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平原大时代 > 第9章 纠结

第9章 纠结

    星期天,天气晴朗。兴邦吃过早饭带莉莉去看画展。

    这期金陵艺术馆的画展,展示的是“新金陵山水画派”画作,展示江南山水新风貌。

    画展亦展亦销。

    名头不小,观众没有几个。人们都忙着挣钱的年代,即使是在人文荟萃的江南地区,文化这种东西也在逐渐被摒弃。

    兴邦领着莉莉走进馆时,馆内静悄悄的。

    不懂画的人,往往喜欢色彩鲜明冲击感很强的画作。开始两人还装模作样看的很仔细很慢,慢慢的就看花了眼。开始走马观花地看,到后来干脆乱扫一气没个定性。

    一楼二楼串了个遍,腿都走累了。三楼实在是不想上去。两人便在二楼廊道上一个长椅子坐下来歇脚。兴邦打开背包拿出桔子,递给莉莉。

    “哥,我想回家。”

    “好容易来一回,得大溜溜,不然不可惜了嘛。”

    “我看你不像是在看画,你是在找人。”

    “别瞎说,吃你的桔子。”

    椅子正对着墙上挂的是宋文治的《太湖帆影》和钱松嵒的《虎踞龙蟠》。

    画还是得静下心来欣赏,才能品出味道来。

    兴邦觉得这两幅画很有意境。便站起身来去看旁边的小标签,《太湖帆影》258元,《虎踞龙蟠》价格高一些500元。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

    想起李萍说过买画是最好的投资,兴邦一咬牙买下了《 太湖帆影》。

    兴邦正在付钱装画的时候,听到莉莉惊喜的尖叫萍萍姐。

    坏菜了,这金陵地邪,越不想碰见谁还偏偏要撞一起去,李萍肯定得怪罪他。

    见面得多尴尬啊,别人请你你不来,自个悄咪咪的来了还被人抓个正着。

    李萍搂过扑过来的莉莉小声问她“莉莉,谁带你来的?”

    “我兴邦哥啊,一大早吃过饭就来了。”

    “还有谁?”

    “就我们两个,搁这里看了半天了,一点都不好玩,我都腻歪了。”

    兴邦拿着装好的画走过来,“吆,这么巧,是李萍啊。”

    李萍一脸哀怨,“你这个人真有意思,请着不来,偷着来。你是躲着我么?”

    只有女人最懂另一个女人略带撒娇的埋怨。

    站在三楼柱子后面悄悄观察兄妹俩好半天的林玲听到李萍的话,悄然从南面的楼梯走了。

    “我不知道你是新金陵画派的新生派,不然我们肯定给自家画家捧场,对不对莉莉?”

    “那是必须的。”

    李萍糟糕的心情才好一点。拉着兴邦上三楼看自己的画。

    李萍兴高采烈给两个傻子解说自己的画作。兴邦和莉莉生无可恋,他们实在是太累了,一刻也不想待下去。

    好不容易来了一帮艺校的学生才算解救了兄妹俩,李萍失望的盯着这俩傻子逃似的跑下楼。

    俩人逛的实在太累了。都临近中午了,得赶紧回家。

    路过一家阳春面馆,莉莉说走不动了,得歇一歇。兴邦知道小姑娘想吃面只是未明说。自己一摸腰包只有一块钱了,怕进了店回头买不了单。

    “还是回家吃吧,只有几步路了。”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要得到,逆反心理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莉莉的小脸当时就磕碜起来。

    “你就是抠门,几百块的画都不眨眼,给我吃一碗面都吃不起。”

    兴邦略显尴尬,小声说“我兜里只有一块钱了。”

    “那就吃一块钱的。”

    “钱不够把你押在这里。”

    “押你的画,小孩不值钱,没人要。”

    “我要。这么美的小孩我最喜欢了。”林玲刚好路过,听到了这么一出有趣的的对话。

    兴邦尴尬的满脸通红,“嘿嘿,这不巧了么!”

