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戏志才率先开口,“情势紧急,不容拖延,必须速派大将前往平原、乐陵二城镇守。”
“我等皆以为,袁绍之谋划,和前些日子公台的预料相同。”戏志才缓缓道来,“如今并州、兖州二州,诸侯皆各自为战,无暇顾及袁绍。”
“袁绍意图,不过我等与公孙将军而已。”
“若取青州,且不说我等有兵有将,就算袁绍能拿下我等,也是损失惨重。到那时,四面诸侯同时发难,袁绍便得不偿失。”
“若取幽州,幽州牧刘虞与公孙将军正相持不下。而刘虞又偏向袁绍,倘若刘虞求援于冀州,则公孙将军危矣。”
“袁绍若占据幽、冀二州,北方近半已入其手,其实力必然大增。”
“至于平原、乐陵二城,要派谁前往,还需要请主公决断。”
戏志才一通分析,刘备听得很明白。袁绍增兵清河、渤海二郡,是为堵住刘备北上幽州的通路,使袁绍、刘虞二人合力,除掉公孙瓒。届时袁绍占据二州,实力强大,周遭诸侯必然依附。若到那时两方相遇,形势如何,还并未可知。
“既然这样……”刘备看向众人,似乎正在考虑派谁去镇守平原、乐陵二城。
“主公!”太史慈当先站出,施了一礼说道,“慈自请镇守,万望主公应允!”
刘备嘴唇微张,下意识眨了眨眼睛。
太史慈自从跟随刘备以来,数年之间,始终在青州境内荡平贼寇。后来刘备出兵司隶,又让太史慈辅助郭嘉处理青州事务多半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让太史慈干这种文人做的事情,确实是不太合适。就算太史慈不毛遂自荐,刘备也在考虑让他来出任主将了。
如今刘备麾下众将,都有功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典韦等,都是黄巾起义之时跟随刘备。赵云坐镇洛阳五年,黄忠在虎牢关大战吕布,尽显神威;关羽温酒斩华雄;典韦也护持刘备多年。
至于牵招,他虽通武艺,却无法和关张这种猛将相比。根据他的本事,牵招的定位,更偏向治理地方的一方大员。
“既然子义如此说,那就令子义为主将,往平原去镇守……”刘备抬起头来,转头又看向陈宫,“公台才华满腹,不可囿于地方。先前志才所言,都合公台谋划。就让公台与子义同去,镇守平原。”
陈宫闻言大惊。
“主公,宫尚投效不久,岂能担此重任?还望主公收回成命。”陈宫急忙推辞。
只见刘备微微一皱眉,似乎不喜陈宫所言。
“公台如此,岂不生分?”刘备拉起陈宫的手,和太史慈的手放在一起,“公台初到,正当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之时,岂能推诿?”
“公台谋划周全,子义也为人稳重,你二人要相互辅佐,才能保证平原不失。”
“唉。”陈宫轻叹一声,自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随后拱手应命,“宫,定不负主公重托!”
“德然以为,乐陵一路,当遣何人前往?”刘备嘱托完陈宫二人,随后又看向一旁的刘彦。
“此刻驻扎在南皮的麹义,乃猛将也。”刘彦叹一口气,指着渤海方向,“我近日听闻,麹义早先在凉州,以及韩馥麾下的时候,手下有一支精锐私兵,号为先登,其军甚勇。”
“另外,袁绍如今吞并韩馥,麾下谋臣武将众多,如沮授、田丰、许攸等皆为大才。我以为河间、渤海二郡,必有能人坐镇,不可小视。”
“若要与之匹敌,必须一位猛将前去,另使一人为辅。”刘彦似乎早有打算,“我以为,恶来可为主将。”
“我?”一旁正站在刘备身后,自顾自扣手指甲的典韦突然被提到,惊诧地伸出大手,指了指自己。
刘备无奈地看了看典韦,这位古之恶来哪里都好,其武力不下关羽、张飞、黄忠、赵云等人,就是不好读书。
其他武将,多少也通兵法军略。唯有这个典韦,可谓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让他读书,甚至比当年读书的刘备还要难为人。
若要关羽、赵云等当主将,或许还可。连张飞这个莽汉,也算是粗中有细。
只有这个典韦,刘备确实不放心让他一个人独当一面。必须要派一个做事稳重、稳中求全的谋士跟着他拿主意。
所以刘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贾诩。
“恶来虽然勇猛,但为人憨厚,不通军略,恐中人计。文和善出奇计,最懂人心,就让文和与恶来同去。”
贾诩向来不愿出头。先前在司隶时,贾诩所出一箭三雕之计策,说实话是有一些其他的心思。那条计策,实际上是一个投名状,为了向刘备展现自己并非无能之人。
况且贾诩已经四十余岁,早就过了那个争名夺利的年纪了。自从上次用计以来,最近这几日,贾诩都在努力淡化出刘备的视野。他此刻的心思,只不过是悠闲地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而已。
“诩,愿从主公之命。”
士人都是讲恩情信义的。贾诩见刘备的目光十分热切,不忍拒绝,于是开口答应下来。
自此,刘备这一方的安排已经拍板定论。一路以太史慈、陈宫为主将,奔赴平原城,抵御河间郡的颜良文丑。另一路,则以贾诩、典韦为主将,奔赴平原郡的乐陵,以抵御渤海郡的麹义。
幽州,右北平郡。
“主公。”田豫坐在席上,正向公孙瓒述说临淄城中发生的诸多事情,听得公孙瓒神色颇为复杂。
田豫的神色,突然凝重起来。
就在田豫离开临淄,到达右北平郡上垠城不久,公孙瓒很快就收到了袁绍陈兵清河、渤海的消息。
加之他与幽州牧刘虞,此刻正以渔阳郡鲍丘水为界,隔岸对峙。袁绍的意图,实在是很明显。
“近闻辽东太守公孙康,实有西进之意。主公以为,应当如何应对?”田豫面色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