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平原大时代 > 第78章 限度

第78章 限度

    主政一城,造福一方。

    怎么发展一座城,理论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谁也没那闲心。

    但要把一座城建成什么样,得有个目标,是书记、市长们的必答题。

    宗兴邦治下的金陵就一个目标,“金陵十年内要冲进一线城市!”

    这话喊的有点大了,历届书记都没敢喊过。金陵市委班子一帮人自己都后背冒汗,外面更有人说宗兴邦是宗大炮。

    世上的事情永远都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口号,一喊就出来了。

    真做起来,难比登天。

    在金陵市的一个小范围会上,宗兴邦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对小情侣,大学在金陵读的985,学的都是电子制造业,婚后在姑苏园区工作。男爸是姑苏市的企业主,女爸是金陵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可谓门当户对。两个小人也两城跑,秋天去澄湖吃螃蟹,夏天到莫愁斩鸭子,真是美哉!有人笑称这是两城完美共振。

    众人哄笑。

    兴邦正色道。

    “我要问的是,金陵为什么留不住人才?有人说想舒服,还能挣点钱,就姑苏;想卷,去魔都离家近,侬选金陵。我们金陵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为啥?金陵没有产业,留不住人!”

    副市长胡明搭了一句。

    “金陵产业经济确实弱了些。人才留不住,老婆都难找。我当初留在金陵,金陵姑娘娶不到,娶了个浙省老婆。差点成了单身汉。”

    “金陵要有金陵的样子。作为省会城市,没有首位度意识是不行的,不然怎么做全省的排头兵!

    没有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我们就招商引资嘛,我们有六十多所高校,如果金陵不适合搞高科技产业,国内哪个城市也不适合,我们的土壤最肥沃嘛!”

    金陵将招商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而是重点强调搞高科技产业链招商。

    这一次,市委书记带队,去上海招商。队伍不大,二十来个人,却十分精干。在车上,宗兴邦就开始给干部们加压。

    “虽然我们不搞摊派式、任务式应付招商、痕迹招商、程序招商那一套。但是我对你们干部另有要求。

    跟我出去招商引资考察,不是看景旅游,是有指标的,你们每人至少一个亿美金。”

    “金陵的干部,个个都要有经济意识。金陵不仅要城市化,更要工业化。没有现代工业,就没有经济的升级转型,没有工业,我上哪给市民提供就业岗位?

    我们创造不了的东西,就得通过招商引资招进来。我不看你能不能耍笔杆子,而是你懂不懂经济!”

    发改委投资处的处长黄临,精明强干,很会来事。

    “宗书记,如果我一人就招进来10个亿,你怎么奖赏我。”

    “我就提你当发改委副主任。”

    黄临马上站起来。“那我得光膀子加油干了。”

    说完,掏出手机就跑一边打电话去了。

    众人哄堂大笑,说黄临是个官迷。兴邦也笑。

    “想进步是好事,不想进步的干部我还真使唤不动。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我都会用起来。”

    到了江南省驻沪办事处,兴邦就给振邦打电话。

    “哎,振邦,上次你说的那家芯片公司到底想不想来大陆投资,我金陵市集全市之力配合。”

    “别说了,哥,你直接过来吧,这事电话里说不清楚。”

    “那你等我。”

    ……

    招商引资的事费时又伤神,好在这次收获还不错,上海一趟招来了六家外企。

    兴邦心心念念的天际线智能芯片半导体公司已经落户金陵,投资一家生产基地。

    招来这样一家企业,后续就会有十几家半导体产业公司跟着过来。金陵的产业转型梦就有了第一步。书记几天都激动不已,跟打鸡血一样。

    当然这些政府工作老百姓们漠不关心关心。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一个叫黄临的小子,跑了一趟招商,回头就提个副局级,坐火箭也没这么快。

    这事连省委书记顾参都知道了,听了林平的汇报,只是笑了笑。

    “这个宗兴邦,用起人来,厉害的很。一个黄临招来了一家10亿美元的企业,官帽子立刻升了半级,要是你林平你敢不敢这样干?”

