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253 章 范蠡归楚

第253 章 范蠡归楚

    对于楚王熊章的话,范蠡的记忆仿佛一下子被拉到了七年之前。

    七年前,那时的楚王熊章年仅十岁,而范蠡则肩负着越王勾践赋予的使命,前往郢都拜见楚王熊章的母亲昭后,他们希望通过昭后的影响力,说服楚国同意越国借地借粮练兵的请求。

    尽管当时的楚王熊章还只是个孩子,但他已经开始逐渐掌握楚国的权力,并展现出一个未来明君的潜力和才华。

    当时,楚王熊章曾试图挽留范蠡留在楚国任职,但范蠡当时已经效忠于越国,而且认为楚王熊章只是因为好奇而邀请他在楚国为官,所以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楚王熊章当时告诉范蠡,如果有一天他决定离开越国,可以首先考虑来楚国。然而,范蠡只把这当作是楚王熊章的玩笑话,并未当真。

    但范蠡怎么也想不到,仅仅七年之后,越国就会如此迅速地灭亡在楚国手中,更想不到自己最终会在大势所趋下无奈向楚国投降。

    时光荏苒,如今的他站在楚王熊章面前,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无奈。

    昔年,他被越王勾践对人格魅力所吸引,矢志不渝的愿意为越国复兴而东奔西走,所以范蠡可以义正言辞的拒绝楚王的招揽,如今却是以一个失国人的身份再一次站在楚王熊章的面前,范蠡却已经失去当年的从容。

    唯一不变的是,楚王熊章依旧年轻,依旧礼贤下士。

    而此时,楚王熊章却突然提到了他们之间曾经的约定。

    这让范蠡不禁想起了当年与楚王熊章的对话,但当时的约定只是随口一提,他并未真正放在心上。如果不是楚王今日主动提起,也许他早已将这段往事遗忘。

    面对楚王熊章,范蠡深深地鞠躬行礼,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失败的将军、亡国之人,实在无颜再去投靠其他国家。

    楚王熊章急忙上前将范蠡扶起,并郑重地对他说:“越国的战败并非先生您的过错,而是因为楚国的国力远超越国,楚国吞并越国实乃大势所趋。”

    “先生您已经为越国奋战至最后一刻,问心无愧,既对得起越王勾践,也对得起越国的百姓。”

    “而今先生如今正值壮年,楚国又是先生的母国,如今该是先生向寡人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范蠡看着楚王熊章灼灼的目光,心中不禁一紧。

    他知道,自己与越王勾践之间的约定已经无法实现,而现在面对目光灼灼,礼贤下士的楚王熊章,又想到当年他与楚王熊章如同玩笑一般的约定。

    范蠡犹豫了片刻之后,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沉声道:“小民愿意为大王效命”。

    “哈哈……寡人得先生,就犹如齐桓公得管仲”,楚王熊章脸上露出爽朗的笑意。他深知范蠡的才华和能力,对于得到这样一个能臣干吏感到非常高兴。

    “范卿之才在于经国济世,越王不会用人,让卿统军实在浪费,寡人任命卿为楚国右尹,专门负责经济财政之事”,楚王熊章对范蠡说道。

    听到这个任命,范蠡心中感动不已,他明白这是楚王熊章对他的信任和重视,也是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虽然离开越国,但在楚国,他或许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他恭敬地接受了楚王熊章的任命,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负大王的期望。

    “臣拜谢大王”,范蠡听到楚王熊章任命自己为右尹,心中也是大吃一惊,也为楚王的大手笔而感动。

    熊章见范蠡应下,心中十分高兴,他苦苦寻找统管楚国经济方面的人员终于有了着落。

    “臣恭贺我王再得一贤才”,上将军孙念和宗正子闾齐声恭贺道。

    宗正子闾对于范蠡的才能也是知晓几分的,当年楚王熊章就对只见过一面的范蠡念念不忘,子闾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他对范蠡平日的消息也有心关注。

    上将军孙念对于范蠡的了解主要是范蠡领军时间与其对峙与潮州的时候,上将军对于范蠡的第一印象就是识时务,范蠡带着潮州和三万越军说投降就投降,给孙念看得差点整不会了。

    起初上将军还只当范蠡是一个趋炎附势、贪生怕死之徒,直到他带着范蠡北上钟离这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上将军认为范蠡的才华非同寻常,也有了向楚王举荐的心思,这才将范蠡带到楚王的跟前,但想不到这范蠡来头这么大,七年前就自家大王就招揽过范蠡,而且大王居然求而不得。

    要知道,上将军孙念认为楚王熊章身上有一种罕见的明君气质,很少人在面对熊章的礼贤下士、主动招揽而无动于衷的人。

    这么多年,孙念知道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今章华学宫的祭酒颜回。

    楚王熊章得了范蠡这个青史留名的贤能,心情舒畅不已,夜间就在城内设宴,给上将军孙念和右尹范蠡庆贺。

    楚王熊章这么多年在楚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涉及到了楚国的政治和军事诸多方面,但唯独没有经济方面。

    无他,缺人罢了。

    弥生是法家的人,自然也有法家的通病,法家其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都不善于经济治世,甚至可以说是厌恶,这也是后世法家之人都打压商贾的原因。

    他们认为商贾是法家制度,或者说是一切制度的破坏者,因为他们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法律规定,并削弱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因此,他们法家主张打压商贾,或者将商贾纳入极为苛刻的监管之中,以维护制度和法律的统治地位。

    但楚王熊章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发展经济才是有序的、温和的积攒国力的方法。

    熊章明白,只有通过繁荣的商业和促进贸易发展,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而后世卫鞅的奖励耕战虽然帮助秦国增强了国力和军力,但这都是通过剥削秦国百姓得来的。

    秦国普通国人除了少数人能活着拼来一个爵位,大部分人都只能沦为被剥削的一部分。

    这种模式下,秦国虽然强大,但人民生活艰苦,社会矛盾尖锐。

    这种情况下秦国的经济是一潭死水,没有办法源源不断的产生活水。

    所以熊章认为楚国就不能搞耕战的那一套,楚国必须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大力的进行经济改革。

    楚王熊章更愿意在楚国采用一种更为温和的政策,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同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优惠措施。

    这样一来,楚国不仅能够保证粮食供应充足,还能促进商业的繁荣,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而这些财富又可以用于军事建设和其他方面,进一步提升楚国的综合国力。

    齐国因为管仲在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导致齐国已经富庶且强大了一百多年,且这些制度目前还在为齐国发挥作用。

    如管仲在齐国实行寓税于价的税收制度,即在商品交易中直接征收税收,避免了繁琐的税收征缴过程。这种税收制度使得百姓在购买商品时就能支付税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使得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如在农业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制度,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征收不同比例的税收,使得农民愿意开垦荒地,提高农业产量。

    在商业方面大力发展海盐,并鼓励手工业发展,在齐国设立市场、规范商业行为等,这些政策使得齐国的商业繁荣昌盛,吸引了四方商人前来交易,大大增强了齐国的国力和影响力。

    楚王熊章认为范蠡在商业方面有极大的才干,让他以右尹的身份主管楚国的经济,一定可以达到熊章预期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