    “那可巧了,有人请着不去,偷着来。”

    这话一上午听两遍了,双倍的尴尬。

    “哎,我也就是突发奇想临时起意来看一看,再说这也是你们勾起来的头。”

    女人不听男人任何解释。

    “老板,下三碗面。”

    “得唻。加什么浇头?”

    “一勺恒顺酱油,两勺生腌雪菜,加个骨肋。”林玲一回头,盯着两个人。

    “我也是。”莉莉马上答道。

    “我也是。”兴邦接的很丝滑。

    “瞧你俩那没长大的样子。”

    女人温软的话语瞬间熨烫了男人的心,乖滑的进屋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来等面。

    面上来,味道是真好。面又细又软又滑,雪菜嘎巴脆。

    莉莉突然说,“其实我想吃的是这个阳春面的名字。”

    林玲嘿嘿笑,“莉莉吃的不是面是诗意。”

    “我吃的是情怀。”

    “没问你,吃你的面。”

    兴邦埋头吃面,汤也喝的一干二净,吃的满头大汗,爽!

    抬起头来,发现女人两手托着腮正出神的盯着他。

    心理学研究,人的视线更愿意在美好的人身上停留。对视超过8秒钟,两个人产生爱意的几率大大增加,而对视超过30秒钟,很有可能会直接跟对方确定恋爱关系。

    兴邦被迷离的眼神盯的有些兴奋又紧张,脸微微红。林玲那炙热的眼神像一把电熨斗把他从头到脚烫的舒舒服服。

    “大美人,我的脸上有雪菜么?”

    “雪菜没有,痘痘有几个,你洗脸不认真啊。”

    “啊,哪个烧饼上没有芝麻。”

    兴邦对仪容一向没那么讲究。

    “烧饼上粘芝麻吃起来才香唻。”

    “美的你,谁想吃!”

    林玲有些燥热。眼前这个人看着老实,语言却很热辣,辣到她的心里。

    女人逃也似地站起来去付钱,转身就要去推门。

    “回来。”

    “你干啥?”

    “大衣撂这了,外面冷。”

    林玲红着脸回来把大衣抽走,她从来没有这么慌张过。

    一碗阳春面莉莉总算吃完了,两人出了店沿着法桐大道慢慢往家晃。路上莉莉忽然歪头问到,“这又是哪个姐姐?”

    “人家都请你吃了面了还不知道人家是谁么?以后见了叫玲玲姐。”

    “姐姐长的太美了。你要是能娶回家多好。”

    “人家是天鹅,你哥是癞蛤蟆。想啥呢。”

    “我看她喜欢你呢!”

    “那我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

    兴邦突然觉得金陵的天很美很美。

    路过政协大楼时,兴邦特意往里面看了看,他曾经的老板现在在这里屈尊着。

    省政协,俗称的清水衙门。除了政协主席江河同志比较忙以外,其他副主席相对比较闲,甚至有些同志不大坐班,破旧的政协大楼里罕见有几个人活动。

    汤士坤到了政协非常不适应,虽说级别没动,但从省委副书记到政协副主席,差别还是非常大,用天壤之别形容也不为过。如果在这个位置这个环境待上几年汤士坤非得疯不可,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做。

    作为政协第一副主席,他分管政协办公厅日常工作。新官三把火,汤士坤抓了三件事,改善机关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干部培训条件。

    兴建办公楼是老汤抓的第一件大事,汤士坤专门跑了几趟省委。老关系还在,都给面子,在老政协后面山坡上批了一块地,省财政也痛快地批了1000万。事办的异常的顺当。

    政协办公厅马上组织实施政协大楼兴建,翻修政协礼堂,顺带着盖一个新食堂。基建的活汤士坤当然交给于洋去办。

    于洋效率很高,极快地敲定了建筑公司,工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江河觉得汤士坤工作抓的好,几次亲自到工地视察工作,汤士坤更不能放松了,天天戴着安全帽在工地监工。