    “我觉得值得一试,赏罚分明也没什么错。”

    “说的好。一个主官,就考虑两件事:用好人和管好钱。话简单,干好了可不容易,这是门艺术,有的人一辈子也入不了这个门。人看着不错,你把他提到主官位置上,他就是不行,干不好。你把他放回去,他又很好。”

    “您讲的这些道理太深刻了。我是得好好琢磨琢磨,再好好跟兴邦书记多学学。”

    “哈哈。”

    最近金陵事真多。汪化居然没有被抓进局子!网络上开始有帖子出来,攻击金陵市政府开协调会为汪开脱。

    有人写了一篇“为了拔“钉子户”,雇白手套清场?”的帖子,被顶到了金陵论坛的头条,浏览和跟帖的人将近百万。

    评论一边倒,骂声一片。

    市长罗军压力很大,他跑过来跟书记汇报。

    “书记,事情搞大了!”

    宗兴邦扔过来一支烟。

    “有句老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斜,处理任何问题都要实事求是。怕事,并不解决事!真是企业经济纠纷,上法院诉讼解决!这个汪化到底是涉黑,还是经济纠纷?你们市政府有没有定论?”

    “何副市长召集的会,群体性事件处置是他的职权,主动作为并没有错,也是为了避免事情扩大化。不过他没有给我汇报。”

    “你是市长,金陵的事,你是第一责任人,不能任由发酵,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舆情处置是我们必须要修的一门课,要想决策正确,就必须掌握信息优势,抓住事物本来面貌,也就是要实事求是,才能还原事实。

    有些同志扯大旗做虎皮,背地里行苟且之事。这个何利真不让人省心,太唐突,贸然下场是不是另有原因,到底有没有人给他打招呼?”

    “这个目前我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回去我再了解一下。”

    “那你得抓紧了,我得给省委汇报。”

    “是不是再等等?”

    “报喜不报忧是好多地方的恶习,在金陵,这个习惯要改。”

    兴邦拿起电话打给曹爽。

    “秘书长同志,忙什么呢,能不能接见一下我?”

    “你呀,赶紧过来吧,书记早上还有点空,你直接到这边来吃早饭。”

    “那感情好,我十分钟到。”

    看着一夜没睡两眼通红的罗军,兴邦有些不忍。

    “你回去吧,补个觉,十点再上班。”

    兴邦带着罗汉平去了308,顾参正在浏览那篇著名的帖子。

    “你们这次出大名了。”

    “所以一大早我来给您负荆请罪来了。”

    “姜涛去找过你了?”

    看来,顾参对情况掌握的很全面。

    兴邦只好实话实说。“他呀,去摸我的底,看我是不是和那帮人穿一条裤子。”

    “哈哈哈,这个姜涛,真性情。”

    “我和他是老朋友了。我跟他交了底,不论牵扯到谁,我都支持一办到底。

    现在抓了四个主犯,几十个同案犯,力度不小了,但舆论不依不饶,老有人认为背后的真正主谋还逍遥法外,认为我在撑黑伞。”

    顾参关掉了电脑,指了指到小餐厅。

    “事情很复杂嘛。我们边吃边聊,还是我家乡的酱油捞面。”

    四个人一人一碗面。顾参端着面吃的津津有味,他冲兴邦说道。

    “你接着说。”

    “我对这件事的判断是,汪化有重大嫌疑,没有他的教唆与指使,他那个集团没有人敢那么干!所以我支持姜涛查下去,不然我们怎么对老百姓交代。”

    “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商界大佬,只要犯事都要法办,我们不讲网开一面那一套。”

    “还有一件事我得检讨一下。”

    顾参开始盛第二碗面。“哦,你检讨什么?”

    “这个汪化最近和张桂展争禾雀路那块地皮,我怀疑事情背后就是是张桂展在背后推波助澜,借刀杀人,这个张总不简单。”

    “头脑简单的人,不可能从草根爬到巨富的。”

    “我要检讨的正是这一点。江北开发,环苏集团拿了很大一片地。其中的职工安置房等于金陵市委市政府无形中给他做了背书。”

    “哈哈哈,能打你宗兴邦算盘的人,恐怕他一个张桂展还做不到,他背后还有高人。”

    兴邦愣住了。“嗯?这一点我没想到。”

    “我想亡羊补牢。”

    “哈哈,你咋个补法?”

    “我准备借余明用两天,让他把江北的安置房那一块抓起来,我们交给老百姓的安置房不能出现半点质量问题。

    另外,张桂展未交纳完的土地出让金,我们要求他把地让出来。如果我被人狐假虎威借了势,短时间内催出一个首富,这个首富如果不走正道,为非作歹,我的罪可就大了。”

    “余明我可以给你,我们讲的就是奉献!哪里需要哪里搬。他以什么名义进去呢?”

