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132 章 对峙于随国

第132 章 对峙于随国

    随国地处今湖北随州市,自从西周早期登上历史舞台始,便同楚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随国史,就是一部随楚关系史。

    作为“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其任务是监控南方蛮夷之国,以拱卫周朝的疆域。

    周昭王十六年伐楚之时,经过唐、厉、随等国,并于唐国整治军队,周昭王的这次大规模行动无疑得到了以随国为首的汉东诸国的积极配合,那时,随国与楚国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恶劣。

    但自周室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力量日益衰弱,周王室已经在事实上丧失了军事盟主的实力。

    历史上,周昭王一生之中一共三次南征楚国的举动,尤其是在最后一次的时候,在汉水之侧,周昭王将周王室的三军精锐损耗殆尽之后,就连昭王也落个落水而亡的结局。

    自此以后,周王室,再也难以维护南方姬姓诸侯安危。

    既然自家的家族不能给自己的家人提供保护,在楚国的赫赫兵危之下,汉阳诸国姬姓诸侯都开始转变对楚国的态度。

    从之前的监控疏远,到主动修好。

    六十余年前,汉东诸侯集体背叛楚国,随国也参与了,但很快被楚国平定了叛乱,汉东很多诸侯都被楚国吞并,随国也在这一战之中损失了大部分疆域。

    此后,随国就开始了不通中国,世服楚国的历程。

    而能自始至终老实跟着楚国的汉阳诸国就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随国。

    诸如唐国、历国之流,因为对楚国反复,所以最终都被楚国给灭亡了。

    如今随国只剩下一隅之地,还成为了楚国国中之国,但随国依旧可以高枕无忧。

    因为随国不仅对于楚国忠诚,而且还对于楚国有恩,所以随侯自然可以在随国安享太平。

    昔年,郢都被伍子胥攻破,年幼的楚昭王逃出郢都之后东躲西藏,而后逃到了随国,被随国收留。

    吴国大军围困随都,要求随侯交出昭王,但还是被随侯拒绝。

    后来昭王复国之后,对随后也是礼遇有加,不曾冒犯。

    楚王熊章继位之后,熊章依旧保留了对随国的礼遇,不曾有变。

    白毅与景园自从伏击吴军之后,就花费了一天的时间,赶到了随国地界。

    白毅为了表示对随侯的尊重,就派遣使者前往随都向随侯禀报。

    随侯见了使者之后,也知道了城阳战事的发展和结果,对于楚国将领请求驻防随都的事情也是爽快的答应了。

    白毅收到使者的回复之后,尽管已经早料到随国会同意,但如今亲耳听到随侯同意的消息,白毅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随国虽弱,但对先昭王有庇护之恩,白毅不敢轻慢。

    有了随侯的同意,白毅就将剩下的七万大军分到了随都以及与随都紧连的两处稍大的城邑驻防。

    如今,景园已经将屈景昭三家的联军全部交给了白毅,让白毅统一调度。

    “白将军,伍子胥会不会不来随国,直接选择绕道,前往郢都呢?”,随都的城楼之上,景园面露忧色的问道。

    “若是吴军直奔郢都,那我们就正好截断吴军后勤,让他们一颗粮食都得不到,如今从城阳至郢都沿线,都已经实行坚壁清野,吴国纵然是让士兵去搜刮,也得不到多少粮食”,白毅沉声说道。

    景园知道,虽然自己给吴军留下了不少粮食,但这么多的粮食都需要辅兵搬运,战兵只需要负责轻装行军,所以,吴军若是不能消灭自己这支军队,他的后勤始终得不到保障,这是行军大忌。

    不过,景园也是对楚王熊章的魄力暗自咋舌,他可不知道从城阳至郢都沿线都已经实行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可不仅仅对敌人造成补给压力,对自己这边的生产和生活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这也是为什么熊章需要解放劳动力,布局明年春耕了,因为楚国若是不能尽快结束战争,恐怕明年至少有一半国土无法种粮,这后果太可怕了。

    坚壁清野,说穿了就是一种自伤一千,杀敌八百的战术。

    但只要能最后打败吴国,一切都是值得的。

    果然三日之后,伍子胥还是按照白毅的预料一样,到了随国的地界,不过让白毅不解的是,伍子胥这次没有选择围城,而是在随楚交界之地安营驻守。

    “吴军此举不像是要进攻,反而是要防守?”,景园听到探子的汇报,对于伍子胥的举措十分不解。

    而一旁的白毅在听到吴军的动向之时也是陷入了沉思。

    随国边界之处,吴军正在有条不紊的安营扎寨,而伍子胥却一脸平静的望着随都方向。

    二十多年前,他也带人围困过随都,但那时是为了逼迫随侯交出楚昭王,但没想到被随侯拒绝了。

    随侯的反应让伍子胥怒不可遏,当即就要攻打随都,要将随国除名,但恰好,申包胥带着秦国大军来了。

    吴军只能匆忙撤离楚国。

    二十多年后,已是古稀之年的伍子胥再次带着吴军打到了随国附近。

    “申包胥啊,你看看你救下的楚国吧,依旧还是这么腐朽,哈哈…哈哈…”,伍子胥突然大笑起来,还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看着突然发笑的相国,其他诸将都不敢问,只当做没有看到。

    自从那日吴军惨败之后,伍子胥对于吴军变得愈发苛刻,尤其是对军中斥候,稍有不慎就会被杖责,稍微严重一些就直接被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其实按照伍子胥之前的心态,他也会不顾一切率兵攻打郢都,但楚军的一场伏击战不仅打醒了吴军诸将,也给伍子胥一个当头棒喝,他此时也不敢轻视楚军了,

    楚军之中也有可战之兵,楚将之中也有善战之人。

    不过,让伍子胥决心在此地驻守主要还是因为蒲延将军已经随着楚国叛军奔袭郢都了。

    所以伍子胥也觉得自己无需冒险,只需要稳扎稳打,拖住随都里面那支楚军即可。

    至于楚国叛军能不能得手,伍子胥不在乎,他从来没有把希望放在这群乌合之众的身上,他相信的只有蒲延将军,他信赖的只有吴国的骁勇。

    他相信吴国的锐士会再一次击破楚国的都城。

    于是,伍子胥带领着大军又一次与楚军僵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