    大楼建的还是很有气派的,交付使用的时候好多兄弟单位来参观,都嚷着也要去省委批条子建大楼。

    政协总算扬眉吐气一回。

    大楼投入使用当天晚上,于洋就开着政协一个小吉普去了汤士坤家。

    汤士坤正在做饭,李妈几个月前就被辞退了。

    于洋从车上拖下来一个纸箱子,搬进屋来,说是建筑公司的一点心意。汤士坤瞄了一眼纸箱子,嘴往沙发上一努嘴。

    于洋赶紧摆手,“汤主席,不打搅了,你忙吧,这桔子你一定记得品尝,特产!”

    于洋捏了盘子里一片牛肉塞进嘴咀嚼,竖着大拇指走了。

    “哎,你这个于洋,也不洗洗手!”

    汤士坤慢条斯理的把菜做好,摆好盘。解下围裙,拿了一把剪刀剪开箱子上的塑带绳,打开封板,箱子底层铺着硕大饱满的红桔子,桔子上面躺着二十捆人民币。

    小二十万,于洋很懂事,事情操办的很丝滑。

    女人惺忪着眼,叼着烟圈,摇着丰乳肥臀下了楼。

    “哎,有桔子。”

    她最喜欢吃桔子了,伸着嘴去接汤士坤递过来的桔子瓣。

    “地道,太湖东山蜜桔。”女人是东山人,家乡的味道自然尝的出来。

    女人显然没吃过瘾,弯着头往箱子看,看见成捆的钱。眼都笑成了一股缝。

    “呀,老汤,你手段厉害的唻。在政协也能干出彩来。”

    “就这一锤子买卖了,以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省着点花吧。”

    “这还少嘛?别人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个数。”

    “细水长流。你明天去找找省矿的徐强,这小子看我失了势到了政协,许咱的那套别墅到现在没个影子。”

    女人瞪大了杏眼,温软的说到,“呀,还有送房子这种好事?”

    老汤来了兴致,“事在人为,在我汤士坤眼里,遍地都是金子,不论咱到哪里,都能管出一片经济效益出来。走吧,我的小宝贝,上楼去吧!”男人搂着女人去睡温柔乡。

    第二天汤士坤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喊女人没人应,上了二楼发现抽屉柜子都敞着口,汤士坤有些发慌,难道是遭了贼,转身去书房看保险柜,保险柜也开着。

    汤士坤两腿发软往楼下走,茶几上有个条:老汤,我走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永远记得你的好!

    汤士坤狼嚎一声,就背过气去。

    政协再开会的时候,汤士坤的位置已经空了。

    追悼会上于洋碰到了兴邦。

    遗体告别仪式后两人站在停车场的大柏树下抽烟。

    “没想到汤书记走的如此突然。”

    兴邦感叹人生如常,于洋烟抽的很凶,“哼,老夫少妻本是索命的局,汤主席就贪这一口。”

    “不能过就离。何必搞的这么难堪。”

    “你还不知道这个小娘们跟谁跑了嘛?”

    “谁?”

    “陈锋,文笔集团的老总。”

    “操。这就狗血了。”

    想起来陈锋那精致的头,兴邦一阵恶心。

    “要不然老汤也不至于这个下场。”

    于洋又抽了第二支,兴邦劝到,“吸这么凶干什么!”

    “我下定决心了,辞职下海。报告都打上去了。”

    “嗯?”

    “人其实就是这么回事,这个场我厌烦了,我想换个活法。”

    “遭此变故,你是大彻大悟了。有什么困难找我。”

    于洋拍拍兴邦的肩膀,“我没看错你,汤副主席的葬礼上你看有几个故人!!也就你了。”

    “毕竟是老领导,不能搞人走茶凉的江湖那一套。”

    “江湖险恶,有缘再见吧兄弟,多保重!”