    “巡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情况。”

    “好。”

    余明接到兴邦的电话笑了。“我成了你的救火队长了。”

    “你本来就是救火干部嘛,火线成长,火线提拔,干的都是硬活。”

    “这倒是一点不假。不过我可声明,我硬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啊。”

    “我要的就是你的硬脾气,建筑质量一点不能马虎,哪里有问题,你就让他们立刻整改。”

    “好嘛,我演的就是黑脸包公。”

    江北职工安置房分配说白了就是分福利,850元/㎡的价格跟捡白菜一样。各大厂棚户区的居民按捺不住兴奋,把厂办挤的满满的,忙着排队登记,把大厂领导层急的滴流转。职工们高兴了,以为这次真是天上掉馅饼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市政府对工厂有要求。

    金陵市要借助江北开发的福利分房,对各大厂施压,凡是参与福利分房的企业工厂,必须将历年来预留的盖职工宿舍的预算拿出来,投入到产品研发和环境技术改造中去,否则该厂不能参加福利分房。

    好多国有企业的原本要实施职工福利分房,但因各种原因都未分,但造房预算年年都列入财务后被挪为他用。现在要掏出这笔钱,厂领导们都叫苦不迭。

    掏不出这笔钱,职工们分不到房,能剥了他们。硬凑出这笔钱,等于老总们给自己扎紧了喉咙,小金库和日常那些快乐开销可就得被削减或掏空了。

    江北钢厂的黄卫东在钢厂办已经登记了一个星期了,还没见钢厂有分房动静,就有些急,开始天天往钢厂跑。

    黄卫东一跑,厂办主任杨利民也开始急躁。他给厂长汇报了好几次了。

    “吴厂长,黄卫东天天往厂办跑,这是在逼破我们啊。”

    吴江很生气。“这个老黄,天天净给厂里添乱,他房子又没塌,急个鸡毛线。”

    “还不是仗着书记在他家吃一顿年夜饭呗。”

    “现在还有多少人住在后场的平房区?”

    “316户。”

    “登记了多少户?”

    “500户。”

    “怎么还多了?”

    “有的职工要把厂里分的老楼房退了,想换这次新的。”

    “这他妈的不是胡闹嘛!都是谁?给我查查。”

    “不用查,我带着登记簿呢。”

    杨利民把登记簿拿给吴江。后场的平房户都是单列的。那些想退老楼换新房的人另行造册了。

    吴江怒气很大,他倒要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要给他吴江添麻烦。不看不要紧,一看倒吸一口凉气。厂办领导占了好几个,中层干部更是如过江之鲫。

    “妈的,真要驳了他们的面子,我这个厂长还干不下去了。”

    吴江有些为难。

    领导有困意,部下就要递枕头。

    “厂长,我分析了一下,事情也不是没有回旋余地。后场平房区大多住的都是没权没势没关系的穷职工,把他们置换到退下来的老楼里,也算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唻。”

    “你这个办法会不会有风险。”

    “我派人都筛查过了,把他们的家庭背景梳理了一个遍。有关系的咱给他分新房,没关系的分旧房。”

    “我怎么觉得还是有风险。”

    “我设计了一个抓阄程序,可以保证该分新房的分不到旧房,该分旧房的分不到新房。”

    “操,还是你小子阴!那这事就由你来操作。”

    “黄卫东怎么办?我觉得特殊照顾一下。”

    “好歹跟书记一起吃个饺子上过电视,老黄分新房!”

    “那我去办。”

    跑出去半天的杨利民又跑回来。

    “厂长,那给厂办装修的300万就做配套技改资金支出去了?”

    吴江牙一吸。

    “妈的,你付吧!搞什么鸡巴福利分房,鸡飞狗跳的。我们办公条件改善又得往后推推了。”

    吴江已经收了何建军三十万的好处费,说好把装修工程让给他的。这下好了,到嘴的鸭子还他妈的飞了。

    杨利民刚要走,又被吴江叫住。

    “哎,不对啊,技改交给哪家公司了?我怎么不知道?”

    “啊哦,就是昨天晚上一起喝酒的那个沪特瑞普冶铁技改公司。”

    “我怎么没印象?”

