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府
门前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黑脑瓜。
蒋氏族学建学二十几年,虽然甲班基本维持在二十人上下,但其他班的人数是不少的。
就拿丁班来说,入学门槛相对低,学龄却放的宽,基本6到12岁的都可以来丁班。
一般在丁班的,要么就是来开个蒙,要么就是来认个字。
丁班大多数人的心理就是能升班也行,不能就上个两年,出去后认字的总比不认字的有出息,至少好找活计。
丁班基本年年都会新进一批学生,大概十几个,积累下来竟也到了八十人之数。
丙班和乙班的人也不少,丙班现在五十六人,乙班三十八人。
所以,光乙丙丁三个班加在一起就有一百七十多人。
甲班的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就很不显眼了,何况并没有几人来。
说来也是可笑,甲班的月考成绩公布,来蒋府讨说法的竟大部分不是甲班中人。
蒋夫人这日正要出门,看着自家门口这乌泱泱的一群孩子,叫来门房一问。
心里有些无语,族学何时闹出过这种事?这是要说没有幕后推手,打死她家老爷她都不信。
哼,真是长进了,以为自己是什么旷世英豪不成?
蒋夫人没有理会门前轰乱,也没打算插手族学的事。
蒋夫人转身,管家连忙跟上去:“夫人,外面这么多学生,要不要去衙门叫老爷回来?”
“嗯,去一趟吧,别从正门走。
说罢,蒋夫人也从角门出去了,什么事都不能耽误自己的行程。
管家在众人聚过来的时候就几次让众人先回族学去,众人却像吃了秤砣一样,脚下生根。
没办法,夫人不管,只能去衙门找老爷了。
管家匆匆离去,为了防止把人引到衙门,连马车都没套,直接腿儿着去了。
难为一个小老头,怕小厮出纰漏,一把老骨头顶上,索性距离不远,一炷香的时间便到了蒋长青办公的地方。
经过小吏通报,很快就见到了正在办公的蒋长青。
一五一十将事情说了,等着自家老爷决断。
“老爷,事情就是这样,现在大门都被堵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的,时间久了不好看啊。”
管家擦了擦脸上的汗,这一路跑过来,比夏日出的汗还要多。
蒋长青听后皱头,事关族学声誉,不得不管。
但明斐那孩子他知道,断不会为了虚名做此事,何况闫夫子在族学十余年,又是古板严谨的性子,更不可能为了某个学生行此事。
其中肯定有什么误会,或是什么人想要对付明斐那孩子,又或者是冲着他们蒋家的族学来的?
蒋长青一时间甚至想到了县学和兴和府其他几家私塾。
也不怪他多想,谁让他的族学考上童生的人数最多呢。
“知道了,你先回去,告诉他们我马上就到。”蒋长青吩咐道,“另外,派人去把族学的先生们也请来。”
管家领命而去,蒋长青则脱下官服,换了身常服,让人备轿。
他倒要看看,究竟是谁要坏他蒋氏族学的名声。
蒋长青下轿,看到许多人正围着自家指指点点。
他面色沉凝地走进人群,众学子看到他来了,纷纷自觉让开一条路。
蒋长青走到门前,上了台阶的最高层:“诸位不在族学好生用功,跑来此,这是为哪般?”
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少年一时无人开口,最先提出算学题太多的那名学子已经不见踪迹。
终于一个丁班的老生忍不住开口,踌躇上前。
“蒋大人,您的族学出了夫子伙同学子作弊的事,作为蒋氏族学的创办者,您可一定要出来主持公道呀!”
“是呀,蒋大人,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
“就是就是,大家都是凭本事考上族学的,进甲班可是大家在族学的目标,被这种人占了名额,我等怎能服气!”
“是啊,是啊,胜之不武啊!”
台阶下顿时如苍蝇一般,嗡嗡作响。
蒋长青抬了抬手,示意大家肃静。
“此事关乎族学声誉,到底是否有人做下此事,还是有人恶意诬陷我蒋氏族人,我都会彻查,给大家一个交代!”
“您向来公正,我们都信您!”
“是啊是啊,蒋大人一定会秉公办理的!”
“对,一定不会偏袒自家子弟的!”
很好,古代版道德绑架。
此时,几位族学的先生也赶到了。他们向蒋长青行礼后,表示愿意配合调查此事。
蒋长青点点头,让几个主管夫子先安抚自己班的学子,莫要意气上头,做无状之举。
而后,第一步就是从内部排查。
当然不是排查蒋明斐和闫夫子到底做没作弊,怎么做的弊。
闫夫子的算学的确厉害,但他隐隐觉得,明斐那孩子的算学造诣隐隐盖过了这位以算学见长的夫子。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明斐用实力为自己正名。
当然,鼓动学生闹事的罪魁祸首也不能放过,就算麻烦了点,也要找到源头。
不能让一句“法不责众”混过去,法的确不好责众,因为牵扯太广,因为关系网复杂。
好,那就不牵扯,顺着“众”的线头牵出背后最坏最恶的那一个。
除了涉及此事啊闫夫子,其他几位夫子都将自己主管的学生领了回去。
此时蒋府门前只留下乙班三十几人面面相觑。
乙班学子:额这……真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谁来救救他们?
终于,救世主欧阳夫子踩着祥云,不,是踩着喧尘走来了。
欧阳夫子走到台阶下,背对乙班学子,上前对蒋长青施礼:“见过蒋大人,晚辈受闫夫子所托前来,带回乙班学生。”
“不必多礼,去吧,回去后顺便和闫夫子交代一声,准备一份算学考题,就定在十道吧。”
“是,大人,晚辈一定带到,晚辈告退。”
说罢,便带着乙班学子走了。
“仇管家,你安排几个人,把我的手书带给县学的教谕还有几家私塾的夫子。”
蒋长青索性也不回衙门了,直接回了书房,写下几封信交给管家,同时送往县学和附近几家私塾。
又找来平日伺候笔墨的小厮,让人去族学“导线头儿”。