    于洋把烟头按住柏树上拧灭,转身上了车一溜烟跑了。

    到了火葬场,才明白权利、金钱等等一切乱七八糟的都不重要。人生就是一段旅行,开心最重要,其他算个屁。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活在当下。妈的,人有时候不要活的太明白。否则你会觉得这日子太他妈的没意思了。

    人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故事,不必太当真。

    兴邦挤在一群不认识的人群里上了公交车往城里赶。

    窗外雨有点大,车在山路上蜿蜒,路上很滑,司机仗着路熟不肯降速,不时有人惊呼,“师傅,开慢点。”车上的人都豁达好多,提醒司机不要这么赶。

    兴邦心里想笑,搁以往上下班,司机就是把油门踩到底,也总有人埋怨开的慢。

    车外的森林在雨的浇洗下青翠欲滴,好一幅山水大画!

    城愈来愈近,路上开始车水马龙起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一个人悄悄来到这个世上又悄悄的离开。

    省纪委来请示石涛,汤士坤案怎么结。石涛什么也没说,按了铃把兴邦叫进来,“这个事你跟进一下,配合纪委同志做好善后工作。”

    兴邦回到办公室把卷宗看了一下,触目惊心,有些事太敏感太棘手。但大部分案件就处于初期调查阶段,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程度。考虑来考虑去,事情不好处理。

    思考了好几天,兴邦又召集调查组开了个小会研究此事,博采众议,最终决定:鉴于汤士坤已经死亡,好些事查不清也不好查下去。为避免与省委和政协对汤士坤追悼会定的调子冲突,汤案原则上暂时终结案件。以后如有涉及再议重启审查的事。

    汤士坤案就此搁置了。

    兴邦过来汇报,石涛听后没表态。伸手把上面转过来的《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递给他,“准备一下,安排近期开个会贯彻传达一下。”

    兴邦松了一口气。

    接到一个新活,意味着原来的活处理的还好,没有大毛病可以先放一放。

    石涛默认了汤案冷处理的结果。

    看着兴邦像发条一样拿着文件噔噔噔走了,石涛心里也舒了一口气,年轻人成长的很快。

    官场有很多潜规则,有时候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潜规则你看不见,更没人会说,但它切实有效的维持着秩序基本稳定,也维持着工作没有停滞地往前赶。

    秘书群,尤其要清楚这些潜规则,否则寸步难行。不清楚规则有些工作根本推行不下去。潜规则就是主路不通或不畅时的羊肠小路,让你避开障碍到达彼岸。

    所有的潜规则都沉淀着各种交易和妥协的艺术,是务实政治中最靓丽的哲学。

    政府这边也在开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会,不过重点放在了是做好国企治理问题。

    省内大部分国企发展的都不好,工厂既不关心市场、也不关心科技进步,更不关心产品创新,发展积极性不高。对国家计划指令性生产都是应付,对市场自由生产部分也不积极。大都在亏损线上挣扎。

    更严重的是贪污腐败盛行,做假账套取工厂公款现象极其严重,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翟柏涛在会上讲了一个笑话。

    说一个小女孩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和她的三个同学到一家国企去应聘会计。厂长问他,如果我从厂里财务拿了5万块钱,买了2万块钱的物资。还剩下多少钱?其中一个同学说还剩下3万,结果惨遭淘汰。第2个同学说还剩下2万,也被淘汰了。问到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两手一摊,说到哪里还有的剩?!结果小女孩被录取了。

    笑话很好笑,但没有一个人笑。因为省长很生气,脸色铁青。

    “国企是我们全民企业,不是哪一家的保险柜!国家计划未来十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在5-6的速度,后10年可能达到8-9的速度,20年翻两番。国企是要挑我们工业产值增长的大梁的,就现在这个状况,企业连生存都困难,谈何增长!!我这个省长还能干下去嘛!”