    “他们的老总周末要请你吃饭,谈点工作之外的事。”

    “那钱先别付,等下个星期再说。”

    “好的,厂长。”

    世上有些事总在计划之外。

    原本这个江北职工安置房,主要是针对老大难国企和历史遗留房改问题。没提民企的事。

    3月7日这天,江北区给市委打了一个报告,说该区的江北化纤厂两个月前刚被姑苏市一家民营企业力丰集团收购了。并购协议都签署了,但是还是没打钱交接。

    现在力丰集团听说江北有这个房改政策,也想凑这个局。力丰集团愿意拿出4000万搞技改和废弃水、气等污染物治理,只愿能参与这次分房。

    江北区的书记陈雄亲自来给兴邦汇报。

    “书记,这个江北化纤厂亏损多年,一直是我区的烫手山芋,现在好不容易找个下家,可不能让他跑了。”

    “你天天跑我这里要政策,别的区都有意见了,说市委对你们江北区有偏爱。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这个书记得一碗水端平。”

    “那是看我们江北区发展的快了,嫉妒我们呢。书记,江北区几年一直没发展起来,是您慧眼识珠,我们才有了一点起色,这次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多招商,招好商,力丰集团这家企业我们一定要让他落地。”

    “哈哈,跑不了的。陈雄,你们是真不识宝啊,你们手中的烫手山芋就是人家发财的明珠。

    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么优质的产业链。黄金长江水道、北面钢厂的余热,南面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上游化工资源,都是他们重化工梦寐以求的配套资源,招商引资的课你还得补,不然谈判时你急于求成很被动!”

    “书记说的对,课我补!不过我要说个事实,有时候,我们老国企真干不过民企。区里好不容易把江北化纤厂兑付出去了,我是一万个高兴。等于排了一个雷。”

    “你呀,只管眼前不顾长远!”

    “嘿嘿,我能力有限,先把眼前的钟撞好了再讲长远的。”

    “哈哈哈,都不容易。我看,政策还是得开个口子,不过不能只对这力丰集团。

    江北环境治理得靠大家,因此,不分国企、民企,只要企业愿意投钱技改,都可以参加这个福利分房,不然我们政府手里攥那么多房干什么!

    不过我强调一点,同意参与分房是出于环境治理需要考虑。不是他力丰集团落地得招商引资的条件之一。现在有些地方招商引资工作都魔怔了,把投资商当爹当妈,啥条件都敢答应。我们金陵是要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但绝不助长歪风邪气。”

    陈雄很高兴,他没想到书记答应的这么顺当,本来他还想着一下午就磨在书记室了,磨到书记答应为止。

    “这个力丰集团的董事长华建先生想拜会一下书记。”

    “只要我有时间,见见来金陵投资的企业家我是乐意的,听说有些企业家只有见了地方一把手才安心。”

    “是的,书记挺了解他们的。”

    华建拜会了市委书记。

    “宗书记,感谢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决定加大在江北生产基地的投资。”

    “哦,呵呵,那我们是非常欢迎的,但凡事要量力而行哦。听口音你是吴县人?”

    “是,我是老吴县,年轻时搞过建筑工程,后来盘了一个纺织厂,从此走上了纺织这条路。这么多年下来我算得上是一个纺织人了。”

    “你很能干,做企业是奇才。”

    “也靠时运,当然也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当年我收购吴县纺织厂时,压力很大,很多官员不同意,还是林副县长力排众议,我才拿到了那个厂,赶上了纺织大发展,我当年就把厂子从负债几百万干到盈利一千万。”

    “是林兵兵吧?”

    “是,你认识他?”

    “老朋友了,石涛书记的秘书嘛。石涛书记来省里时,他没跟着来留在了吴县。没想过和你这个企业家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哈哈。”

    “我一直想感谢他来着,当年我说请他吃个饭,这顿饭到现在还欠着。”

    “他呀,就在金陵。现在是省政协的二把手了。”

    “哦,好官该升。”

    “哈哈哈。难得你给他这么高的评价。我给他打电话,在市委小食堂吃顿饭吧,了却你的愿望吧。”

    兴邦给林兵兵打电话。

    “老林啊,你有个老朋友在我这里,想和你聚一聚。你拎酒过来吧。”

    “谁呀,这么神秘?”

    “你来了就知道了,酒不能孬啊。”

    “正好,我这里还有两瓶洋河大曲。马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