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盖苏文不愧是老政客,他没有在这个敏感的时期称王,因为毕竟外面还有一个大唐在虎视眈眈。
如果大唐压境之前自己内部先彻底乱了,他这个仗就不用打了。
所以,拿下大权的渊盖苏文,目前最急迫的就是需要稳定国内。
于是乎,他便抬出提前准备好的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是为高藏王。
高藏王性格胆小,还是被渊盖苏文强抬上王位的,所以,渊盖苏文说什么就是什么,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傀儡。
造反那日,固然有一大臣跳出来指责渊盖苏文,但是没关系,现在都已经在盒里了。
那么剩下的,就是为渊盖苏文是从的人。
渊盖苏文的确是比荣留王合格的人。
大权在握的他,迅速的平息了舆论,然后开始布局,他希望可以抵抗住大唐的第一波进攻,然后看情况下菜,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前期让大唐吃个瘪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在未来的谈判中处于有利的态势。
他下令,所有城池都提前准备大量的防御手段和物资,唐军来了,就是死守,娘死了也不出城的那种死守。
而另一方面,他迅速派遣使节出使百济,希望两国可以联合起来对抗唐军。
因为以大唐的态势,原计划两国联合出兵新罗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
贞观十三年的年刚过,朝堂上面的气氛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李二上位以后,前前后后的大小战役也不少了,但是说起能让整个朝廷的气氛都紧张起来的,之前只有出兵颉利的时候。
那是李二洗刷耻辱的一战,君辱臣死,所以朝堂上下,都格外的重视。
而第二次,就是今年了。
前隋在高句丽那里吃了大亏,导致不少汉人从此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过着被奴役的生活。
无论是朝廷也好,民间也罢,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即便改朝换代了,但是,那些人依然是汉人,是我们的祖辈,我们现在好了,遇上了一个好皇帝,那么我们就更加有理由将那些在异国他乡受苦受难的同胞们接回来。
新年刚过,十三年的第一期报纸,就着重的讲述了前隋征伐高句丽的问题,以及我们征伐高句丽的必要性,为这次国战提前开始了预热。
一时间,那些耻辱的记忆,从国人们的脑海中被唤醒,尤其是当初随军远征而至今未归的将士的家人们,更是想起了他们不想回忆的事情。
一时间,百姓愤慨,军队摩拳擦掌,甚至已经开始有人私下打听什么时候出兵高句丽,他自愿到前线当民夫。
民心可用也。
李二很满意这种舆论环境。
他发现报纸这个东西,真的好用,可以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成倍的产生好的效果。
但是,李二一直不表态,就这么由着民间积攒着这股怒火。
……
随着第一缕春风吹过,也即将面临着春耕了。
春耕乃是国之大事,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所有人都将精力暂时的放在了春耕之上。
春耕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人们却没有等到他们想要听见的东西。
是李二打消了计划吗?
不是,而是李二在等一个消息。
……
现在,无论是渊盖苏文,还是扶余璋,都密切的关注登州的情况。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先动起来的,竟然是新罗!
春耕刚结束,新罗女王金德曼立刻发表了征讨百济的檄文,然后倾全国之力集结五万精锐大军,这其中还有大唐暗中援助的不少精良兵器,也是给了金德曼不少底气,当然,都是冷兵器,没有热兵器,他们不会用,也用不好。
五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插百济的腹地。
新罗的这一玩命的举动,顿时引起了百济朝野的震动!
尽管他们有预料到新罗可能有动静,但是万万没想到新罗一上来就是玩命的架势!
五万精锐,几乎就是动员了全国的最能战之兵了,甚至为了打百济,连北方的防御都不要了!
这种家换家的打法,令百济有点懵!
因为根据谈判结果,此时百济和高句丽的大军主要集中防御半岛的西线沿海地带。
但是,新罗的举动彻底的打乱了节奏!
而且,新罗并不是盲目的攻击,三路大军非常的有讲究,北路大军是实力相对最雄厚的,用来抵御回防的百济军,而其他两路大军,一路向西,一路向南。
要知道,整个百济的主要粮食产区都是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平原丘陵地区,如果这里一旦被新罗占领或者破坏了,那么未来一年,整个百济全都要饿肚子!
高句丽别看地方大,其实也缺粮,指望它?
大唐倒是有粮,但是目前的局势,不可能给你的!
所以说,新罗的这次出兵,正好打在了百济的七寸上,攻其必救!
当扶余璋收到消息的时候,冷汗都下来了!
他现在已经顾不上什么结盟了。
家都要没了,谁还管你啊!
同时也嘴里不停的骂着金德曼。
这个疯女人,突然玩哪门子的命啊!
由于百济的主力,都被调到了北边,所以,新罗大军势如破竹,连下数城,百济国内顿时风声鹤唳!
就在百济大军回援的时候,李二突然发表征讨高句丽和百济的檄文!
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西洋、南洋舰队,并马空步兵共计十万征讨高句丽和百济。
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北洋舰队,并马步兵共计五万征讨高句丽。
民间顿时哗然!
登州的将士们早已枕戈待旦,就等着这一天呢!
所以,当命令下来之后,数不清的大船和将士,开始行动了起来!
由于百济援兵的突然撤离,也是打了个高句丽的措手不及。
他们倒是有心帮百济一把,但是自己目前都要面临大唐的兵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在百济大军撤退之后,高句丽的大军只能退守汉江,抵御大唐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