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417 章 招商大会 上

第417 章 招商大会 上

    由吏部和御史台两方组成的联合考核团在小朝会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出了郢都,声势浩大地开始对各郡县的官员进行考核。

    于是,在朝廷的高压之下,各郡县的大理寺分院、司法院、监察御史、监察使顺利的在郡县乡三级建立起了衙门。

    之后,各郡县乡的官府也开始在百姓之中积极宣传这两个部门的职权,尤其是着重对大理寺分院、司法院这两级司法衙门进行宣传。

    这两级衙门立牌之日起,就有人找上了执法官,要进行申冤,当百姓们看到司法主管十分公正的按照楚法去判决处置,使得一种看热闹的人都心服口服,也在他们心中树立了大理寺分院和司法官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这样一来,不仅让大理寺分院和司法院这两级司法衙门在地方上站住了脚跟,还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在楚王章十五年的体制改革中,楚国的地方官场经历了一场大洗牌。

    这场变革涉及到各个郡县的官员,其中包括郡守、郡丞、县令、县丞、乡长和里长等各级官员。

    据统计,共有一百零一名官员在朝廷的考核团中被认定不合格。

    他们之中,有的被罢黜官职,有的则被降级使用。而那些情节严重者,则被抄没家产,全家被罚往治河大营做苦力。

    这次体制改革,使得楚国的地方官场得到了彻底的清理和整顿。

    原本存在的贪污腐败、不作为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同时也为新的官员选拔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于那些被罢黜或降级的官员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也是对他们过去行为的一种惩罚。

    在这次改革中,朝廷的考核团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果断的决策力。他们严格按照楚国官员管理法进行考核,确保了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被考核的地方官们虽然对此感到不满,但也无法反驳考核结果,只能默默接受。

    这种严格的考核制度不仅提高了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朝堂的绝对权威,让百姓看到了朝廷治理国家的决心和能力。

    总之,楚王章十五年的体制改革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它通过严厉的考核机制,清理了地方官场中的不良现象,树立了朝堂的绝对权威。同时,也为楚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而就在楚国政局动荡之际,一场由理政殿大臣范蠡精心组织的招商会在郢都盛大召开。

    这招商会三个字的名字可是楚王熊章亲自赐予的呢!

    此次郢都的招商会可真是别开生面,它的招商对象不仅包括了楚国的老牌贵族和新兴贵族,还涵盖了楚国国内的大小商贾们。

    要知道,最初熊章的想法只是让新兴贵族参与其中,但范蠡却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无论是老贵族还是其他商贾,都是熊章的子民,少府向外出售技艺时,应该给予他们每个人平等的机会。

    毕竟,老贵族实力雄厚,新兴贵族充满冲劲,楚国的大小商贾又拥有资金优势,如果能让这三方势力在竞争中实现合作,或许能够更好地引领楚国商业的蓬勃发展。

    在范蠡的坚定主张下,楚王熊章最终决定给予这些人一个宝贵的机会。

    他也很期待看到,新兴贵族在与老贵族和商贾势力交锋时究竟会展现出怎样的风采。

    楚国第一届别开生面的招商会于楚王章十五年十二月初隆重召开。

    这次招商会的举办地点选在了章华学宫之内,因为章华学宫在两个月前已迁至新都,所以此处暂时空置下来,成为了此次盛会的理想场地。

    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人们济济一堂,充满期待地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诸位,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参加由工商部、少府以及大楚银行共同举办的招商会。虽然名义上是招商,但本官认为这更像是一场财富共享的盛宴。”

    “至于大家能够在这场盛宴中收获多少,就要看各位的实力和魄力了!”工商部尚书冯高举着手中的酒杯,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听到这番话,现场气氛热烈起来,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时,有人迫不及待地提问:“冯尚书,之前就有风声称少府有意出售一些技艺,不知是否属实?”

    面对众人的疑问,冯尚书微笑着回应道:“呵呵,陶先生不必着急,今日的招商会一定会让大家满意的。”

    尽管他并未明确答复,但言语中的暗示已经表明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此乃何人?”,在宴会大厅的二楼一处隐蔽但视线却极好的地方,响起一道低沉的声音。

    “王上,此人叫做陶邾,正是近几年崛起的本土商贾,听闻此人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先聚齐了十几个邻里青壮,以举家之财,从少府之中购买了一批白瓷、美酒、宣纸等商品前往燕国”

    “但此人就是凭着这些东西在燕国赚取了不少的钱财,现在他的商队招募了不少退役的军卒,其商队的实力也不断壮大,成为楚国本土商贾前十的存在,在楚国也是堪称一代传奇。”

    回话的人乃是理政殿大臣范蠡,而他旁边的正是楚王熊章。

    对于今日的招商会,楚王熊章也十分关注,所以就带着范蠡来到了这会场,只是没有露面。

    “燕国啊?”,楚王熊章看向下方那个叫做陶邾的商人,眼里露出了几分好奇。

    这时代,燕国所处之地苦寒无比,地域和气候限制了燕国的发展,所以燕国在中原诸国一直是小透明,而这个楚国的商人只凭借着十几个普通青壮就敢将货物贩卖到遥远的燕国,就算是熊章也不禁佩服此人的胆气和眼光,当然还有运气。

    “王上,可要接见此人?”,范蠡将熊章的目光看在眼里,不禁问道。

    “不急,以后再说吧”,熊章将注意力再次放到下方的会场。

    “王上,这些年楚国商业发展迅速,商税从三年前年入五百万钱,到楚王章十五年年入三千万钱,商税已经涨了六倍,楚国这些年也涌现不少优秀的商人,这陶邾就是其中之一”

    “臣以为我们可以对这样的本土商贾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楚国的商业繁荣。”范蠡建议道。

    熊章看了一眼范蠡,思考片刻之后,点头说道:“可以,你先写一个章程出来”。

    “唯”,范蠡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