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137章 东江军借粮

第137章 东江军借粮

    十一月底的时候,余七安吩咐各军根据自己冬衣和粮草储备情况,分出多余的救济辽民,辽东诸个堡垒,如有未离开辽东的卫所兵,都要妥善安置,不能让他们缺少衣食。

    消息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到了东江镇那边,黄龙带着沈士魁来到宁远城。

    余七安对于东江的情况知道的并不多,从历史书上,只能侧面猜测,不能知道事实到底如何。

    按照道理来说,东江镇背靠朝鲜,应该不至于缺少衣食,而且历史书上介绍,这个沈士魁是商人出身,毛文龙的亲家,可是没少在朝鲜那边倒卖东西,身家过万了都。

    但是两人来的时候,一个个的面黄肌瘦,一副要饭的模样。

    余七安:“你俩搁着给我演苦情戏呢?两个人一个总兵官,一个副总兵,就算岛上有人饿死也饿不到你们,装什么呢!”

    黄龙苦笑:“大人,不是我们装样,实在是岛上生活拮据困苦,揭不开锅了,到处求援无果,才到大人这里化缘。

    眼看腊月将至,我皮岛几万官兵嗷嗷待哺,很多士兵夏装填草御寒,百姓一人一顿稀粥,很多只能靠鱼汤果腹。”

    沈士魁也跪下:“大人,自从您到了辽东,登莱那边就停了我们的粮草供应,我们找朝鲜要了一次,朝鲜那边也只给了区区几百石粮食打发了我们。

    我们去蓟辽总督府那边,蓟辽总督孙大人,连让我们进府都没有,他说我们东江镇现在归大人管辖,让我们找大人解决补给。”

    余七安:“我从来到辽东,不对,我从去到大同,朝廷就没有发给我过一分粮饷,我的钱粮那都是我自筹还有自己垫付的。

    你们找到我头上,朝廷的粮饷我是一分也没有。但是你们要是想拿我的粮饷,你们就得按照我的规矩来。”

    黄龙和沈士魁相互看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余七安这边的情况,路上他们也有所耳闻,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们也不愿意来这边。

    现在眼看朝廷不管他们登莱那边乱做一团,原本力主保住东江镇的孙元化也被下狱,听说都要开刀问斩了,他们以后的粮饷更没有指望。

    找余七安就粮,总比找建奴好吧,最起码余七安只是跋扈,也没说要反朝廷啥的,但是要是跟建奴要,那不就成汉奸了。

    两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战死,别的没有这点骨气还是有的,建奴强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过投降,更不要说现在建奴已经没落了。

    两人觉得,以后的辽东怕是都是余七安的天下了,自己两人以后都在人家手底下混饭吃,这个时候低头不丢人,两人都商量过了,只要余七安不造反,他们就跟着干,要是余七安造反,他们就躲在岛上不出来,谁都不帮!

    黄龙:“我们吃大人的饭,肯定服大人管!”

    沈士魁:“只要大人粮饷给够,您让我们干嘛我就干嘛!就是冬天给您凿冰玩都成!”

    余七安:“我要冰干嘛,我又不办冰雪节。

    不说废话,冬衣、粮、饷我都可以发,但是我要见人发饷,一个兵一个饷,我派人去发,你能整出多少兵就有多少份饷,绝对不发一分银子的空饷!”

    黄龙无所谓,他来上任的时候,手里就没有几个兵,发饷更是没有发过一次,现在他要不是借着余七安拿下辽东,岛上没人管的这个空档,他还上任不了呢,现在登莱也不供应饷银了,他基本上没啥损失。

    沈士魁虽然有点心疼,但是也就那样,对于他来说,赚钱的大头是走私,是跟朝鲜的贸易,至于这一点点的兵饷能够克扣多少。

    不过有些话还是要说在前面的黄龙开口说道:“我们两个是肯定没有意见,但是下面的军头就不好说了。”

    说完他还瞄了一眼沈士魁,沈士魁脸绿了:“我当然也没有意见,我坚决拥护大人这种发饷的办法,早就该怎么办了!我们有多少人吃多少饭,不求多要,只要把该给我们的给足,我们肯定没有意见。

    只不过……只不过……”

    余七安问道:“只不过什么?有什么就大胆的说,我这边还不至于不让人说话。”

    沈士魁:“我来的时候,岛上的兄弟们想让我问问大人,您对毛文龙怎么看,对袁崇焕又怎么看?”

    余七安:“我这个人评价一个人,只看一点,在辽东战场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只要没有投降做汉奸的都是英雄,毛帅仅仅以东江一隅之地,活民数十万。

    每每袭击建奴后方,不管成绩如何,至少这份忠就是值得肯定的。

    袁崇焕这个人嘛,朝廷已有公论,他的结局就是我对他的看法,一庸庸碌碌无能之辈,什么五年平辽,在我看来不过是个笑话,平辽还用五年,只要我想,今年过年咱们就能在沈阳吃年夜饭!”

    黄龙听到这里,心里不由一抖,只要您想?您来辽东干嘛的?为什么不想扫平建奴?

    看着黄龙乖乖的眼神,余七安也发觉自己说错话了:“之所以留着建奴,是因为我还有几件事没有做好。

    首先就是这蒙古地区,刚刚收服,正因为有建奴存在,他们才能上下一心,才能令行禁止,如果没有建奴的威胁,这些人肯定不肯出力热衷内斗,对我的命令也会阳奉阴违。

    第二就是北面新来的沙俄,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朝东扩张,已经到达了漠北喀尔喀部,我可不希望整个外东北因为建奴的灭亡出现军队真空让他们有机可乘。

    第三个就是朝鲜和倭国,这个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但是你们在东江也看到了,朝鲜王室还有百姓,对我大明驻军,并没有尽到全力辅助的职责,番邦异族畏威而不怀德。

    当年倭国入寇朝鲜,神宗皇帝尽起辽东之兵浴血奋战才赶走倭寇,因为如此,才导致辽东兵力空虚,建奴趁机做大,朝鲜王不思感激,全力协助我们镇压建奴,反而对东江限制粮草,动不动上书弹劾你们的不是,天兵驻扎已经是他们的福分,不思感激还敢有怨言,该好好教训一下。

    但是咱们又不好出手,建奴正好合适,让他们尝尝建奴的弯刀,才能知道我们大明的仁厚,你们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