    会议室里很静。

    翟柏涛喝了一口茶,接着说“有人说我天天铁青着脸,是铁面省长。我看这次我还真的硬一硬。

    我们前期把全省的规模以上国企都摸过底,每个企业在我这里都有一本账!

    政府下定了决心,我们省的经济增长标准年均至少要在10%以上。国企是要挑重担的,你们的企业不仅要完成经济增长目标,还要兼顾科技创新和企业升级转型。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你们是要在全球市场上和所有的对手决一雌雄的。”

    翟柏涛提了提气,拍着桌子上厚厚的调研报告讲到,“我们共产党人做事不靠拍脑袋,靠的是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意志力和耐力。

    每个企业,我们的经济政策研究所都组织了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和国外同行业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

    省里给你们定的指标是最低线。以后企业经济指标年度一考核,完不成就主动让贤。大家要把精力放到生产上,放到产品创新上,多往市场跑,少往政府跑,更不要往我这里跑!

    我提前打个预防针,我们接下来都是苦战硬仗,没有舒服的日子。哪个同志觉得有困难,可以提前打招呼,我们有的是预备队往上顶。”

    这边刚散会,那边省矿的徐强就找过来了。“翟省长,我来汇报一下锅炉厂职工安置的事。”

    “你坐,听说你们在锅炉厂上盖了一个小区?”

    “是的,都上房了,房子全卖光了,价格很好,这次我们集团要超额上交利润。”

    翟柏涛端起茶杯来给自己续水,秘书过来给徐强倒了一杯水。

    “职工怎么安置的?”

    “一部分转岗小区物业,一部分集团内部消化。”

    “思路听上去是不错。不过你们的举报信很多。”

    秘书递过省矿的材料,翟柏涛接过来翻开,“锅炉厂有36名职工来信反映已经有四个月没发工资了?是怎么回事?”

    看着省长手里那厚厚一摞材料,徐强后背汗都下来了,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冤情等着算账,但嘴上不能软。原本想来表个功,没想到自己撞上枪口了。

    “省长,我向你保证,绝对没有这回事,我们集团为了开发这楼盘是下了大本的,群体性事件是我们预案首要考虑的风险点。”

    “哦?你们还有预案?这倒真是个新鲜事。”

    徐强开始结巴了,“省长,我们做企业是尽心尽力的,……”

    “没人说你不尽心尽力!这样吧,这个职工欠薪的事你先回去了解一下,回头再来给我汇报。”

    “好的,好的。我们一定处理好。”

    这个徐强,做企业是一把好手,但手又闲不住,不能廉洁自律。这样的国企老总处境非常尴尬。

    想在省长面前有所表现,徐强做事效率慢不下来!

    当天就查清了情况,是小区物业经理把工人的工资挪用了。徐强气的把物业经理当场撤掉。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集团大好局面都被你搅和得一塌糊涂,你他妈的净给我添乱。”

    他转头对财务总监说,“你马上安排现金,今晚就把钱发下去。工人拿不到钱谁也别下班!”

    晚上七点,工人们都拿到了钱。徐强坐在一个花坛台子上亲自监工,发一个让工人签字捺红手印。

    不到八点钟就满脸大汗的拐回来给省长汇报。翟柏涛心情复杂地看着满张红手印的工资单。

    “要说效率,我对你没什么说的。但有些事靠亡羊补牢是不行的,我们犯不起错误。”

    “是是是,翟省长,我们集团一定引以为戒。”

    “你先回去吧,我一会还有个会。”

    徐强躬着腰退出了办公室。

    翟柏涛摊开省矿的材料,举报徐强的信厚厚一匝。

    徐强这个人做企业能力很强,但在贪腐上也不甘落后。翟柏涛用人有个原则,就是不干净的人绝对不用,能力再强都不行。

    但这次翟柏涛犹豫了,省矿集团下面有八万职工,出了问题绝对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在没有一个稳妥的替代方案前,徐强这个糊裱匠还得继续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