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259 章 收获满满的楚国

第259 章 收获满满的楚国

    就在这个时候,宋国相桓魋来到钟离城,正式与范蠡签订国书,双方约定:

    第一,楚国放回被扣押的五万宋军;

    第二,宋国归还侵占楚国的领土(原吴国淮阳之地);

    第三,宋国国君之女嫁与楚王,楚宋两国联姻结盟,宋国奉楚国为盟主;

    第四,宋国将原徐国之地彭城以南之地(包括彭城)作为宋国公女的嫁妆,送与楚国;

    第五,宋国陪嫁奴隶一万,粮食十万石;

    第六,楚国负责调停宋郑战事,楚国向宋国承诺不再侵犯宋国边境。

    当一切都商议妥当后,宋国相桓魋又与范蠡一同确定了宋军从楚国撤离的具体日期。

    与此同时,在钟离城外,上将军孙念手持上将军的虎符,成功地调动了负责封堵淮泗的水军主将蔡河。

    他命令水军放行两万宋军,让他们得以顺利渡过淮河,并一路向北返回宋国。

    而另一边,右尹范蠡则率领三万楚军跟随在宋国相桓魋的身后,同样踏上了北上宋国的路途,他们计划先抵达商丘,等待宋国相桓魋向宋公栾汇报情况后再作进一步的决策。

    如果宋国相桓魋违背了盟约,那么被扣押在楚国境内的三万宋军将永远无法回国。

    此外,楚国也将不再有所顾忌,会联合郑、卫两国共同瓜分宋国,即使这意味着可能引发与齐国之间的战争,楚国也在所不惜。

    八日后,宋国相桓魋终于带着两万宋军回到了久别已久的商丘,这些回到宋土的宋军无一不感到庆幸,感觉是劫后余生,尽管这一次出征楚国一败涂地,但好歹也算是平安归来。

    宋国相一回到商丘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那份与楚国签订的国书,独自一人前往宋公栾的宫室。

    宋国相桓魋在宋国离宫之中待了没有多久,宋公栾就紧急召集了宋国其余四位卿士入宫。五人在宫内商议了很久,一直到次日清晨,才从宫室内走出。

    与此同时,楚国上将军孙念和范蠡则率领三万楚军驻守在距离商丘六十里路之外的地方。

    为了避免楚军陷入宋军在楚国时的困境,楚军的斥候们分散在方圆八十里范围内,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一旦发现有大军调动的迹象,楚军将毫不犹豫地挥师向东,与白毅的大军汇合。

    虽然宋国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供调动,但谨慎行事总是没错的。

    幸运的是,宋公栾不仅没有否定宋国相桓魋与楚国和谈的条件,反而全盘接受了国书上的所有条款,甚至包括割让土地和和亲等要求。

    这样一来,原本紧张的局势得到了缓和,双方都暂时松了一口气。

    第二日,宋国相桓魋就带着经过宋公栾加盖印玺的国书和兵符在一支千人小队的带领下前往六十里外的楚军大营。

    上将军孙念和右尹范蠡在查看宋国国书之后,就立刻率领大军前往彭城。

    此时的彭城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雄伟壮观,如今彭城的城墙之上到处都是被石头砸出的坑洼痕迹,显得破败不堪。

    更有甚者,在城墙上还插着几支羽箭,城墙下和城墙上到处都是血迹斑斑,仿佛诉说着曾经经历过一场激烈残酷的战争。

    时间回到大半个月前,白毅率领军队抵达彭城,但彭城内部仅有一万守军,面对强大的敌军,他们不敢轻易出城迎战,只能坚守城池。

    白毅在彭城等待了五天后,楚国司马景琰率领剩下的四万楚军终于抵达彭城,并与白毅的两万大军成功会师,随后他们便展开了对彭城的猛烈攻击。

    彭城内共有九万人口,几乎与郢都的人口相当。

    彭城守将不得不强行征召四万年轻健壮的男子参与守城,以抵御楚军的多次进攻,经过六天的激烈战斗,彭城守军锐减至一万余人,且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青壮男子。

    如果楚军继续加强攻势,只需一天时间,彭城必将被楚军攻陷。

    但就在这时候,司马景琰和白毅收到了上将军孙念的传讯,如今楚宋已经和谈,不日宋军将撤离彭城。

    于是,司马景琰便让楚军开始轮流休整,虽然只需一日就能拿下彭城,但若彭城不攻自破,楚军至少也能少死两三千人。

    时光荏苒,三日转瞬即逝。

    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天里,范蠡与宋国相桓魋率领着一支千人规模的军队,马不停蹄地抵达了彭城。

    这支千人军队在距离彭城十里外停驻下来,随后,宋国相桓魋领着数百名亲信进入了彭城。

    宋国相桓魋神色凝重地拿出了宋公栾的诏书,对着彭城守将高声宣读起来,随着诏书的内容逐渐被揭示,彭城守将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当诏书宣读完毕时,宋国相桓魋紧接着取出了宋公栾的兵符,递给了彭城守将,这一刻,彭城守将终于明白了一切——楚宋已经和谈,而和谈的条件竟然是宋国将彭城以南的宋土全部割让给楚国!

    甚至连自己驻守的彭城都在割让范围之内!

    彭城守将此时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知道楚国强大,宋国如今四面树敌,宋国能跟强大的楚国达成休兵,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但彭城守将在内心上还是不愿意接受。

    但,他身为臣子,也只能听从国君的命令。

    于是,彭城守将默默地接过了兵符,表示愿意服从国君的安排。

    半天之后,宋国相桓魋带着彭城守将及其麾下三千精锐离开了彭城,与此同时,范蠡也一同离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楚国钟离,那里还有三万宋军被楚国扣押,他们必须前往钟离,让驻守钟离的将军孙恪将剩下的三万宋军放回宋国。

    一路上,众人沉默不语,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如今宋国的情况愈发危急,虽楚宋已休战罢兵,但郑国仍在宋国西部持续攻城掠地,已夺取六座城池。更严重的是,宋卫边境上,卫国开始大规模增兵,其图谋宋国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宋国承受的压力十分巨大。

    这也是宋公栾无奈全盘接受楚国休兵结盟条件的主要原因,毕竟宋国已无力抵御郑国与卫国,迫切需要楚国释放被囚禁的宋军。

    楚国见宋国如此顺从,已将彭城以南的城池、人口和田亩的册子全部移交至楚国手中,范蠡也毫不拖延,迅速陪同宋国相桓魋南下入楚,归还了宋国剩余的三万大军。

    有了五万大军的加持后,宋国立刻将军队派往前线,成功地挡住了郑国的锋芒。

    与此同时,卫国在得知楚宋两国已经休兵之后,也只能将边境的兵马撤回。

    郑国则在楚国的斡旋下,得到了宋国三城之地,郑国此次出兵三万,但伤亡不大,而且还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这让他们自然满心欢喜地选择了撤军。

    至此,宋国在失去了近半国土后,终于保住了宋国的国祚。

    然而,这场战争对宋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经过与楚国的一战,宋国彻底沦为了一个小国,再也没有能力参与到各国之间的争霸中去。

    从此以后,宋国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三年后,宋公栾忧愤而死,他的去世标志着宋国命运的转折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