东江镇那边实际上已经不听朝廷的了,朝廷的都不听,又怎么会听余七安的。

    按照历史记载,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之后,副总兵陈继盛摄其事。第二年四月,岛上明将刘兴治发动兵变,杀陈继盛等,割据皮岛;十一月,崇祯派黄龙接任都督,但因刘兴治据岛而迟迟未赴任。崇祯四年三月,皮岛再次发生兵变,刘兴治被杀,黄龙赴任,趁乱来袭的后金兵也被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