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144章 送章大人上路

第144章 送章大人上路

    通州知府章志远最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因为得到温体仁温首辅的暗示,让他查抄一家镖局,章志远打听了一下,这家镖局据说是现在的宁远巡抚余七安开的。

    一边是内阁首辅,一边是封疆大吏,还是那种兵权在握的封疆大吏,按道理来说两边都得罪不起,两不相帮才对。

    但是无奈首辅给的太多,说只要他完成事情,必定推他入部。

    对于地方巡抚来说,进入六部那就等于正式进入京城高层圈子了,六部都进了,以自己的才华入阁还会远么?

    余七安再强再嚣张,那也是远在辽东,而要是完不成温首辅的事情,人家可是就在身边。最后章知府决定倒向温体仁这边。

    事情很顺利,这群镖师看到官府的衙役差官并没有敢反抗,顺利被抓之后搜出的军火被温大人派来的人带走送往京城去了,搜出的黄金白银还有货物什么的,一半落入了他章知府的腰包,剩下的就被知府衙门的这群人分了,权当过年给大家发红包了。

    至于人嘛,章知府本来也没有打算把余七安得罪死了,等到时候,余七安那边派人来协调一下,说个软话,章知府就打算把人放了,毕竟温首辅要的是武器,至于那人还有镖局,不过是个由头而已。

    可是这余七安也实在太不知趣了,竟然直接给自己下最后通牒,开玩笑,自己是被吓大的,你是巡抚,我是知府,都是管一府之地,你跟我嘚瑟什么,你那么厉害,还能从辽东跑到通州找我麻烦不成?

    还一天之内不放人给我颜色看看,我就不放,就让他们在牢里过年,你还能怎么着我?

    大不了你到时候写折子告到内阁告到皇上那里呗,我这可是温首辅安排的事情,那圣上肯定也是首肯的,你还能告的赢?

    就算你告赢了,咱大不了把人放了,然后再被皇帝训斥几句而已,到时候自己有这替天子受过的功劳,以后入阁岂不是更加稳了。

    章知府在衙门里喝着茶,每每的想着以后自己入阁的美好生活,直到听到轰隆一声,吓得他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外面是什么声音?”

    师爷进来:“不知道,听着是城门方向,已经派人去探了。”

    章知府有种不好的预感,整理了一下官服,站在门口等着。

    外面探听消息的人没有回来,不过街面上各种喊叫声多了起来,章知府一个激灵,不会是流民闹到城里来了吧?城门口那群人是怎么办事的?都说过不能让流民进城,不能让流民进城,这群人还是把人放进来了?

    章知府:“快集合三班衙役,你到门口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况。把大门关上!”

    章知府这边衙役刚集结完毕,外面的师爷慌急慌忙的回来:“大人,不好了,是余七安的军队打进来了!”

    章知府:“胡说!余七安远在辽东,他怎么会打进来?就算想打进来,那山海关十几万的辽东军都是吃干饭的啊!”

    师爷:“哎呀!我没有胡说真的打进来了,城门都被攻下来了,现在已经进城了,吆喝着要杀勾结建奴的狗官呢!”

    章知府:“勾结建奴?谁勾结建奴!这不是胡扯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余七安眼里还有王法么?”

    师爷:“大人,这个时候,你先别管什么王法了,您还是快跑吧,要不然一会被围了,咱们都讨不到好去。”

    章知府犹豫了一瞬间就决定听从师爷的建议,先跑再说!先去京城!他余七安就是再大胆,总不敢攻破京城抓自己吧?他得有那个本事才行!

    章知府刚要转身,前面已经传来枪声,还没有等他下一步动作的,接着轰隆一声,知府衙门的大门被炸开,院墙左右两侧也被炸了一个大洞,一群穿着奇怪衣服的士兵冲进来,见人就杀。

    章知府连忙喊道:“我是通州知府,我要见余七安大人!”

    杜青一听是通州知府,上去一脚踹倒:“找的就是你,章志远是吧,就是你查抄我们家的镖局,关押我们的镖师是吧!”

    杜青带来的小队很快肃清前后院的抵抗,然后把章知府拖进知府大堂:“章志远勾结建奴,出卖大明情报,现在证据确凿,就地正法!”

    章知府:“我冤……”

    砰的一声枪响,章志远脑袋开花重重的倒在地上。

    杜青一挥手:“任务完成,撤!”

    队伍快速的离开,回到余七安那边的院子之后,余七安开了一个门带人回到宁远城。

    然后上书一封,就是说章志远是建奴的暗探,已经被诛杀,希望朝廷严查建奴探子,防止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章志远死的时候,崇祯正跟温体仁在御花园里看锦衣卫演示转轮火枪的用法:

    “陛下,这个枪一次能装六发子弹,射击只需要这样扣一下,然后就是这样……子弹打完之后,在用这个提前排好子弹的东西套进去,六发子弹就上好了,就可以继续射击了。”

    崇祯看着那一百米外的靶子被打的木屑纷飞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个距离鸟铳能够有这个威力么?能够打这么准么?”

    锦衣卫指挥同知骆养性摇摇头:“陛下,鸟铳最多能射八十步,而且威力远不如此火枪,最关键的是换弹,此短铳射十弹,鸟铳未必能射一弹。”

    崇祯看向温体仁:“余七安的数千镖师都有此火铳?”

    温体仁点头:“确有此事,这种火铳只要是一年以上的镖师,几乎人手一把。”

    崇祯再看向骆养性:“余七安手里士兵的火器比这个还厉害?”

    骆养性:“威力是这短铳的三倍有余,射速相当,他们还有更厉害的火器,奇巧淫技层出不穷!”

    崇祯:“可能仿制?”

    骆养性:“找工匠问过,这个短火铳还能仿制,但是这弹药,一个是这铜壳仿制艰难成本颇高,二是这里面的药是如何做到一撞就炸的还不清楚。短时间难以仿制,就算仿制成功,数量有限也难以敌的过余七安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